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
答辩
王静辉并不是想要发战争财,他的财产已经足够多,现在连散财都来不及,哪里还会在意财产能够有一个数量级的增加呢?不过除了他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想要发家致富,他的任务便是给这些人指出一条既能够发家致富,又与国有利的道路来,对于这种参与分享战争红利的商业行为,王静辉估计政事堂的相公们肯定会慎重考虑,就算是司马光与王安石不得不绕道走,毕竟一下子挡了这么多来自各个利益团体权贵的财路,那以后他们想要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次保安军之战中是王静辉一个发独财,韩琦的报酬和皇帝的赏赐则是他说服其他有背景的大商家的充分佐证,其他人看到参与支持战争也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自然也就不在乎提前要出血。当然这也是一种赌博——如果大宋军队在战争中失败的话,那什么报酬都不用提了,这就使得商家也要考虑战争的胜负问题,王静辉是不可能说服他们向灭夏战争中投钱的,但对于王韶领军收复熙河军事行动,他说服商家向里面投钱的难度不是很高,因为王韶也参与了定边军之战中的围困党项主力的行动,多少也有些名将风范了,更何况王静辉便是这次行动中策划者之一,所有被招揽来的商家对此当然有信心,而且现实也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在进行。
对于中国历史上最有效率的作战系统,王静辉更加倾向的还是秦朝,不仅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加让人钦佩的便是其后勤系统。在后世的时候他曾经看过很多报道,秦朝的作战后勤支撑其最少六十万军队常年在外作战,这对于一个人口仅仅不过几百万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并且这个国家在灭六国之前的几十年来并没有发生内部暴动起义,在王静辉的眼中,这已经上升为“神迹”了,至少在来宋朝这几年当中,王静辉就知道有一次次小规模的军队哗变事件出现,而且他知道整个宋朝历史上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此起彼伏。
王静辉想要将后世的标准化生产引入到这个时代的大生产过程中来,至少在他的产业当中,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并且也在深刻的影响到与他有生意来往的商家,杭州商人之所以能够想出火碱独立于肥皂生产过程之外,便是李管事受到王静辉的启发所想出来的。不过这个时代想要做到标准化生产难度还很大,至少其度量衡单位混杂不一,给标准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宋朝的“斤”是“十六两”,而且“两”的重量也不是后世的重量,这使得王静辉更喜欢使用“石”。
不过王静辉向皇帝赵顼保证能够将棉花制品的成本压下两到四成,这到也不是虚言——通过拍卖和标准化生产,他大致估算了一下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有把握的,官方的棉花制品生产作坊效率低下,况且棉花制品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玩艺,依照商业运行成本大大低于国营运营成本的原则,这种非核心军事物资完全可以交给商人来完成。
至于原有朝廷军器监所掌管的棉花制品作坊,其原有规模在王静辉的眼中并不庞大,他完全可以组织商人或是干脆自己收购过来,把这些已经是熟练技术工人许以厚利全部弄到西北或是河北去,这样他心目中的北方纺织中心也可以早些实现。整个运作过程朝廷完全可以达到减负并且还可以采购到廉价的纺织品的目的。
军队物资国家统一采购化这只是王静辉优化社会资源的与他以前所见过的奏章全然不同的地方便是能够知道准确数值的地方绝对要核查一遍才会往上写,所以一句淡淡的:“请驸马稍候半天!”在晚上的时候便递给王静辉一张单子,上面详细列出了冬夏军服帐篷等棉织品的成本价格。
三天后,王静辉这道《综合减少对外战争成本札子》送到了中书省的各位相公面前,对于这份奏章的内容,对中书省而言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皇帝赵顼利用单独召见的方式对王安石和司马光进行了预先说服工作,不过效果不是很大,王安石倒是还可以,认为驸马的办法倒是可以试试,但司马光却是有些反对。
不过当司马光本人真正看到这份札子的时候,也不禁有些动心——朝廷想要打仗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算大宋不发动战争,西北的党项等到恢复元气之后说不得又要开始作乱,打仗就要花钱,王静辉的这份札子最核心的地方便是如何花最少的钱让朝廷取得最大的利益,对此司马光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比王静辉差得远。不过真正能够让司马光心动的便是那些数据,他本人属于“节流”一派,驸马的札子虽然也有很重的“开源”味道,但却符合他的胃口,唯一有些诟病的地方便是让商人参与到军工系统的运作中来。
“商人参与相关简单的零部件或是类似棉衣这样难度并不大、并不复杂的生产当中来有着朝廷作坊所不具备的优点!”王静辉在中书省临时整理出来的会议厅中向周围的官员及皇帝赵顼解释道,在他的眼中整个会场布置的跟博士论文答辩现场差不多,不过人数更多——中书、门下、枢密三个大宋核心部门的头头脑脑都来了,轮番向王静辉提问。
“这中间有什么不同吗?不都是工匠所制作的!”门下省的舍人院虽然官衔并不高,但却有着能够封还诏书的权力,其中一个官员长相倒是很让人有好感,但说起话来就是句句带刺,令王静辉感到自己是不是欠了他什么债没有还一样。
“当然不同!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便是汉时桑弘羊等人将本来是民间可以生产的东西收归国家垄断生产,造成其产品质量非常差劲,老百姓都不愿意用,更何况是要在战场上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军队了!商人的作坊和朝廷的作坊运作起来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商人的作坊中若是干得好的话,不仅可以在金钱待遇上有所提高,连地位也跟着长;朝廷的作坊不过是工匠人浮于事而已,其工匠根本没有上进心的动力,两者不同便是商人作坊的产品越造越好,而朝廷作坊的产品就很难说了,那要看谁来当这个作坊的管理者!”
王静辉走到自己的桌子前拿起一杯茶一口气喝下,接着说道:“别人的作坊在下不知道,但在下的作坊中,只要工匠能够提出改进建议并且能够得到采纳,那奖励甚至可以达到千两白银!这位大人不知一年的俸禄如何?!”
王静辉非常恼怒这个舍人院的官员老是纠缠不休,末了不忘要讽刺他一句,惹得中书省这样严肃的地方有居然哄堂大笑的场面,还是皇帝赵顼摆摆手压下了笑声,才给那个官员一个台阶下。
“驸马的札子虽然写得好,但又拿什么来保证朝廷向商人订购的货物能够保证其质量呢?!”司马光慢慢的说道。
“君实相公,对于这种交易,朝廷可以事先将朝廷所需要的各种要求严格的标定出来,然后将订单分割成几份进行拍卖,经过简直就是断了这些身居幕后大佬的财路,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正如驸马所说的那样,皇帝、大臣乃至大宋的百姓不会看到一场战役下来消耗国库的银钱有多少,只要能够迅速取得胜利,那将战争的红利拿出一部分又如何?不过是五年而已,到时候那些马场、牛羊场不都是大宋的吗?!至于朝廷的纺织作坊也是烧钱的地方,各级官员扯皮推诿严重,还不如直接拆散了卖给商人,朝廷也好甩去一个大包袱,不过就是断了赖以捞此油水的官吏而已。
与现在大宋不断修补内部问题不同,西夏梁太后和李清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尤其是李清,也不知道是哪个多嘴的家伙放风出来说自己诽谤梁太后**后宫,结果吓得李清在连接两道圣旨后居然不敢去兴庆府了,借口最近大宋在边境频频有举动的事情,来搪塞兴庆府使节——纵然手中有西夏最后一支十多万精锐部队,李清还是没有胆量靠近兴庆府——恼羞成怒的梁太后手上的刀已经磨得锋利无比,就等李清送上门来让她砍了。
与李清不同,梁太后可要比李清难过多了,自梁乙埋病死、梁格嵬战死之后,梁太后控制朝局的能力越发艰难。不过即便如此,能够身披军甲随谅祚皇帝征讨大宋的梁太后还是以超人的能力来驾驭西夏这个已经矛盾重重的游牧民族国家。梁太后用手中的御内六直班逐步控制了兴庆府的局势没有恶化发展。
不过传来李清说她**后宫的消息后,这不禁让她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李清抓回来干掉。不过那是不可能的,现在这个西夏经历了两次大的战役失败之后,细数一下党项的兵力——除了御内六直班不到五千兵力战斗力是党项最好的之外,也就是李清手中的泼喜军了。在梁氏家族刚刚经历了大变之后,梁氏失血严重,几乎处于最为衰弱的时候,梁太后见李清两次以军务繁忙的理由拒绝来兴庆府后,知道这个时候还不是跟李清算账的时候,便只能悻悻然作罢了。西夏王室谅祚只有一个儿子秉常,谁能够掌握秉常,便是能够控制朝政,梁氏就算再强大,也不敢犯众怒来废掉小皇帝,更何况现在还远没有到那一步——梁太后正是秉常的生母!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小说阅读。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