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手(上)
太阳终于冉冉升起。
赵明不要命地向李谅祚冲去,左右将领看到不妙,连忙迎战。赵明急了,这不但是扭转战局的功劳,而且是斩龙之功,李谅祚的人头得换来多大的官职?多少银子?
挡人升官发财,如杀人父母,况且这得升多少级官哪,这得发多大的财哪,即便父母杀掉了,现在就有人在杀父母,他也不会去管,而要争这个斩龙之功哪。
老蕃将此刻仿佛立即年青了二十岁,精神抖擞,荣光焕发,大吼一声,立将眼前一员西夏小将斩于马下。同时一夹马腿,跨下的战马以更快速度冲向李谅祚。
不但他,他的手下也急了,不管是那一个人吧,只要逮住这个功劳,大家都会一起升官发财的。
一起疯掉了,拼命地冲了上来。
不但他们疯掉了,其他人也疯掉了,整个战场说小真不小,因为宋军的不断冲击,战场早超出了西夏军营范围,东西两边拉长到了四五里路,至于南北,河谷有多宽,就拉了有多宽,连小河里都有许多士兵在作战。
但说大也不大,若是大,说不定西夏人早崩溃了。
若是站在高处,能看清楚整个战场的开势,站在平处,也能看清楚一半战场的形势。
看到皇帝遇险,许多人拼命地调转方向,想去保护李谅祚。
赵明仍在冲刺,手起刀落,不过西夏尚武,李谅祚从小也锻炼过。看势不妙,一缩身体,赵明一刀半落空,劈中了,但劈中了李谅祚后背的铠甲。似乎劈伤了李谅祚,因为眨眼之间一道血痕从李谅祚背后涔出,李谅祚本人也因痛疼惨叫了一声。
不过回防的西夏将士也将赵明围住。
但他们困住了赵明的部下,却无法再困着其他几支骑兵,林广离得有些远,他也急了。弯弓搭箭,一箭正中李谅祚的肩膀,李谅祚惨叫一声,载倒于骆驼下。
“保护陛下,保护陛下。”漫咩急切地吼道。
可他也不知道。这让李谅祚侥幸躲过了一劫,林广箭术好啊,而且离得这么近,不过他取出楶未说,毕竟多说了也不大好。于是蔡挺并不清楚王巨与赵顼的关系。然而蔡挺不是孙沔,本来他就不想全完倨这个功。那么这个功得归谁的?大家伙的,王巨的。三军将士的,甚至赵曙的,于是他随意说道:“此战大伙儿都有功劳,不过功劳最大的乃是王巨,比老夫功劳还要大。”
“哦,不会吧。”黄公公装傻疑问道。
蔡挺还是没有太大意,继续说:“是如此,不仅昨夜那一战之功,今天大战也是他劝说老夫发起的,包括诸多谋划……”
说到这里,他忽然忍了下来。
基本就够了,不能再往王巨身上加功劳,这未必是帮助王巨,说不定还是害了王巨。
所以赵祯让狄青上位,担任枢密使,庞籍再三反对,非是害狄青,狄青能起来,一得感谢范雍,若无范雍赏识,他还是一个罪犯呢。二得感谢范仲淹,因为范仲淹的赏识,狄青这才渐渐走入大家视野,走入赵祯视野。三就是庞籍,论西北功劳,实际许多人表现也出色,如二张,如王凯,如周美,如王信,等等,这些人有的去世了,但有不少人仍活着,这些人中有的在西北立的功劳胜过了狄青,至少也能与狄青平起平座。正是因为庞籍的大力推荐,狄青去了南方,于是名垂史册。
严格说,狄青某种意义算是庞籍的人。
但狄青不领情,偏偏不辞,大摇大摆地担任了枢密使。然后欧阳修等人一起来了,活活气得背疽发作而死。
现在蔡挺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但他也不知道,说啊,继续往下说,说得越多越好,即便有人红眼又怎么着?明年赵顼上位,那怕韩琦红眼也不行哪。况且王巨可不是狄青,心思眼同样很多。再说王巨是文臣,非是武将,更不会象狄青那样,顶着那个刺字在朝堂上晃悠,那不是军士的刺字,军士刺字是在额角的,而是罪犯的刺字,正在额中。想一想,一个武将,一个罪犯,朝会上站在西边大臣的如何写法了。
黄公公哪能想这么多呢,恐怕整个庆州除了王巨外,就连章楶都未必能想这么多,只听了一句话,就这么一句话还没说完,意犹未尽,又道:“蔡公,能否详细说一说?若是官家询问,咱家也好禀报官家。”
蔡挺不悦道:“黄内侍,究竟经过,老臣自当会禀报官家。”
主要他现在还没有想清楚,况且他会给黄公公面子么?
黄公公不敢再问了。
蔡挺走到城中,忽然传出震天的欢呼:“大宋万岁万万岁!”
城中除了军士外,还有许多百姓,几乎都是蕃子,蔡挺莫明其妙,什么时候蕃子会有这么高的觉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