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宋风 第二百四十章 禁忌

禁忌

禁忌

苏轼不可能来杭州了,就算来了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而修建苏堤在王静辉心中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除了能够疏浚西湖使其更加美丽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这道湖堤不再是以“苏堤”命名,而是命名为“公主堤”!

就在王静辉夫妇徜徉在西湖美景之间的时候,李慎在杭州各地转悠了好几天,终于又回到了杭州城正式进行了权力交接,正式就任杭州知府了。令王静辉非常可惜的是,李慎并不像自己在楚州当军州事那样在任知州的同时还挂着厢军正印,这兴修水利的最佳途径便是动用厢军来干,或是在农闲的时候雇佣本地农民来干。

不过想要在这个时候来雇佣本地农民来修建湖堤显然是不可能了,若是在这里推广双季稻现在离收割还有两个月倒是可以有空闲,现在杭州本地的水稻面临收割,就算你有钱也是白搭。王静辉无奈之下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汴都开封——大宋调动军队最是森严,无令调军那是死路一条,李慎若是挂着厢军正印还好调动,但此时要寻求厢军帮助,也只有等待汴都开封的回信了。

为了能够使“公主堤”早日开工,王静辉还特意动用了信鸽系统,用了十三只信鸽才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札子传送完毕,同时还筹集资金利用杭州商人的力量做好先期准备。杭州商人一听驸马要修湖堤,名字居然是“公主堤”后,便知道这是驸马为公主所修的,对于水利和风景他们并不在行,但他们仅仅知道这道湖堤在驸马心中非常重要就足够了,本来纷纷要解囊捐献,但对此王静辉一概不受——这是他献给浅予的,中间哪里容得下别人来插手?!

对于西湖书院的建设,王静辉可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由于农忙期间不好进行建设,他还是将离自己宅院不远的两处大宅院简单的装修了一下,将自己从汴都开封华英书院带来的那些学生先安顿进去。

随后王静辉利用他在士林中的声名,将这两浙路上颇有名气的一些名家通过发请柬和信件的方式聚集到杭州——在这个时代办书院还是要以儒家为本,没有这些大儒来壮门面,恐怕这学院开得也不会很顺利,至于书院慢慢的转型,这就需要长期经营了。

小王驸马在杭州西湖开设书院的消息传播的很快,两浙路上的大多数名家在接到王静辉的邀请信后,都欣然来往——汴都开封的华英书院作为大宋名气最大的书院,虽然开办时间比较短,但却集中了大宋最有名望的学者云集其中,文坛泰斗欧阳修甚至就住在华英书院中。显然小王驸马在杭州开办书院其实就是华英书院南方版。

不过更令江南士林欢迎的是驸马王静辉同时也开办了医学专业,对于以前便想前往汴都开封学习医学的士子来说,这确实是方便了不少。虽然华英书院的医科专业学习的人不少,不过相对于这个时代整个士林的数量相比,那还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不过即便如此,这为所的读书人都提供了除考科举之外的生路。

一头是众多科举无望的读书人,一头是枢密院对军医的庞大需求,在王静辉看来最好的办法便是开办医科学院来专门培养医学人才,尽管在中国中医传承历史上都遵循的是带徒弟的方式,即便是千年以后的中国也是如此,至少王静辉自己的医术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家族传承,这种情况直到建国后才有专门的中医学院出现才有了极大的改观,不过那个时候西医早就一统天下了。

王静辉自然不会坐看这一切的发生,与西医相比中医更注重整体系统性,这给中医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过好在枢密院需要的中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战场厮杀所造成的外伤,接着给枢密院培养军医人才的同时,他也在仿照后世中医学院的运作模式来完善现在的医科学院,若是真的能够走出一条更加良好的传承中医知识的道路,那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医肯定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王静辉来开医科学院能够吸引众多人来报名学习,除了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之外,便就是王静辉自己就是大宋有数名医之一,尽管这几年来他已经很少出手了,但却被杏林中公认的青年之外,还看到了小王驸马的一篇文章——《百善孝为先》!西湖书院中的大儒们看到这篇文章后半天说不出话来——驸马从孝行的角度说明了父母都是应该孝顺敬爱的,不可能只孝顺父亲而不管母亲——为什么只有父亲能够接受教育而母亲却不能?!

这篇文章是王静辉在开始筹建女子学院的时候便想到肯定会受士林的口诛笔伐,所以便炮制出这篇文章来反驳对手的。在宋朝是儒学最为昌盛的时代,但是儒家最是尊重孝行的,就是皇帝也不例外,在这个时代的政治圈子里面,无论是大宋也好,还是其敌国辽国和西夏都出现了令男人也都非常汗颜的杰出女政治家。

王静辉正是利用了儒家最为尊崇的孝行而攻击另外一个弱点——对女性的歧视,任何一个士林中人都没有胆量来站出来,除非他敢说他不是……

“这实在是有些胡闹了!”皇帝赵顼在皇宫中说道,不过他是笑着说这番话的,旁边也有大臣随侍,自然清楚皇帝并非是真的发怒。

“驸马那个‘西湖女子学院’招到生源了吗?!”皇帝赵顼随口问道。

皇帝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在问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大臣的话,旁边的一名内侍躬身说道:“驸马在西湖边上建的这所女子书院也招到了不少人,都是杭州本地富商的女儿,不过……”

“这驸马还真有本事,还真的让他建起女子书院了,你刚才话说了一半,不过什么?”皇帝赵顼笑呵呵的说道。

那名内侍继续说道:“不过负责教这些女子的老师是蜀国长公主!”

皇帝赵顼听后脸上的表情变得非常诡异,连刚刚端起茶杯准备喝口茶润润喉咙,结果也忘了喝,“这些御史实在也是太多事了!”

此话一出,福宁殿中的几位大臣和内侍都强忍着笑意,要不是皇帝赵顼在场,他们早就笑破肚皮了。这个小王驸马宠爱蜀国长公主的事情在大宋统治高层内部早就不是秘密了,大家都很识趣的避免这个话题,免得皇家的脸面不好看。在他们看来王静辉之所以开办女子书院无非是怕公主寂寞,纯粹是人家两口子之间的事情,时间长了驸马还是要回到汴都的,那女子书院也就不了了之了,偏偏江南士林“眼拙”看不出此中门道,让驸马动了火假戏真做了,而且办女子书院的举动招起士林反对让那些日夜盼望升官的御史从中看到了机会,不知死活的上弹章,这不是拂了皇家的面子,皇帝怎能不会生气?!

满朝大臣最得皇帝赵顼宠信的就数王安石和驸马了,司马光也能勉强算上一个,这三个人即便相互之间的政见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有一个老婆,连个小妾都没有。王安石若不是因为儿子风流洒脱的缘故,恐怕也会和另外两人一样,家中也不会有一个歌妓,至于驸马家中那一队数量客观的公主侍女,谁都知道那是曹老太太硬塞进驸马府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驸马没有纵情声色犬马,这让皇室感到非常满意,知道内情的人也很佩服王静辉的专情,前几日上奏章说要修建湖堤来疏浚西湖,连名字都想好了——“公主堤”,这种事情都做了,办个女子书院来给公主解闷儿,那还算叫个事?!

福宁殿中的几个参知政事想到这里都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摇摇头,他们都不明白这个王静辉是应该说他聪明好呢,还是个纯粹的傻瓜,不过所有人都认为驸马能够这样做是最好的。以驸马之才学,免得到时候生出更大的祸端。

驸马和江南士林这场嘴仗开始的快,结束的更快,没有两三个回合,士林中就找不出反对的声音了,看了双方几篇经典的辩词之后,让人感觉到这更像是一场闹剧。不过不管怎么说,就算士林的意见再大,西湖女子书院还是闪亮登场了,蜀国长公主赵浅予便是这所书院的山长兼老师,当然还有“半个”老师红月——因为她还要照顾驸马夫妇的小郡君。

有了老师自然会有学生,凭借着驸马的面子,杭州商人在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