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惊四座
<;<;div>;应付完赵頵后,东阳郡王赵颢把王静辉安排在厅中主位的侧下方,而赵顼三兄弟由于是主人又是大宋的皇子,所以并排坐在主席上,其他的人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次入席。王静辉对自己能坐在这个位置上确实有点吃惊,毕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人的等级观念是非常看重的,自己不要说是官员,连个功名都没有坐在这个位置上实在是有点儿太显眼了,弄得他有些不自在,不过他很快就适应过来进入角色了。<;<;div>;东阳郡王身为主人先站起来说道:“本园因为这院中栽种的这几十株梅花而得名‘梅园’,昨夜忽降大雪,院中梅花争相开放,颢不忍独赏,所以邀得各位好友一同赏之。”<;<;div>;众人纷然答应,一一起身,手中持着酒杯簇拥着三个皇子走出厅外。王静辉一听赵颢的话便知道今天的戏肉来了,他也随着众人慢慢的走到院中。在院子里面早就有郡王府的仆役在院中的一些角落里摆好桌子,上面有些各种酒食。“这到有点儿后世外国宴会的感觉,感情这种吃饭方式还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了。”王静辉看着院中的布置心中好笑的想到。<;<;div>;“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一首咏梅诗得来众人的叫好声,此时王静辉正在一棵梅树旁边饮酒,他来宋朝也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但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文人聚会,也不知道其中的禁忌,所以从开始到现在也没有急着发话,刚才这首诗是王雱作出来的,他正在院子的另一段接受众人道贺。平日中忙忙碌碌,很难得从中有这么一天和宋朝的文人们一起来享受这文人圈子里面的小资生活,既然没有人来接近他,他也乐得独自在一旁逍遥。<;<;div>;王静辉看着远处王雱,心中想到:这小子确实是个才子,不过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可是糟糕的很,多是些“心胸狭隘”、“恃才傲物”的评语,很多史书都把他当成了反派人物,不知道史书对他的评价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由于他老爹的缘故连累了他……不过当王静辉想到历史上王雱那有名的“征诛”之术和权谋,他的脑袋就直发炸:史书上也记载过这小子使用刺客来解决政治对手的事例,到最后是暗算吕惠卿败露后活活给气死的,像他这样如周渝一般的人物,以后碰见他可要小心了!<;<;div>;“王兄,为何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一个清脆的声音从王静辉的背后传来。<;<;div>;王静辉听到这个声音后也没有回头说道:“赵兄你也来这里啦?”和王静辉说话的人正是好久都没有露面的蜀国公主赵浅予,王静辉刚听到她的声音的时候很是犹豫,不知道该称呼她什么好,最后思量再下还是装做糊涂直接称她为赵兄。<;<;div>;赵浅予听王静辉称呼她为“赵兄”也不禁脸上一红,不过王静辉没有转过身来让她得以掩饰过去。“王兄进来诗词冠盖汴都,想必今天会有佳作吧?”<;<;div>;王静辉此时才慢慢的转过身来说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只不过是把以前游历中写的还看得过去眼的诗词通过你们兄弟二人传出去罢了,这诗词冠盖汴都可不敢说,适才那位公子的咏梅诗便强我多多。”<;<;div>;赵浅予说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兄此句可道尽了文章的真谛,刚才赋诗的那位公子便是名流王安石的长子王雱王元泽,他的才名也是汴都流传的。你我何不过去和他们多多接触些,这些人可都是本朝新锐的词人。”<;<;div>;王静辉说道:“不瞒赵兄笑话,我生性散漫,确实是。<;<;div>;正当赵浅予想取笑王静辉是个“宴会菜鸟”的时候,突然身后传来赵顼的声音:“王兄、表弟!你们怎么在这里独自赏梅呢?王兄是不是得了什么好诗词?快快说来给大家听听!”<;<;div>;王静辉朝赵顼一拱手说道:“殿下取笑了,我今天确实没有什么好词,赵兄可以为我作证!”<;<;div>;赵浅予看到王静辉把话头挑到她的头上,本来刚才心中想捉弄他的想法更强烈了:“表哥可不要被他骗了,刚才王兄还在这里低吟一首好诗,我没有听清楚便过来相问,不过他怎么都不肯说!”<;<;div>;王静辉听到赵浅予这么说登时便有点哑口无言,赵顼看到他的样子笑着说道:“你王改之诗词也是遍传汴都了,说你没有好诗词,我们谁信呐,还不快快诵来,否则罚酒三杯!”旁边和赵顼一同走来众人也纷纷和他起哄。<;<;div>;王静辉看到这架势,苦笑着说道:“两位赵兄这岂不是强人所难嘛!此时硬要我出新诗可是有辱你们的视听的!”<;<;div>;赵顼连连摆手说道:“不妨!不妨!王兄如果此时做不出诗词来,恐怕全场的人都要灌你一杯酒!”<;<;div>;王静辉心中想到:“这可是你们逼我的,后世的名家们,以后再写雪、梅你们可就要多动动脑筋了!王静辉微微颌首,略微沉吟,指着旁边的一株梅树朗声吟诵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div>;王静辉吟诵后,周围的人都默不出声,赵顼最后才感叹道:“好诗!王兄真是比那曹子建七步成诗不恐多让!”这本是南宋卢梅坡的咏梅名诗,昨天也是仔细回想过的,今天当众拿出来,当然是语惊四座。<;<;div>;正当赵顼和旁边的众人一起赞叹王静辉所作的新诗好的时候,他缓步走到旁边的一株正在盛开的梅树旁高声吟诵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iv>;王静辉这两首诗都是卢梅坡的得意之作,后世历代文人对这两首《雪梅》诗都是极为推崇的,这会儿被他借来应付这满院子的才子,当然是绝对足够了。而旁边的众人还正在沉浸在刚才的途径,结识了当时的一批知名人士。欧阳修更是对苏氏父子大加赞赏,从而赢得了很大的声誉。第二年(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科试,苏轼与苏辙同时考中进士。其中苏轼所作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受到欧阳修的极大赞誉,并因此写信当时著名诗人梅尧臣说:“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得到欧阳修赏誉与提拔的苏轼果然在三十年后,成为北宋元祐文坛的领袖。<;<;div>;此时苏轼在汴都文坛已经享有一定的声誉了,虽然王静辉非常无耻的抄袭了他许多诗词作品,但一方面那些都是苏偶像的后期作品,另一方面苏轼也确实了得,诗词功底可不是王静辉这样未来人所能想象的,在汴都的文名丝毫不落,只不过在诗词方面王静辉在一千余年来众名家经典的作品的帮助下,才稍稍压了压苏偶像的风头。不过人家苏偶像可是中国历史上千古风liu人物,诗词书画样样皆精,这可不是王静辉那个草包所能比的。<;<;div>;苏轼虽然早就注意到王静辉这个陌生的诗词才子的名字,但由于王静辉一方面确实很忙,另一方面也怕自己肚子里那点儿烂货被人拆穿,整天连夜苦读,所以苏偶像就是想找到他也很难,所以在酒楼茶肆、秦楼楚馆中留恋的他也只能时断时续的获得王静辉的最新“大作”。直到王静辉觉得自己肚子里面那些货比较经得起赵顼兄妹考验的时候才大规模印刷自己的作品,苏轼才知道他的确切情况,但也没有来得及拜访就出了这么一件“文坛大事”:这个新冒出来的家伙居然一杯酒,一首诗词,还当着众人的面连着作了将近三十首诗词,这岂能让苏偶像心中平静的下来?!这不,获得诗词手稿的第一时间他就跑到自己的老师——北宋的文坛泰斗欧阳修那里汇报去了。<;<;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