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世争锋 第1103章 【人不可貌相】

【人不可貌相】

张大公子想要做生意,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确实做过事生意,就在不久之前,他创办了一家边境银行,主要进行项目是收山货。…≦。…≦

作为奉军大帅的大公子,做自己家地头的生意,没理由不挣钱的。

可实际上,他拿到的账本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事实,他的本钱好像所剩无几了……

逢赌必输盛老四,做生意必坑张公子。

这话虽然还没有在民国喊起来,但是让张学良那颗幼小的心灵却倍受打击,因为他做这些,都是为了能够在老爹面前表现一番的,可没想到到头来,却成了笑柄。

亏本的原因很简单,张大公子的银行,其实就是山货公司。请的人都是自己家的亲信,工资是一等一的高。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了,收山货其实是一个累心的活,银行里没有一个人想着进山,或者去集市上开设收购站,而是想着去几个靠山的县城给人贷款做生意。

将山货运到县城之后,那些行商是用不着贷款的,因为进了县城,就等于是把钱放在了口袋里。去货栈就有钱拿,都是老主顾了,谁也骗不了谁。

县城内的货栈生意的老板,担任的角色是掮客,他们不需要太多的本钱,只要供货商认可,就能吃这碗饭,也不需要贷款。

至于走南闯北的商人,居无定所,他们往往会把货款存在货栈,也不用太担心货物,因为货栈的老板会帮他们把关,也不需要贷款。

整个流程都没人需要贷款,这让银行怎么办?

可实际上,张学良的银行刚开办的时候,贷款者很踊跃,但是临近要收取回款和利息的时候,却抓瞎了,都跑了……

结果是。张学良很不愿意相信他花大价钱雇佣的人,竟然是养了一帮白眼狼,到他这里来还雁过拔毛。这种事他不愿意追究,也追究不出个结果来。另外。他也感觉到,这帮人眼界太小,根本就不可能帮他打理好生意。

来到上海,见识了大上海的金融热度,让张学良冷下来的心头。再次火热了起来。

前几天,他参观浙江商业厅的时候,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胖子,看模样像是茶房,长相粗陋的让人天天见都记不住,张学良这样的贵公子,谁会去记住一个仆人的长相?

只不过,张学良还是觉得这个‘茶房’是非常有水平的,说话中带着一种浓浓的江湖味道,可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很快,张学良好感顿生,觉得把对方定义成为‘茶房’不太礼貌,至少也应该是商业厅的职员。和‘茶房’一样,小职员在张学良的眼中还是路人甲,但这个路人甲就是与众不同。

临了,张学良还拿走了对方的一本教材,一看之下,惊为天人。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这本教材本来就是商业厅的学习教材。不敢说在浙江商业厅内人手一本,但至少也是随处可见的平常货。内容很特别,主要论述的就是美国的商业模式,结合美国模式中的各种弊端。教材中更多的是侧重于,将重要的项目,关系到民生、交通安全、电力、通讯等行业,论述国有化的必要性。

这种理论,在民国,就是在美国也是为所未闻的。美国的政客是知道能源、钢铁、交通控制在私人手中的弊端。可美国人的政客就是不敢说。

而在其他国家,重要经济项目的国有化,只不过是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

张学良都算不上,不少地方都是照搬照抄,显然体现不出他高人一等的水准出来。

可问题是,王学谦却只有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算是学究天人,也无法将一本十万字的理论文章放在王学谦的面前。

王学谦随手翻了翻教材,装订,纸张都不算好,用处也很简单,就是为将来的政府投资倡导投资大型项目做准备。而内容对于他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这是商业厅的学习教材,怎么,汉卿你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朝闻道,夕可死。”

张学良文绉绉的甩出一句话,差点让王学谦吓死,还以为这家伙魔怔了呢?才二十啷当岁的样子,说话暮气沉沉的,就连王学谦的心头也蠢蠢欲动,都很想抽他:“咳咳,汉卿。有什么就直说,你我之间就不用拐弯抹角了。”

张学良一脸的期待,郑重的举起那本教材,指着教材上的那位主编郑重道:“王哥。我要拜师。就是这位老师,编写教材的这位,马寅初。”

王学谦有种莫名的纠结,脸上的表情也有点古怪,张学良的很多思维都已经定性了。张作霖已经给张学良都安排好了。这位今后的路线只能是军人,大帅。因为就张作霖的眼界,他认定有枪有人才能称王称霸,张学良自然是要继承张家的资源的,如果控制不了军队,他怎么坐得稳这白山黑土的江山?

王学谦也不太清楚张学良想要学什么,可是马寅初的收弟子的标准好像不低啊!只能委婉的打预防针:“他倒是在杭州,也可以帮你引荐,只不过我也不能担保他一定会收你当弟子。”

“还请王哥成全!”张学良难得被一个人的才华臣服,在他还算青涩的人生经历之中。上一个人还是在讲武堂的时候,他的教官,郭松龄。

张学良说话的时候,两眼都是冒着金色的光芒,这可是一场大富贵啊!这本教材,对于其他人的影响力最多也是学习一下政府的未来侧重点,政策的偏移,但是对于张学良来说,绝对是一座宝山。张家拥有黑龙江、吉林、辽宁、还有热河、蒙古和察哈尔一部分的控制权,地域百万平方公里。辖区内资源何止亿万?

只要张学良能够通过政府手段,将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抓在手中,就算是张家不去收税,也能有钱去打仗。

这事要是办成了。他在老爷子一帮兄弟们面前就抖起来了。

实际上,张学良根本就不担心张作霖对他的宠爱,他继承人的位置根本就不用动摇。原因很多,比如说张作霖迷信,太迷信了,就拿张学良的两个小名来说。叫到十六岁。可这两个名字,一个是喜庆的名气,叫双喜,是老爷子觉得张学良的出生让他获得了官身,说白了,张学良会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好运,作为继承人,这就足够了;还有一个小名,小六子,这个名字是道士算出来,让张作霖抱着体弱多病的张学良,却街头等着,太炎。

只不过,王永江很不看好张学良能够顺利的拜到章太炎的门下。而张学良虽说年纪轻,但也是听说过章太炎的名声的,国学大师。让人去寻找章太炎的弟子之后,他果断的放弃了。太伤人,太伤感情了……

章太炎的弟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留学生,更气人的是,大部分学生回国之后都在大学里当教授,其中如钱玄同、马裕藻、周树人、周作人等。不法社会名流,知名教授。

就连张学良自认为长相器宇轩昂,仪表不凡的美男子,如果站在那群人中间。是那么的突兀,显著,不搭调……拜师章太炎,是为了名。

而他想要拜师马寅初,确实为了学习政务。

相比章太炎,马寅初的名声却要低调很多。在上海滩也不太出名,主要是他整天喜欢在研究所学校两头跑,然后天塌下来,他都不在意。突然接到王学谦的电话,说有一个年轻人慕名想要拜师,他也觉得很神奇。他是办学校的,上海商科学院已经挂牌,来学校报考不是容易的很吗?

还要走后门,还是走他校友兼最大金主的后门,这让马寅初很愤怒。不过愤怒之后,他冷静下来,觉得这可能又是一条财路。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办学,创建一所大学,永远都不会觉得有资金充裕的时候。本着金主就是上帝的宗旨,他决定要重视一下。

约定了时间,张学良很重视,还是东北的土特产开道,还筹备了不少江浙的高档用品,甚至外国的奢侈品。装了一车的礼品,来到杭州马寅初的宅院。

马寅初是个随便的人,就在门房等着王学谦的到来。

见到门口有动静,出门一看,入眼的是个年轻人,有点印象,好像在哪里见过。

张学良看到马寅初出门房出来,觉得挺神奇,原来这家伙真的是‘茶房’。

他的身份是不会对一个‘门房’之类的下人好言好色的说话的,因为他是贵公子,身份摆在那儿,自然要高人一等。和‘门房’说话已经掉价了,不过看在两天前,他们见过面,说话算是和气了一些:“我是来拜访你家老爷的。”

马寅初愣了一下,也不生气,笑呵呵的看着张学良,当张学良被马寅初直勾勾的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的时候,才想来要给门敬。

正当他准备拿出皮夹,给钞票的时候。

马寅初却笑着道:“我们家没老爷!”

王学谦在后面的车上,下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张学良和马寅初已经说上话了,他想拦,却没能拦住。只能哀叹一句:“这倒霉孩子!”(未完待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