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宋风 第四十二章 得失之间

得失之间

得失之间

“什么?!”赵顼和赵浅予异口同声的反问道。这实在是太让他们两个人惊讶了,他们可是从曹太后的眼皮低下长大的,对太后的性格当然很了解,想让曹太后更改主意再发一份诏书掉头来支持他们的皇帝老爹,那是根本没有门儿。更何况这次他们的皇帝老爹追封的是生父濮王的名分,而英宗赵曙是仁宗从濮王那里过继过来的,也就算是曹太后的义子,在感情上她那里也无法通过,只要曹太后不在幕后作对,英宗和韩琦就高兴的托福了,若是支持那根本就不用想这种可能性。

王静辉笑着说道:“不错,让曹太后再发一次诏书,以明确支持成全皇帝陛下的孝心,这样才能够给御史台和两制官员予以釜底抽薪,朝堂上关于濮议的争论才能够停止。其实这次在朝堂上爆发出来的濮议争论只是个由头,它本质上两个新旧政治势力的交锋,曹太后虽然还政于当今皇上,但底下的百官可不这样看,不巧的是这个时候曹太后下旨谴责韩琦,姑且不论曹太后的本意如何,但这道旨意确实是让百官对此产生了错误的结论和看法。如果不快速解决这个问题,那朝堂将会陷入持久的争论当中去,对国家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赵顼说道:“王兄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要让太后更改旨意,这……这可是难上加难啊!”他说完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王静辉,希望这个才子能够想出一个好办法。

王静辉刚想说出最后的答案,旁边的赵浅予问道:“先生刚才所说‘有个主意,但却不是光明正大,可能会有损皇帝的威严’之语是不是你有办法可以使太后改变主意?”

王静辉看了看她,然后对赵顼说道:“殿下,赵公子猜得不错,我确实有办法让太后改变主意,不过这个主意我只是说来听听,能不能用还是看你们的选择!”

赵顼咬咬牙说道:“王兄,敢问计将安出?”

王静辉说道:“我听传闻:当今皇上虽然过继给仁宗皇帝,但开始的时候,曹太后似乎和皇上相处并不是很和谐,而是多亏宰辅韩大人去年从中大力周旋才化解这段母子间的怨隙,还政于皇帝陛下。我想问殿下这是否属实?”

赵顼说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汴都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怎么王兄对此还有什么异议?”

王静辉说道:“我对这件事到没有什么异议,只不过想确定一下罢了。我想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太后对于权力并不是很热衷,而是深明大义的一代贤后。现在能够说动曹太后改变主意的大臣在朝中也不过这么寥寥数位,我想可以让韩大人、欧阳大人、曾大人去游说太后改变主意,如果能够说服太后的话,这便是一上策,如若失败便只有采取下策了!”

赵顼想了想后说道:“这确实是一条好办法,能够劝动太后改变主意的也就是韩琦、曾公亮、富弼这一班老臣了,机会也是很大。王兄,如果这条办法不行,那什么是下策呢?”

王静辉说道:“我想这条建议虽好,但刚才殿下也说过皇上和太后之间以前的关系不太好,虽然这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善,所以这条建议也只是我说说而已,殿下拿去用成败与否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赵顼算是看不进去了,这件事需要另找出口才行。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在蜀国公主赵浅予的点醒下赵顼从思考中回醒过来,两个人还算是客气的对王静辉告辞,但王静辉却知道自己在赵顼的心中已经跑不了“卑鄙无耻之徒”的评价了,而自己暗恋的蜀国公主也在这次会面中暗示自己是非分之想。这对于自从来到这个时空后就一直顺风顺水的王静辉来说着实是两次重大的打击。由于和赵顼交谈并不是很愉快,王静辉也就没有把构建城市防疫体系的奏章交给赵顼。

“太失败了!怎么会变成了这样?!”王静辉暗暗的骂自己,不过相对于和赵顼兄妹一拍两散之外,他更关心的便是如何在八月的那场大雨前通过大宋官方的力量在汴都构建一个简单的城市防疫体系,好迎接雨涝灾害过后的瘟疫流行,不然到时候他也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血拼一把了!

“渠道!渠道!”现在王静辉现在对于权力倒是有些渴望了,毕竟他知道的太多了,如果有了权力他可以避免让很多悲剧再次在这个时空的大宋重演,但他一想到王安石那个老顽固,心中就有些不寒而栗,连欧阳修都要退避三舍的人物,自己如果要是当官的话那前景实在是堪忧!

王静辉用力摇了摇脑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清除出去后,就开始想找另外的渠道来,他正在书房中冥思苦想的时候,管家王福敲门进来禀报:“校正医书局编修孙奇、孙兆求见!”

“原来是他们两兄弟啊!”王静辉想起自己把他们两人留在校正医书局来“舌战群儒”呐,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虽然很疑惑,但王静辉还是放下现在手头上的心事,让管家王福快把孙氏两兄弟请进来。

“王兄,你这平民医馆果然是气象不凡,比我们家的可强上太多了!”孙兆刚刚进门就对王静辉说道,孙氏家族由于其父子都在汴都为医为官,再加上他们也是中医世家,也就在汴都城西的富人区开了家医馆叫“和天堂”,这些是他们在校正医书局修订书籍时闲谈时候聊起来的。

王静辉谦虚的回答道:“子为兄过奖了,这周围也都是些平民百姓,平时到这里来看病吃药都便宜些,人也就自然多了起来。”他也知道由于平民医馆看病免收诊费,药费也减半收的政策对汴都城东的医馆影响很大,不过对于开在城西富人区的医馆来说并没有构成什么影响,再加上平民一贯的政策就是针对贫民的,所面向的客户群也是不在一个档次上,他和孙氏家族虽然是同行,但也没有什么怨隙。对于孙氏兄弟的突然来访,王静辉心中也摸不到什么头脑:“他们应该正在应付那些名医的盘问啊,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

仿佛是看到了王静辉心中的疑惑,孙氏兄弟面带笑意的对望了一下,还是由孙奇说道:“恭喜王兄,咱们一起修订的《素问》终于获得了校正医书局名医的认可,终于通过了审核可以出版了!这中间少了你改之的功劳可万万不行的,你今天可要请客,我们可是到你这里来蹭饭来的啊!”

王静辉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愣:“通过了?!这么快?不是前几天还陷入争论当中吗?”

孙兆笑着说道:“哪能老是争论啊!名医林亿、高保衡和我父亲建议钱象先大人对就修订后的《素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备案,挑出大家认可的问题进行修改,改来改去最后也没有改动多少,几乎还是原来那个模样。最后钱大人看过最后的修订版本后决定就用它了,前天送交给宰辅韩琦大人,今天早上传来消息说是韩大人对此非常满意,决定即刻交付给印刷作坊刊印发行。改之,你我的名字可都是印在由韩琦亲自写的序文当中,想想今后天下杏林中人都会读《素问》,天下凡是学医之人都会读《素问》,这下我们也可以同这本书不朽了!”

!!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