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逼明官
:刑逼明官
:刑逼明官
闯王进京,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兵部尚书张缙彦和把守德胜门的成国公朱纯臣。然而,两个人在李自成走进金銮殿时,命运却发生了不一样的结局。
深受崇祯信任的朱纯臣,没有想到崇祯临死时留下遗诏,让他辅佐太子。宣诏的太监看到城门被攻破,吓得把遗诏置于内阁的案上,自己首先溜掉。
刘宗敏发觉遗诏认定朱纯臣是崇祯的亲信,有意与大顺朝对抗。他一拍桌案下令:“把这狗官给我绑起来问斩!”
朱纯臣被五花大绑,面色苍白,五指发乌,头上插着斩标。如狼似虎的士兵不停地推着、骂着,踉踉跄跄地走在大街上,跟在他身后的,是一长串囚车,上边是他的一家老少。
安定没有多久的北平,已经开始大逮捕。凡高门大宅的官员,一个个解送吴襄府中,因为大将军要亲自在这里审犯人、拷供。
对于这个穷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可以任意捕捉殴打那些以前令自己高山仰止的权贵们,还可以从他们身上榨钱,这是一个比打仗好玩多了的事。
所以他成为追饷的最得力支持者,他的军队是大顺最精锐的部队,在他的影响下迅速腐化,去捉这些有钱人拷打玩弄,成了比任何军国大事都重要的事。
北京城内,到处跑的都是刘宗敏的兵,“腰缠多者千余金,少者亦不下三百、四百余金,人人有富足还乡之心,无勇往赴战之气。”
宽敞的侯府大厅,眼下已成了阎罗殿,堂上设案桌,堂下列刑具,一班兵士,手持明晃晃的刀杖,虎视眈眈地站立两旁。
明朝的大臣没有一个能逃脱,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正中跪着黑压压的一批人,领头的,便是清晨还率众劝进的大学士陈演,及虽未劝进却想逃走的大学士方岳贡,两廊还绑了好些待审的前明官员,其中便有曾应麟和史可程等人。
随着堂威声大起,众人无不凛然。被起用的官员,派饷数目少些,不被用的官,摊派的数目多,敢说一句“不办”的话,立即用夹棍严刑拷追。很多人被拷打至死,这里面包括“劝进”党的国丈周奎,交了五十万两黄金仍难逃一死。
这些明朝大员们也有趣,当初崇祯皇帝穷得没钱理国,向他们借饷几百万而不得。如今,刘宗敏李过往死里一顿打——得饷七千万!
刘宗敏成了追饷活动的总指挥,他命令各处兵营的士兵均可任意追饷,即使在路旁街边也可上刑:“人人皆得用刑,处处皆可用刑”。
北京城内一片鬼哭狼嚎,刘宗敏所居府法。
大顺军领袖在追饷、抢夺美女的狂潮中,还争着攀比享受,除了李自成入居皇宫外,各将帅则“分居百官府,他看后心里更烦。朕是皇帝,要大家过的好一点有错?治下的贱民就是贱,如果不用大刑,金银七千多万两他能自动掏出来?
“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李自成金口玉言的下达着圣旨,并且狂傲的喊着:“吴三桂若降,朕封他做一个王爷。胆敢不听朕的旨意,寡人将亲自率领人马御驾亲征!”
“不可!”李过急忙上前奏道:“臣以为,皇上以万乘之尊,不宜轻出,加之京师人心未定,震摄乏人,要防变生意外。
吴三桂虽没有奉诏,但也没有与我大顺朝廷彻底决裂之意,朝廷仍应再次遣使招抚,晓以厉害,喻以大义,以他目前的处境,孤立之军仍有可能就范。”
李锦、高一功、袁宗第、刘芳亮、郝摇旗等战将纷纷发言,双方有主张出战的,也有同意李过的招抚方法。金殿上顿时一片吵嚷。
牛金星全副精神都放在筹备登基大典和组阁的事上,看看吉日良辰已近,他真有些心痒难熬,不想偏偏在这个时候,吴三桂来打岔。
眼下主战主抚,意见难期统一。如何平衡两派意见,且又投合皇上之心呢?细细揣摸皇上之意,几十年马上辛劳,腥风血雨,他已倦于征战,加之登基在即,美梦正酣,哪想分心?之所以说御驾亲征,只不过要顾及自己的面子。
看到李自成把目光转向自己,只得出班奏道:“臣以为,李将军招抚的办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