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三百六十五章 新的时代

新的时代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高炽的出现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不满,不满之人几乎尽是王族,问题是面对燕军手里的刀和枪,谁敢提出反对意见?

相对应的则是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因推翻建文皇帝的罪魁祸首燕王朱棣也意外身死,似乎朝廷和燕王府之间的恩恩怨怨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朱高炽久居京城,其拥有着不亚于朱允炆的贤名,向来深得高皇帝的称许,在文臣心目中的印象良好。对大多数依然忠心于建文帝的臣子来说,燕王世子的政治理念应该会和建文朝一脉相承。

总之最重要的还是燕军占领了京师,身家性命操之人手,也由不得谁来出言反对了。

但毫无疑问朱高炽很符合文官们的期许,因此也就少了很多麻烦,要不然换推出朱高煦来做皇帝,肯定会有很多人宁死也得抗拒一番,群情激奋之下,总不能学历史上的朱棣,大肆杀戮吧?

不提文武百官们一个个喜上眉梢,之前的忐忑心情变成了一片欣然,为何爆发了靖难之役,不就是怕办事,那就只有老天才晓得了。

徐灏很清楚最终都是无用功,但好歹让可怜宫人的数量能减少了一半多,至于太监们会不会报复?他相信大多数宦官都是安分守己的老实人。

接下来是关于如何处置一干‘奸臣’了,为了维护洪熙朝的统治和威严,也为了震慑住其他官员使得各衙门能早日恢复正常运转,杀人是必须的,这方面任何在位的帝王都不会手软。

不过相比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永乐朝,朱高炽下旨只诛杀首恶,齐泰黄子澄全家被处斩,十多位宁死不降的大臣被斩首示众,其余从犯都被革职,全族发往辽东。

这已经是徐灏所梦想的最好结果,受株连者不过千人而已。而且他一早就派兵趁乱把教司坊数百逼良为娼的老鸨以及丧尽天良的龟奴等人尽数杀戮殆尽,使得教司坊已经无人可用了。

这一点朱高炽和徐灏的想法相同,顺势下旨恢复立国以来所有罪臣女眷的平民身份,争取民心。

在对待王族方面,朱高炽身为子侄自然不能让靖难之役重现,无需徐灏等臣子建言,恢复诸位王叔王爵的同时,没有恢复其护卫,也一并恢复了锦衣卫暗中监视,准备随时寻找藉口再次削藩。

张玉父子等将领率兵离京,李景隆等人也派往各地藩王府,防止任何藩王有所异动。

徐灏力保方孝孺不死,原因是方孝孺提倡:“天立之君所以为民,非使其民奉乎君”,虽说不正确也总比朱棣生前认为的“帝王为生民之主”要前进一大步。

处罚完罪臣,稳定了京城局势后,接下来就轮到人人翘首以盼的论功行赏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