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开局朝廷发老婆,我娶双胎姐妹花 第70章 奉命救灾(二)

可知府哪有粮啊,最快也只能等朝廷的粮食下发下来,可事件上报上去,一批批程序下来,也得两个月。

两个月,怕是平江府的灾民全部饿死了。

平江府师爷得知此事,连忙跟杜维忠交好的安国公写信,请他想办法一助。

念在多年好友的份儿上,安国公找了些富户,又从平江府附近的老宅庄子上借了些粮打算送过去救急。

没想到还没送到,便被流寇劫持了。

“这天杀的流寇啊,粮食送不到,那些灾民一气之下将那维忠办了怎么办?”

“朝廷呢?”

“皇上已经发了粮食,现在无人敢救杜维忠,毕竟谁也不敢和那恶向胆边生的饥饿灾民硬杠啊。”

安国公愁的没办法。

“安国公,小婿有法子一试。”

“什么法子?”

他的打算是找梁志义,梁志义现在距离平江府很近的桐丘探查店铺,萧逸想在其他地方开些铺子,派他打听。

他距离平江府近,让他去最合适不过了。

萧逸赶紧写了一封信,说清事情来龙去脉,又找了梁氏武馆的兄弟快马加鞭去通知。

很快,梁志义得到消息,按萧逸说的,全部带上连弩出发去平江府。

很快,几天后,萧逸便收到梁志义的消息说他们的连弩所向披靡。

粮食抢回来了,那些流寇也被捉拿,捆在平江府大牢。

得知此消息,安国公很高兴,对萧逸的印象也好了几分。

“岳父大人,既然粮食抢回来了,小婿有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

“小婿想带人亲自去平江府救灾。”

“你在开玩笑?”

“小婿没有开玩笑,如今平江府知府被捆县衙生死未知,又无人敢救,小婿想当这个出头鸟,为岳父大人解忧!”

“你知道平江府现在什么情况吗?饿殍遍野,遍地都是嗷嗷待哺的灾民。你去了顺利捡回一条命还好,不顺利直接被那些暴民砍死横尸街头。”

“小婿没开玩笑,因为小婿有一物可以代替粮食救济此次灾民。”

“哦,是什么东西?”

“叫红薯。”

“红薯?老夫可从未听说此物啊。”

“父亲,此物我见过,是红色的,个头很大,女儿有幸尝过一回,脆脆甜甜好吃的紧。”

“相公说此物高产易种植,亩产三十石,长的好百石也有可能。此物成熟后生熟皆食,无论蒸煮烤炸煎都可以,老少咸宜。”

“真有此奇物?”

“小婿不骗岳父大人。”

“既然这样,那你可前去一试。”

“只是父亲,相公没有派令,如何救灾?”

“这个无碍,明日我会奏请皇上,下发派令,让他前去。”

“好。”

次日,安国公进宫跟皇帝说了此事,皇帝得知,当然龙颜大悦。

很快,陛下的圣旨就到达。

“中都平江府爆发饥荒,灾民暴乱,民不聊生,兹事体大,特命青州解元萧逸为宣抚使,前去平江府赈灾,钦此。”

“微臣萧逸接旨。”

之后萧逸打算回石塘村运红薯。

正要走。

安国公抬手,“等等?”

“嗯?”

“万事小心,以防万一。”安国公叹了叹气。

“小婿明白。”

“父亲,我要和相公一起去。”

“你一个弱女子去做什么?”

“父亲,我生死都要随相公一起。”

“你....”

“宛儿,此去凶险,情况未知,万一你出了什么事,我怎么对岳父交代啊?”

“相公,宛儿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在哪里,宛儿就在哪儿,如果你不同意,宛儿只能以死相逼。”

说着她拔下头上的钗子一下子插脖子上。

“你这孩子!”

安国公叹气。

见她一脸坚毅执着。

萧逸不得已答应了。

“罢了。”安国公甩甩袖子走掉了。

之后萧逸带着宛儿回了石塘村,找到村长石白云说了此事。

石白云得知萧逸被皇上任命为宣抚使赈灾,当然事事听从。

“现在的红薯虽不是完全成熟,也可以吃。

“你现在让所有村民将个头还算大的红薯挖出来,中等的也行,放到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萧逸站在田地里对着石白云道。

村民得知快要成熟的红薯被挖出来都很不解。

“萧爵爷,为何现在要将红薯挖出啊?”

“你们还不知,陛下下了圣旨命我为宣抚使,前去平江府赈灾,为了那里的灾民我不得已将如今的红薯挖出。”

“你们把红薯挖走了,我们怎么办啊?”有村民道。

一旁的石白云听完挥了挥手,“咱们村里有粮食,大家放心。况且不会将全部红薯挖出,会留出村里的余粮,大家别害怕。”

听村长这么说,大家才放下心来。

“逸娃子说了,赈灾的前提是保证我们村里的粮食够,所以大家别担心。”

萧逸知道,大家也不是圣人,他们也担心这里发生饥荒。

其实萧逸完全不操心村里的粮食,上次凤凰山抓山匪,萧逸已经驼回来好多石存在地窖,够村里人所有人吃了。

现在又有了这么多红薯,已经足够了。

“这次是皇上下令命萧爵爷赈灾,大家就当帮萧爵爷,也是帮我们自己。况且这些红薯本来就是萧爵爷让大家种的,咱们只是出个力啊。”

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石白云说的很对,没有萧逸,他们哪里吃得上红薯啊,可能见都没机会见。

见石白云这么说, 村民也都愿意将红薯送出去。

并且自告奋勇帮忙运粮食去救济灾民。

很快石白云组织所有的村民挖红薯,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挖了数不清的红薯。

中等的,大的,小的就继续留着让它们长。

原本估计一亩三十石的红薯,因为土壤改良后,产量提高到五十石,红薯的数量大大增加。

据萧逸了解,平江府地处中部,周围都是山。因大夏天灾,男丁伤亡,人口自然也不多,一个平江府人口才不到十万。

萧逸这几十车红薯够平江府撑一阵子了,等朝廷粮食下发下来,平江府人口有救了。

之后萧逸让大家将红薯一车车装好,干燥保存,最好是用透气的布袋绑好。

以免掉落,引起别有用心之人的注意。

况且路途遥远,中途发生什么也未可知。

萧逸还带了些红薯苗,毕竟不能专门指望这些粮食。长远的看,还是让平江府都种上红薯才行。

还得有水源才能种植,无论如何,先带过去再说。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