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世争锋 第836章 【两种人】

【两种人】

看似一个荒谬的建议,但是在大人物的嘴中说出来,顿时成了一个可以达到的可能,目标,甚至是超越常人思维的方向。$().(w)(x).()

王庚眼神发直,嘴角干涩,心情如同梅雨天的天空很惆怅中看不到任何一点的阳光,都感觉自己已经裂开成了两个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漫步在欧洲乡间,一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农田,点缀其中的是看上去略显笨拙的乡间小屋;或是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手上放着的是但丁的诗集,看着人来人往的路人,还有那些斑驳的恢弘建筑,心中愤慨的想要大喊大叫:“这个腐朽的世界,让灵魂都堕落了。”然后一口吞下大杯的玛克白兰地,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之中。

可一个方面呢?

他似乎穿梭在索姆河的英军阵地的坑道里,是炸弹留下的硝烟味,是烧焦尸体的糊臭味,还有坑道里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惊恐的看着坑道口的一点亮光……

文人相轻,自己人都不得天天窝里斗,更不要说他们看不起的武人了。

至于文人看清武人,其中给一个原因就是武人升迁快,不过大部分文人却不会这么说,武人粗鄙是一个最好的解释。

读书少,坏习惯多。

至于文人之中,崇尚武功的,大部分都不被认可。

并不是每一个在军中的文人,都能有王阳明那样的功绩的。明朝时候的王阳明,也就是王守仁,那是一个妖孽般的存在。是继宋朝的朱熹之后,儒家炳麟都还在研究。实际上,民国时期。研究‘心学’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但这些人要是站在余姚王家人面前,甭管多大的名气,都要矮一截。没办法,谁让王阳明是王鸿荣的祖宗呢?

即便作为王家唯一继承人的王学谦,他目不识丁,投身军旅,也会被人吹捧。

而稍微有点成绩,就会被放大了说。这是王家的学术渊源,文治武功的传承,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祖宗显灵了。

所以。王学谦的成就大一点,胡适等人都是没反应,甚至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家族底蕴放在那里呢?

可是王庚呢?

本属于文人圈子的一员。民国时代属于人文的社会活动,不外乎,在报纸上写一些文章。胆子大一点的,可以抨击社会,甚至影射政府,只要不怕坐牢。要是没胆子,也有没胆子的玩法,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引起争论事端,成就名声。再其次就是写一些美文,诗词什么的,属于孤芳自赏的一类人。最不济的,也能写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用来赚取懵懂少女无知的眼泪。

可王庚呢?为了仕途发达,好好的文人不当,去当兵了。这是彻底的堕落,自古军人和文人阶层都是两个对立的阵营,胡适能给他好脸色看已经是不错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胡适不记得他邀请过王庚。

这样说来,王庚是听到消息,自己溜达来的。虽说,欧美同学会不是什么组织,只不过是一个大家能够喝喝茶,说说话的地方,但是一群知识分子里,突然多了一个军官,总让人心里膈应。

见王庚和王学谦说话,虽然两人是一个姓,都姓王,但五百年前也绝对不是一家人。

自然也是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胡适虽然不喜欢王庚,但是很想听俩人的谈话。在会馆里,其实大家都是比较安静的各自占着地方,寒暄过后,也是围成一个小圈子说话。

当胡适听到王学谦对王庚的建议,顿时有种想要笑出来的冲动,好不容易忍住了,心中暗骂:“子高也太狠了,这家伙什么都敢说啊!、军事,这能结合起来吗?”

虽说他是一百个不相信的,但也好奇,总有种感觉。就王学谦的性格,说下了一个弥天大谎之后,还能把整个谎言给说‘圆’了,这才是他认识的王学谦。

“那个……请恕小弟愚钝……”

王庚有种感觉,仿佛站在他面前的王学谦给他带了巨大的压力,额头都隐隐见汗了,这一刻,慎之有种想要逃跑的冲动。这也是他心里有鬼,本来,胡适邀请的客人名单中,并没有他,他是自己过来的。

虽说,为了能够融入这个圈子,他甚至拜了梁启超为师。

可梁启超就像再之前的康有为一样,是一块招牌,本身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好处。

王庚想要在燕京官场中获得更大的机会,就不得不百般小心,父亲亡故之后,王庚的家道从官宦人家一下子败落下去,甚至最简单的时候,连吃饱饭都有困难。这让他从小都对当官有着一种狂热的**,当然,他当官也是有自己的底线的,除了俸禄之外,不贪一分钱。

而民国时期的军官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像他这样的中上级军官,只要不讲排场,足够一家十几口人生活富足,何况他是一个人呢?不过,这点钱想要在官场打点,就有些寒碜了。清末财政崩溃,卖官鬻爵,虽说是饮鸩止渴,但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可想要晋升就不那么容易了,他已经是上校军衔,再进一步是将军了。

没有上面的人说话,仅凭一张西点军校的文凭。是没多大希望的。

王学谦的崛起,让王庚的心里看到了希望,甚至在他的认识中,王学谦的作用比梁启超给他的帮助要大的多。因为,民国收回盐税之后,很快就回在南北两个地方,组建两个旅级编制的护税部队,他要是能够获得王学谦的青睐,成为这两支部队中,任何一支部队的军事主官。那么等于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将军的门槛。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一点个人的德失,都是微不足道的。

更何况,王学谦还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长,国人注重的同学之谊,也是无法抹去的痕迹。

只要能够获得王学谦的举荐,只要不出意外,王庚掌军的机会大增。

让他担心的是。王学谦会不会和其他人一样对他有偏见。一开始,他还以为遇到的是王学谦的冷遇和刁难,但是他想来想去,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和不满。似乎也没有必要如此做。

尤其是王学谦笑意盈盈的样子,也不像是看仇人的表情。

其实王庚的心里根本就不懂,文人骂人,都是带着笑的。只是王学谦还真的没有对他故意刁难的意思。出了一个难题,并不是让他解决,而是看他的应变能力。

王学谦对西点军校毕业的学生。还是非常有好感的,宁波守备旅,现在已经是有正经编制的国防军太炎。章前辈吧?你们师徒珠联璧合,倒也相得益彰。”

“你是不知道,我拜师是被逼的。”王学谦苦着脸道。

“谁信啊!”胡适怀疑道。

“算了。这是天降横祸,我也是倒霉。”王学谦摇着脑袋,顿时把胡适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追问道:“有故事,说说呗,子高你放心,我的嘴巴最牢靠了。”

“谁信啊!一转眼就说出去,我说胡大嘴巴,你就不能不这样好打听事吗?”王学谦嗔怒道,其实他是转移话题。

胡适不想去浙江,他已经看出来了,既然如此,还是不让他知道国立浙江大学的校长何许人也,是为胡适好,也是为王学谦好。

见胡适一副依依不饶的样子,王庚在一边站的笔直,像是一个孔武有力的保镖似的,其实他是彻底无语了。但是陆小曼却噗嗤笑了出来,溪水般的声音,透着清脆和纯净的味道。

陆小曼这一笑不要紧,胡适却像是回过味来了,转过脑袋询问:“子高,你还没说校长人选是谁?镇得住场面吗?你要知道,一所大学的好坏,校长可是关键。”

胡适颇有为王学谦着想的味道,让王学谦心中有些不落忍。轻声道:“大概其,没多大的问题!”

“什么叫大概其?说说是谁,我认识吗?放心吧,都去当校长了,我也不和你抢人,就当给你免费参谋。”胡适拍着胸脯,大包大揽道。

“其实,你不知道也好!”王学谦的语气有些似是而非的掩饰,顿时让胡适警觉起来。

“不会是北大中文系的人吧?”

王学谦笑道:“适之,你果然是聪明绝顶,一猜就猜中了。”

“是谁!”胡适咬着牙恶狠狠的盯着王学谦。

“辜鸿铭。”

突然,胡适面如土色,愣了大概有十几秒的样子,捶足顿胸的大喊起来:“都说防火、防盗、防子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是引狼入室呢?”在民国初年,能够成为国学大师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王国维有名气,有学问,北大年年去请,老头就是不乐意;章太炎也是一个,可他要是来燕京,燕京的达官贵人们就会怀疑,这位是南方来的卧底,可疑的很!自然,也不可能出来任教。

还有一个辜鸿铭,抵得上北大的中文系的半壁江山,还让王学谦给挖走了。要是之前,胡适绝对没有意见,辜鸿铭走了,听他的课的人就多了。毕竟胡适再眼中无人,也知道在学问上,比不上辜鸿铭。就是比文凭,他也要被辜鸿铭甩开十条马路。十三个博士文凭,都是欧洲的一流大学,而胡适呢?博士文凭还在导师的书桌下压着呢?什么时候能得到,要看杜威他老人家的心情。一个是‘妖孽’级的学霸,和他这种‘普通’学霸根本就不在层次上。可是在放假前,蔡元培找到他,让他担任中文系主任,眼巴巴的等到开学的时候,他也算是校领导了,可是手下最重要的大将被人挖走了,他能高兴的起来吗?

王学谦尴尬的咳嗽一声,提醒道:“适之,别乱说,大家都看着你呢!”(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