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世争锋 第1217章 【绕不开的人】

【绕不开的人】

聂云台很不淡定的守候在王学谦的别墅里,就像是一个走错了房子的主妇,对着陌生人也要抱怨几句生活的不公平。

坐在他对面沙发上的王学谦很想告诉他,悬着恒丰织布厂和大华纱厂并不是最终的选择,这不过是一个考核而已。

虽然最终的可能性很大,聂云台有其他纱厂老板没有的优势,他拥有一个扶持的棉花产地,远在湖南,但在民国这在极大纱厂老板之中是非常少见的有远见。

和他拥有相同想法的是前面纱大王张謇,虽说这位长年在燕京当官的前清状元并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他的生活更像是一个政府高官,而商业只是他积累财富的一部分而已。

“王督,对方可是美国的总统特使,要不……让我……”

“门都没有。”认错?对美国特使,根本没有任何特权的总统身边的办事员也要低头?那么他的这个督军做的也太失败了一点。再说了,王学谦认定洛奇倒霉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在这几天。

可是聂云台不淡定,他坚信,民国的纺织业想要寻找出路,就必须要有外部的原料供应。因为棉花的种植并不是一两年就能够有大起色的,这个外部的原料供应必须要有五年左右。

低头不过是一时的难堪,但对于整个纺织行业来说,关系着生死存亡的地步。

王学谦只好宽慰道:“聂会长,再等两天,说不定等明天一觉醒来,都迎刃而解了。”

聂云台瞪着眼睛,眼白里都是血丝:“我……压根就睡不着。”

“如果我是你,不会像是无头苍蝇一样的乱转,而是瑞廷等,资本400万,曹锐是谁啊!曹锟的亲兄弟,实际上恒源纱厂的股份就是曹锟的,只是他交给了曹锐打理。大总统是老板,牛气的很。拳头产品是‘砲车’牌棉布,名字不是问题,气势才是关键,很有军阀办厂的霸气。

眼下的民国纺织业,受到棉花产量和价格的因素最大的是南通的大生纱厂。

当然,大生纱厂的问题并不是原材料的问题,而是大生纱厂自身经营上的问题,张謇常年在燕京当官,纱厂自然无心去管理。曾经创造了年利润500多万的大生纱厂面临全面停工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好像是舍本逐末了。

风烛残年的张謇已经失去了当年创办大生纱厂的豪气,状元办实业的创举,已经挽救不了投资者对大生纱厂的失望。

一旦停产,大生纱厂不仅要倒闭,上万工人将失去工作的机会。更严重的是,南通和南京的钱庄也会损失惨重,加上银行的损失,从利益角度来说,大生纱厂不能倒……可是大生纱厂近千万的负债,已经吓垮了投资者的决心。

可已经没人敢借款给张謇了。

在燕京,虽然张謇还是民国的农商总长,但他在北洋政府内,平日里说话挺管用,但牵扯到‘钱粮’和‘军队’的时候,他也是能无可奈何。

听说银行公会在上海的年会,他是动了心思,一方面,浙江的兴业银行是张謇大生纱厂最大的借贷银行之一,他和叶景葵的关系也不错。都是在前清的时候中过进士,算起来叶景葵是和他的后进。不过在大变革时期,在差不多同时期创办实业的两人算是志同道合之辈。

但浙江兴业银行的情况也被大生纱厂拖累,而且在租界的地产投入过大,加上原本创办时期银行的主要业务是铁路投资,都不是能够短时期内能够抽调大量资金的行业。

想来想去,叶景葵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带着张謇去见王学谦。(未完待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