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暗黑大宋 第780章 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

土豆宴后,朝廷开始了大动作。﹝(

先是整顿各个坑矿,这次整顿一直持续到明年四月,几乎将全国国有的六成坑矿一起拿出来,承包给私人经营,一下子清空了九成以上经营出现问题的坑矿,释放了近四万名匠户与各色亭户。

而且朝廷还制订了矿务条例,如果各州县查看坑矿产量以及管理课解的胥吏,对各矿主进行敲诈勒索,轻者杖笞,重者流配。

不过各矿主如果报账不实,避纳朝廷课解,以漏税罪惩处。

何谓漏税罪,也就是新商税的律法。

这一朝廷真的执行齐商税了。不论何人经商,必须按照朝廷制度交纳商税,偷税五十贯以下来,笞,一百贯以下者,杖,一百贯到五百贯者,查没其所有商货,五百贯到一千贯者,除查没其商货外同时还处以其商货价格的罚金。一千贯到五千贯者,除上述惩罚外,其管事或主人处以流配之惩,五千贯到一万贯者,则黠字流配,过一万贯者,死!

胥吏若因对方地位尊贵而包庇之,或者贪污包庇使商贾漏税者,与商贾接受同样的刑罚(也就是除了罚物罚金外的笞杖流配与死刑)。

同时鼓励其他百姓或商贾举报,一经核实,官府对举报人保密,并且从其罚没的商货与罚金中抽出一半,以做奖励。用此来一个全民监督。

但还没有完,如果任何邸店接受无朱钞(场务开的收税凭据)商货,或者朱钞份额明显不足,等同漏税商贾惩罚,也就是除了刑罚外,同样要处以罚物罚金。

如果外戚与士大夫有家人行商者,须本人写下证明并且盖上印章,由各场务保留其有印章的本人证明,另外紫钞,税赋减半。

比如文彦博家的管事去买或卖一批货物。必须文彦博本人写下证明,再盖上文彦博的印章,然后税赋才能减半。

够客气了,但到时候文彦博是否得写这个证明呢?

难啊难老文一定会头痛万分的。其实这才是一个梗!

同时各市舶司榷香只要榷其商贾的一半商货。为何有这个补充,实际是宋朝的榷香制度是霸气测漏,香料要专榷,玉石珍珠也要专榷,连挂钟都要专榷。因此导致了与彼岸产生矛盾。

然而这是彼岸,实际各个海商不可能将这些香料玉石交给市舶司专榷的,往往八成以上,都通过走私渠道流入民间。

反正以前宋朝的商税是一个大黑窟窿。

可面对这种史上最严的商税制度,等于从6地各个源头将走私渠道掐断了。因此要拂平海客的情绪,所以才有了这个制度,一半归市舶司,实际就是归内库专榷,一半交给海商自己出售。﹝(〔

这道制度印了几万份,散下去。张贴于各个场务、州衙县衙与闹市街头。

至于它能不能做到真正的齐商税,或者会产生多少纠纷,现在不得而知。

不过王巨现在“疯了”,没有一个人敢抗议。那就执行吧,或者说贴一贴,是否执行与本官无关,那是胥吏的责任

各有各的想法。

然而王巨盖在证明上又有何妨?”

其实史上富家在富弼活着的时候最是盛隆,但富弼一死,加上富弼为了修那个奢侈的庄园,将家中的钱帛几乎消耗一空,于是整个家族都开始走下坡路了。以至富弼的夫人晏氏看到家族中有急难者立即出其所有济之,后来新党上位,富家就越地走下坡路了。因此富鼎之子富绍荣对新法熟究而力行之,富弼之孙富绍庭次子富直柔攀附辛道宗兄弟以进,被他人与家族里的人讥为两人不类父风,攀援以进,搜刮羡余。然而富家的后人当中最有出息的就是这两人。其实没有办法,如果不“攀附”新党,在新党打压下,失去了权势,富家会整个完蛋的。并且这两人官声真的很不错,特别是富直柔,连秦桧都敢顶撞的。

反正这理儿,这黑白,在这几十年整颠倒了。

但对王巨不清楚了,他也不是说富家未来如何,只是举一个假设例子罢了。

张方平却听了出来,倒吸一口冷气:“二桃杀三士?”

象文家富家王家这些官宦世界,容易解决,反正子弟多。

但那些子弟少的士大夫人家呢?

到时候说不定就演变成他们内部的争吵,王巨就好搬起板凳看好戏了。

“也不能这么说吧,难道这些人真的离不开这少许商税?然而只要他们交了,国家财政宽裕了,就可以拨出更多款项,周济贫困百姓了。那么大宋就会渐渐繁荣富强。”

张方平在沉思。

“张公,而且我知会了官家,连官家都将要授意皇城司中可靠的人,秘密散着这条消息(指让其他商贾将商货挂于外戚权贵门下,或者官宦世家派一个代理人做牺牲品半减税赋)。”

“官家?”

“怎么办呢,谁让现在士大夫越来越虚伪,现在皇上都公开出面,让他们合理地利用规则避税,如果这样还反对的话,当真是宋朝欠他们了?”

不是阴谋,是阳谋。

何谓阳谋,就是能公开说出来的计谋。

张方平越想,神情越古怪。

“张公,我看你老人家老而弥坚,有没有兴趣再度出山哪。”王巨忽然伸出橄榄枝了,如果张方平肯出山,协助他治理国家,以张方平的声望,那反对声音会整会少一半!

ps:如果站在暗黑角度,这几十章应当写得比较成功的,至少深度有了,就是水太少了。不过成绩扑到这份上,我并没有为了结束,打算匆匆烂尾哈。但这本书可能在正月过后,就要结束了。因为成绩差,想迅结束,中间干得象盐巴,又干又涩又苦,可仍有一些读者在订阅着,真的很感谢。(未完待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