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宋王 第三四三章 不谋而合

不谋而合

西夏这次是铁了心了,李复圭突然对他们发起进攻的原因,他们并不知晓。即便是李复圭本人现在就在西夏,他们也无心去打听,这已经不重要了。

有些事情,一旦造成了上伤害,是无法挽回了。

对于西夏而言,宋军的进攻已经让他们恼羞成怒了。毕竟他们才刚刚向宋朝称臣,向宋朝称臣,请求册封。宋朝这边刚刚答应,并且开放榷场互市贸易,不过数日之后,便突然发起进攻。

虽说没有对西夏造成什么太过严重的损失,可让西夏大失颜面。尤其是因此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后果,使得西夏同时得罪了宋朝和辽国两个强大的宗主国,夹在中间无疑有些尴尬。

不止如此,就连西夏控制和影响下的那些小国也开始动荡,使得西夏的局势很不妙。如此形式下,不管是为了什么,对宋朝开战是必须的。一方面可以显示西夏的实力,挽回颜面,同时也是对周边国家的威慑与示威。

同时,内政上的考虑也很重要。梁太后好不容易平息了党项贵族对梁乙埋的不满,对于权力的掌控并不牢固。为了防止内部再生波澜,出兵开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符合了那些党项贵族,尤其是军方的利益诉求,通过对外战争缓和内部矛盾。让众人将注意力转向宋朝的同时,也可以在战争过程中逐渐握紧权力,扩大影响。

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同时梁太后也试图以这种方式发泄不满。挽回颜面。

莫名其妙的传言。让她的处境很尴尬。甚至连儿子都颇有微词,梁太后甚为无奈。

做女人难,做守寡的女人更难,做手握大权的守寡女人最难。

一个柔弱的女子,想要在虎狼环伺的西夏站稳实属不易,还能够如目前这般如鱼得水,更加不容易,梁太后的也算得上是女中豪杰了。

这次出兵宋朝便可见她的魄力。梁太后的想法很简单,想要借此机会找回面子。打压宋朝,从而谋求更大的利益。

有李复圭这样的向导在,西夏对于宋军在边境上的一系列部署都了如指掌。故而有针对性的发起进攻,效果非常不错。从一开始,西夏便有势如破竹的意思,初期成果非常不错。梁太后也因此信心满满……

数百年来,西夏人已经习惯成自然地意识到一个事实,他们觉得宋朝人惧怕自己。所以只要不太过分,宋朝绝对会息事宁人了的。

事情果然如此吗?果真会按照梁太后预料的那般发展吗?

消息传到汴京城。皇帝赵顼勃然大怒,生气归生气。事情该如何解决才是最重要的。

随即此事被摆上朝堂,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宋时期,皇帝的权力没有那么大,如此重大的事情无法自己决断。何况赵顼也没有那个魄力,涉及到战争想要乾纲独断,是需要考虑风险和责任,哪个皇帝敢拿自己的江山社稷开玩笑?何况赵顼太过年轻,肩膀还有些稚嫩。

也许以前,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许敢于做出什么决定。可是在林昭一案上,他的表现实在不好,虽说最后巧妙的遮掩过去,但是朝中大臣却多少都听说了一些事情。威望受损的情况下,赵顼不得已低调了许多。

还是听听群臣的意见,如此才可以更好的圣裁。

可有时候听群臣意见也是个麻烦事,事情刚一摆出来,大臣们便立即分成两派。

主战派和主和派,一如既往的的局面。

主战派的意思很明确,西夏是宋朝的臣子和附属,而今却公然反叛,大举进攻宋朝,乃是以下犯上,必须要予以严惩。否则大宋朝的尊严该往哪里放?大宋朝在西北的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失。

一句话,必须尽快出兵反击。

主和派也是有说辞的,他们认为西夏之所以出兵,是因为李复圭莽撞在先,主动进攻西夏,从而破坏了宋夏之间的和平局面。从道义上来讲,宋朝先是对西夏册封,然后出兵进攻,乃是言而不信的举动,西夏有此反应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一句话,宋朝理亏在先,如此情况下更需要的是讲和,并非开战。用他们的话说,已经有错在先,事情更为复杂了,不能一错再错,让事情更加麻烦。

当然了,主和派一如既往的一个观点。如果真的全面开展,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为严重。西夏进攻不就是为了一个颜面,为了钱财嘛。给他们都是了,花钱免灾的事情已经不是的介入,然后顺理成章的复出。

今日站在朝堂上,曾公亮一直没有发言。或许他对军事不太懂,可是政治和权谋方面却是老手,下面的人到底在争执什么,他一眼就看清楚了。

曾相公觉得,这又是一个契机!

“陛下,臣以为该出兵反击,打击西夏狼子野心,捍卫我大宋疆土与尊严。”

曾公亮的话,立即在朝堂上引起震动。首相的建议,绝对是有分量的。

在曾公亮看来,西北的局势必须要遏制,花钱买和平可以,要是要有底线的。不能让西夏这样得寸进尺,必须要振奋一下士气,然后再坐下来谈。

再者,曾公亮也是想要借此,让变法暂时缓和。也许官家和王安石都该冷静下来,狂热散去之后再慎重考虑一下。基于内政和外交的需要,都需要出兵开战。

赵顼神情微微一动,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曾公亮和以前不一样了。要是放在以前,他的话不会讲得这么直接,没有一点圆滑甚至模棱两可的感觉,也就意味着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曾相公的发言,无疑是让主战派占了上风……

“王安石,你以为呢?”赵顼有些无奈,最信赖的王安石是什么想法也很重要。

百官也顿时来了精神,这何尝不是一次曾相公和王相公的正面交锋呢?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朝堂局面,故而众人都拭目以待。

“臣以为该出兵反击,给西夏沉重一击!”王安石的回答让许多人大跌眼镜,惊讶不已。包括赵顼在内都有几分不可思议,原以为王安石会坚持主和的,毕竟这样对变法是有好处的,却没想到他竟然主战?

他们都忽略了一点,王相公是新法的领导者,可更是一个有血性,脾气刚强之人。更为重要的是,王相公有理想有抱负。对于宋朝的疆域问题,他可不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样简单的想法。而是想要恢复汉唐昔日旧境,抱负是何其远大不言而喻。

这样一个人如何能容忍边境被敌国这般蹂躏进攻呢?西夏的行为无疑是极大的挑衅,王安石觉得是还击是很必要的。

因为在他的构想之中,辽国是最大的敌人。欲战胜辽国,必须要先断其右臂,也就是西夏。没有了西夏的策应,辽国便没有那么可怕。同时,没有了西夏的牵制,宋朝也就可以全力以赴对辽作战了。

虽说眼下还不到全面与西夏开战的时候,但必须要遏制其气焰,否则将来出兵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这次,西北边防岌岌可危,若是陕西四路有个什么闪失,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尤其是李复圭在西夏,他的存在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同时也深深刺激着王安石的内心,正是因为他的力挺才导致如此局面,李复圭的巨大破坏他是有责任的。

局面已经造成,必须要尽可能的挽回,出兵是必须要的。沉重打击西夏不说,若是能将李复圭也绳之以法就好了。说实话,王安石真想当面问问,昔日正直忠义的好友何以会变成如今这幅模样?

曾相公和王相公意见相同,不谋而合,大臣什么是什么反应已经不言而喻了。赵顼无奈一笑,答案已经有了……(未完待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