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
在沈庆德行过拜师礼之后,新的一年,终于到来了。
改元之年,百兴肇始,朝官和百姓们都会新的一年十分期待。
正月初一,景兴帝颁下诏令,改元景兴,这一年,称景兴元年。
诏令曰:“改元更号。举前古之旧章,荡秽涤瑕;洽普天之大庆,大赦天下。改长泰四十四年为景兴元年。大永宇内,永保延鸿之祚,四夷八蛮,永通于和气……”
诏令布告天下,咸使闻之。至此,大永进入景兴年。景兴这个年号,将被载入史书,与惠和、长泰这些年号一样,为历史所铭记。
与此同时,含元殿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改元大典。含元殿内外,已经修饰一新,挂着红绸和旌旗,喜庆又不失庄重。
本应供奉在太庙里面的青铜礼器,如今都被搬了出来,摆放在含元殿前,这些方尊礼器的中间,是一尊巨大的铜制三足大圆鼎。
这尊大鼎是新铸的,鼎身三足都有光亮,上面没有一丝锈痕。鼎身中间,有九条蟠龙在祥云中翱翔,风调雨顺这四个大字,就镶嵌在蟠龙中间;三足之上,乃是“景兴”字样,同样是祥云缭绕。
这就是大永改元所用的风调雨顺鼎。每一个帝王改元之前,都要新铸一尊大圆鼎,和太庙珍藏的礼器一起,受天子香火,以示朝廷得天护佑、民间风调雨顺之意。
这个三足大圆鼎,此后也会被安放在太庙。作为旌功记绩之器。
景兴帝身穿衮冕,头戴十二旒冠,站在了高台之上,他的身边,是穿戴隆重的皇后左氏。
景兴帝看着跪伏在丹陛之下的百官,心中激荡难言。上一次登基大典,乃是长泰帝崩天不久,仪式庄严之中,带着无可掩饰的悲痛和压抑。
登基仪式之上。长泰驾崩的影响是那么浓烈,如今这一切,都不一样了,所有的,都是喜庆和期待。
“今者百官在列。万国来庭。朕被衮冕以临朝。顺乾坤而布政,朕以兢慎为心。以百姓为怀,改元景兴。凡尔臣民,当体朕怀……”
景兴帝的嗓音,在静寂的含元殿前响起,回荡在文武百官的心头。
新帝改元,大永朝堂民间。都不一样了。百姓们口中的年号,再不是长泰四十四年了。而是景兴元年。
当然,最显著变化的,就是朝廷官员的官职。改元大典过后,朝臣们的官职也相继有了调整。
这一次官职,是在吏部考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吏部每五年一次的考课,也因为新帝改元而提前了。
在此之前,吏部考功司早就将官员的政绩等的!
却没有想到,这个官职,却落到了原秘书监楚炎身上!
楚炎有女儿嫁给了幼王,虽然只是侧妃,但楚家也算是皇亲,他一直是亲近上官皇族的人。他原本是在吏部任职的,如今就任尚书右仆射,对于尚书省的事务也不会陌生。
因此,景兴帝会擢升他,也不是没有因由的。
前四卿这样重要的官职都已经全部换了,其余三、四品这样的官员调整,倒没在朝中引起多大的震动了。
其实,还有几个官职是值得一说的。杨简锐先前只是暂代御史大夫之职,如今是正式就任了;邱盛年出任工部尚书,顶上了范载常的位置;而国子祭酒,则由司农少卿魏慕白担任。
对于这几个人,不少朝官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又暗暗惋惜当初没有抓紧机会。因为,这几个人,都是当初太子詹事府的官员!当初的东宫属官,也是如今景兴朝的重臣。
这再次证明了,当初人人争着去詹事府任职,是绝对有原因的。这不,在皇上面前混个脸熟的好处,就不来了?
京兆官员调整,京外官也有变化。倒是天下七大道的观察使,因为河内道动乱的事情,暂且没有变动。
这一次官职调整,对于沈家而言,是个大喜事!自任命颁下之后,上沈家拜访恭贺的官员就络绎不绝,这还不包括姻亲故旧们!
沈俞氏和沈安氏这两个主理后宅的人,因为沈华善升职这个大喜事,根本就没有闲暇的时候。
就连沈胡氏,每天也笑得合不拢嘴。除了为老太爷沈华善高兴之外,她的欢喜,更多是来自儿子沈余乐!
这一次官职调整,也惠及沈余乐,他从正六品上的司天丞,连升两等,成为了正五品上的春官正。
这个原本神神叨叨的儿子,如今是朝廷的五品官了!这怎么不让她喜出望外?
然而,在沈家这一片喜庆当中,沈余乐却没有一点点高兴的情状。他虽然升了职,却哀伤无比。
因为,那个待他无比亲厚的司天监大人君复乐,病重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二更!感谢amber17 的评价票!推荐好友妖月螺的书《荣华骄》,书号:3 258,简介:大婚之日莫名瘫痪,嫁与变态夫君
折四肢,割鼻子,住茅厕
辱虐二十年,终被弃乱葬坑暴尸荒野
先死后活,她重回十三岁
机缘巧合使得她内力深厚百毒不侵
只是重生并非预见未来,往往一事变,事事变
前世的她浑噩不知所以,此生她发誓要坐拥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