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新世界1620 第五十八章 冬节

冬节

1622年12月22日,周四,农历冬至。

在东方华夏文明的历法发展史中,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利用古老的方法测定出了这个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里最早测定出的一个。

周秦之时,农历冬月(十一月)被作为了一年的最后月份,所以冬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新年的开始。即便汉代之后农历正月成为了新年的标志,但冬至依然是华夏民俗之中的一个传统节日,名为“冬节”或“亚岁”,象征一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重要节点。

这个农历节日自唐宋盛行之后,渐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远去,等到了明代,对底层民众来说最多吃上一顿好吃的就是这个日子里稍微有意义的事。也只有士大夫读书人,才会在皇帝“冬至郊天”礼法的影响下,延续这个已经严重精英化、官僚化的节日。

在这一天,达官贵人们会彼此“投刺”(递送名帖),写上几段风雅诗文,以示交际友好。也有一堆文人才子,玩起“九九消寒图”,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繁体,一天一笔,九九八十一天大功告成,春绿归来。再或者白梅九枝,每枝九朵,一天画一朵,也画上个九九八十一天。

不过这些仅仅属于华夏文化上流社会的习惯,以现代人看来,都真真是风雅得无比蛋疼,但华夏文化的精英意识就是如此。

政府办公区。紧邻着移民部,一间新的办公室被装修得倒中不洋的。西式油灯、西式门窗,中式书桌,中式书架。这是内阁新成立的、隶属于移民部的临时工作单位:华族移民事务管理司。

司长常昆此时一身端庄的华美汉式官袍坐在办公桌后面,面前摊着宣纸,笔墨纸砚,一脸洋洋自得的微笑。

据说这是杨雯雯参考好几个朝代的风格设计出的现代版官制汉服。如今穿在常昆身上,居然还真有点派头。不过好玩的是,常昆并没有戴上那遮掩一头短发的网巾布冠。让最初设计者的人性化好心肠落了空。

常昆已经敏锐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紧跟形势”、“先人一步”的诀窍,当初。正文内容其实已经早就知道了,凡居住满两个月的大明西渡移民,都从临时居住权调升为正式居住权。如今常昆一家已经成为了正式居住权国民,类似某些社会福利可以享受到。

比如临时居住权,各地做工都是“做六休一”,而一旦成为正式居住权国民,就是“做五休二”的双休待遇,还有资格享受工伤保险。

再比如,正式居住权的在家年幼子女,平日里可以送入官办幼儿园,享受免费照顾。

又比如,正式居住权国民,在国立医院看病吃药,可减免部分诊疗费……

继续翻开信的第二页,要求所有有子女的家庭,必须按规定让6岁以上、16岁以下的子女进入国家指定学校就学,学制年数不等,否则就是触犯法律!

第一页纯粹就是好处一大堆,这第二页就让人有点困惑。虽说大明官宦家女子也多善琴棋书画,但也是家学私授。怎么能让几个女儿不受家教,反而抛头露面入公学?!

想到自己七个女儿里,最大的女儿还要再过一年才满十六,严格来说,现在都属于可以找个婆家的年纪,但从今年开始,她们中间的五个却全要进朝廷公学。

仔细想了下,常昆微微点头:“也好,朝廷大兴公学,开民智,授才技,国之兴旺无外乎如此,身为朝廷命官,常昆自然要以身作则!”

今后可要多多注意,据说国会和内阁之中,多有青年才俊在公学兼职任教,几个女儿在公学读书,正好加深来往啊!常家女子家教也马马虎虎吧,也称得上温婉淑德,若是将来能嫁入那些门第,以为奥援,常家何愁不兴旺?

已经初步锁定了几个未来女婿人选的常昆,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