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逆天改明 第423章 军队政治化

军队政治化

崇祯五年正月十五日,整个靖边堡无论是军界,还是政界,都已经过了放假的时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学校开始授课,政府开始正常运转,商铺陆续开门,军队也开始训练,刘家堡的建设工程也开始全面发力。

在此期间,因为有刘仁玉这等威力极强的官军坐镇,没有任何流贼胆敢在陕西兴风作浪,现在在整个陕西境内,但凡是有造反念头的人,无一不是东渡黄河,到流贼的天堂山西去拓展业务。

陕西暂时很安静,刘仁玉倒也乐得清闲,他开始全力督导春耕的准备事宜。

本来刘仁玉的控制区内有商业作为支柱产业,府库里也还存放着海量的战略储备粮,但是他认为靖边堡还是必须重视农业才行,因为农业可以安置过剩的人口,也能应付日常的粮食开销,不然总是依靠从外部输入粮食,一来粮食价格高,二来容易受制于人。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刘仁玉每日都是带着孙无病等一干护卫到自己治下各个居民点去视察,且看水利设施是否到位,居民点的临时房屋是否修建到位,政府拨付的种子,耕牛,农具,借贷给新来公民的粮食是否到位。

这个时候,刘仁玉治下的政府廉洁且高效,政府里的官吏在新闻调查科的严密监视下,也不敢有任何以公谋私,消极怠工的行为,是以但凡是刘仁玉吩咐下来的事情,没有办不好的。

新来的公民们在政府官员的指引下,先来到划定好的居民点,随后在自家的宅基地上面儿把政府发放的帐篷搭建起来,作为暂时的容身之所。

靖边堡目下在全力修建刘家堡,生产出来的全部水泥和钢筋都要用于刘家堡的建设,暂时没有能力兼顾到居民点的建设,新来的公民们就只能用帐篷将就一下。

等到刘家堡的主体工程全部结束,刘仁玉便会将生产出来的钢筋水泥调派到各个居民点,给新公民们修建房屋。

在此期间,为了保障新公民们的安全,刘仁玉特别命令军队后勤部给每一户的新公民家庭的当家青壮发放火铳一枝,并且还派遣军队里的火铳手前去训练这些持有火铳的当家人,让他们具有初步的自我防卫能力。

一般而言,居民点里至少也有一里,也就是十户人家,所以一般也有一个小队的枪手,在陕西目前的环境下,这等防护力已经足够使用。

因为流贼畏惧靖边堡军的威名,不敢来闹事,北虏一般也不会跑到靖边堡来,至于山贼马匪之类的武装力量,别说靖边堡,就连靠近靖边堡的都被全数剿灭干净。

这样来看,新公民的安全其实不成问题,但刘仁玉考虑到这些懂得使用火铳的人也算一个储备力量,若是有需要,随时可以拉上战场,于是才决定给他么发放火铳,训练他们。

在乱世中挣扎求存许久的新公民们对于自身的安危也格外看中,他们背靠陕西,让他们别在胸前,作为政委身份的标记物。

这个雄鹰取材于普鲁斯王国霍亨索伦家族的图腾,被刘仁玉移花接木,用来作为社会民主党的党徽使用。

这些政委学成毕业以后,便被刘仁玉分派到军队之中,每个百总身边都安插有一个政委。

这些个政委的工作就是给士兵们灌输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是靖边堡军成为政治大军,成为有信仰的超强战兵。

刘仁玉在把这些政委送到军队去之前,特意叮嘱这些年轻人,在军队里要尊重军事主官,不要干涉军事主官们的指挥,但是若是军事主官出现畏战避战行为,就要站出来坚决予以制止,若是军事主官不听劝告,则政委拥有诛杀军事主官,再把副长官扶上位的权力。

这就相当于把政委当做朝廷里的言官来使用,品级小,权力大,还附带监视任务。

政委到军队里面儿是去干什么的,李继业等诸位将主心知肚明,他们当然只能配合刘仁玉的工作。

这些将主其实也会到刘仁玉那里去上刘仁玉的党课,刘仁玉在党课上翻来覆去,连续不断地给自家的手下们灌输民主主义思想。

但这些将主都已经见过世面,相对而言,不是很好忽悠,反倒是那些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军官,很容易接受刘仁玉的思想。

到这个程度也就足够了,因为只要掌握住基层军官和士兵,几个高级将领,只不过是提线木偶而已。

当刘仁玉给高级将领上党课的时候,部队里的政委也没闲着,每个星期天都组织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学习,学习民主主义思想,并且还大搞个人崇拜,建立刘仁玉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个人崇拜当然是跟民主思想向违背的,但是现在可是乱世,不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自然是不能整合力量的。

后世纳.粹德国的党卫.军如此之强,自然是因为有信仰加成的成分在内。

所以说,军队在刘仁玉这帮子政委的努力下,已经逐渐在向有信仰的政治军队靠拢。

这样的军队,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凝聚力都已经是当世最强的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