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天变 第一百六十章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天变》

君子不器

皇上一挥手就止住了我,“越侯无需多言,朕知汝要说些什么。念尔还有忠孝之心,就当你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想,与朕退下去吧。”

言毕在群臣中扫视了一下,最后对着孟德兄说道:“魏公!越侯身体不适,就烦劳爱卿去吧!”

孟德兄立即领旨拜离。我急急往后倒退几步,半身拦住孟德兄离去之势,再次跪伏。从孟德兄那里看向皇上:“臣万死敬乞陛下开恩,容卑臣禀告。”

孟德路过我身边停住,以手捏了捏我的肩膀,应该是示意我不可再说。我使了大力却只是耸起肩膀少许,作势拦他,却是希望让他知道,这牵涉上千条人命,无论如何我必须再说。

皇上哼了一声,竟要拂袖而去。忽然父亲和老师双双出来,互相看了一眼,老师先往后一退,父亲朝老师稍一点头再转身拜伏开口:“有罪臣启奏,犬儿斗胆,但念其亦身处辅政之位,请陛下听完其言,再做定夺。”

皇上眼睛仔细打量了父亲一阵,又看了看老师,我看到老师点了点头。皇上总算似乎消了点气,又哼了一声走回来,坐了回去。

“下面那个混帐东西给朕滚上来点,那么远朕怎么听你说话。”语气明显缓和了些,不过这句算得上半开玩笑半骂人的话,却没有人在旁取笑.众诸侯规规矩矩相对而立,有看着我的,有我以为会看着我的;有低头看着地面的,有我怀疑低头看着地面的;有不知道看向哪里的,还有我确实不知道他们看向哪里的。

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地到了原来自己的位置,再跪伏于地:“臣以为陛下不宜诛上林苑令、丞、尉三人之九族。自吾大汉重作于雒阳,各先帝皆极少巡幸上林苑,又省其中若干闲职,复辟灞浐二水与蓝田以为农用。由是上林之修缮资用大大减少,而上林之出悉归少府,致宫室有旧,苑围有损,湖沼水道亦有淤塞,实为无可藉用,非令等罪也,此其一;今天下初平,若因宫室之旧而问罪,恐令各处宫苑大兴修葺之事,靡费资财,此其二;时至正月,四方诸侯来朝,族与礼法不合,此其三。”

其实理由和话都没有说完,但却不能说完,有些我却故意多加一句废话。皇上应该明白比如我把宫室一干只说成有旧,有损,亦有淤塞这些,还有这个靡费资财代表着什么,以及无端端多一句诸侯来朝的意味。

自然这旁边中会有人认为我是个傻蛋;还有人会觉得,他出来说会比我说得漂亮很多,甚至能说多好几条。

但唯一的区别:我敢出来说;而这些人——至少从目前来看——无人打算如此。

而且我并非不能说得很漂亮,至少银铃说我的家信写得不错,虽然这两种写法应该有些不同。

我得让大家觉得像是我说出来的——作为辅政卿,我。说他从谢沐一路到了广信,见政理修明,民皆安乐。用了孔夫子一句话,人其国,其教可知也。没想到你一去就平了苍梧,南海,郁林之乱,这政务也没有拉下。”

“启禀圣上,承蒙贾大人不吝褒赞。其实臣至交州不及数月,欲至政令通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所由来者,渐也。”注1我顿了顿:“能有政务明晰通畅,万民安居乐业多是原苍梧太守徐征大人之功。南海还是卑臣的平国夫人帮着平定的……其实臣确实没有做什么。”

“嗯,嗯……嗯,银铃孩儿的本事朕是知道的。听楚公说,你小时候就是她教的。教得好!还有越国的那位徐司徒,也该赏。子睿吾儿,自己去封赏他们吧。朕就不管了。不过你的岳父——那位水镜先生——看来是个贤士能人,什么时候子睿吾儿需请来,朕也打算授他一个官职。”

自然赶紧叩谢,这个事情就暂时告一段落。

那日皇上早早去休息,辅政卿与思贤宫外馆中待诏。

与三位面带笑容的长辈相处,按说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不过这次三位长辈的笑容总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我只能陪着小心在旁侍应者,还让下面的侍者送上些葡萄酒。

父亲看着我,一直就这么咧着嘴乐呵呵的,有时会帮我正一下衣服里外的领子,以及腰带,还会忽然不言不语拍我两下。老师依然是抿着嘴,似乎并没有一直看我,只是偶尔飘了一眼,便带着笑意看着窗外了。孟德兄则喜欢上下打量我,有时会锁紧眉头,瘪着嘴,有时又会大声笑出来。

不过,他们却都没有和我说话;而是三个人之间聊了起来,唯一值得庆幸抑或紧张的是聊的就是我。

白辛苦了我们几个安排一场。不过,这小子总算开窍了。居然这么搅和了一下,也算有些出息了。

呃,子睿在我等辅政中也算别有一番风骨了,这可不是定国教的。

唔,这便是银铃的功劳了吧?哎,可惜被子睿抢回去了。

哈哈,孟德休要让琪儿听见这话。

呵呵,赵国长公主武艺可是非凡,孟德须小心哦。

众人皆笑,于是我感到一丝转机。

要不这样,我去拜见一下母亲?父亲、老师、姐夫先叙谈叙谈。

你在这里给老子呆着!待诏待诏,哪能让你说走就走,刚夸你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旁边待着去。

言毕,却还帮我正了正冠。

赵公啊,您从我那里要走这么多人,什么时候也还我一些,我楚国缺人啊。老师乐呵呵看着父亲的举动,发了话。

那怕什么……等子睿孩子多了,让他们去师公那里受教……然后呢……就在那里为你做事,楚公觉得如何?父亲的眼神一直在我的冠上,只最后那句问话才转了过去。

哦哟,那怎么行?先别说得等个十几年,就是再过十几年,我也没有精力带学生了。现在都是在让我的学生在教了。而且,学生中一时也没有如子睿,子圣,子玉这样的好苗子了,哎……

楚公过谦了,君所授之徒,无一不是当世英杰。若操有幸,能与弱冠之前便求学于先生,该是何等美事?可惜可惜。

孟德过奖了!定国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才明白了些事理。读万卷书,看来确实不如行万里路。是故,子睿当年要求去北方游历,我面上作忧虑不停叮嘱,心里却满心赞同。

恩,犬儿是去过不少地方。看来是需如此,我族后辈还是得出去好好历练历练。若几年内有些好苗子还能成些器,我让他们都去楚国。先生要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喜欢的踢回给望,望亦决计也不会说什么。

唉唉,赵公这话弟定国受不起,不过子睿允文允武,赵公着实好福气,弟亦从未想到子睿能如此。

哈哈,这小子就是喜欢暴虎冯河,偏巧运道好些罢了。哪能和满腹学问的能人贤士,能征惯战的大将相比。

呃,岳父大人,子睿可不是那些人可比的。刚才楚公所言极是,子睿贤弟能文能武,绝非常人可比也。岳父所举者,器也,国需之而用,子曰:君子不器。子睿,君子也。

我知道这句话,器者,东西也。君子不器者,即君子不是个东西也。这是我们襄阳书院开玩笑用过的,比如汝不器也,彼君子兮之类。就如曾在吴地用过的“佳人”即双倍土人一般。要说年轻人闲了就是这样,什么好词不知怎么得罪了他们,很快就被曲解了,进而当做谈资笑料。其实有时我也觉得这样不好,真希望我大汉的后辈子孙们不会如我们这般过于无聊。

当然,我相信孟德以及父亲老师不会如我们书院般如此无聊,会如此解释。

所以,我能感受到自己有些脸红了。

说吧!听子实贤侄说过了,说你早看出来了,他以为你会照着我们给你安排的做,好为你立威,我们也没有想到你给我们来这么一出。

烦劳各尊长费心,但这未免太狠。父亲,大臣们不会信儿能下得了这个手的。

我就想不明白了!你打仗不算少了,这事又不用你做。只要你出来表奏一番,皇上到上林苑颁旨,你领旨行事,这事情就结了。你怎么这点勇气都没有。我们想着你在越国平了一阵乱,再回来的时候,群臣也会认为你有所不同了。

父亲在上,可这毕竟是诛九族,每家算起来可都是千余口,中间无辜太多,儿实在下不了这个手。

知道吾儿心软,其实为父本有一道奏章就是准备你领旨欲行后,再表奏将那些妻妾幼儿都罚入官为仆,以彰天子恩德。告诉你吧,这三个人族里也确实多是仗势欺人,横行无忌的,京兆尹,左冯翊检举这三家恶行的奏报,能堆一个屋子。汝以为父亲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人么?

儿臣不敢,儿臣知错了。

不过,你今天这冒死直谏的话,别有一种宽厚仁德之风。怕那些对你心存不屑的人该对你改观了些。很多人都认为你只是小人得志,现在,怕都要改个念想了,尊敬于你了。

前一次儿冲撞董重,被贬,都没有让他们对儿有所改观么?

子睿不知道民间传言么?

不知……什么传言。

民间传言你是皇后在民间的私子,故而为之。

哎哎,赵公这话可说不得!

岳父大人,您怎么还信这个?

我信?哈哈,我自然不信,子睿和长公主同年同月,你让谁信?不过,群臣之中有愿意信的。这事得怪你,楚公,你把子睿捧那么高,偏他运道好,什么机遇都让他碰上了,子睿这一路往上得太顺了。偏巧皇后还真的喜欢子睿,简直有些宠了,这就更麻烦了。有时候,传得多了,就什么话都有人当真了。偏巧,这次子睿一来就和我一样支持立大皇子为储君,听有些人告诉我,这几日又有些风言风语了。

哎哟,怎么怪到定国头上了……呃,酒送上来吧。

老师笑着对外面有些迟疑婢女说,算是打断了一阵谈话。

父亲说他以前在上阖喝过,不过这次的要比他以前喝得香甜很多。老师说他曾游历至敦煌,未能深入西域,不过葡萄酒倒是喝过些,这里的葡萄酒却不如那里葡萄酒醇厚;孟德兄却是题目,凡不明其理者,可往而搜之。

注2:转载一下谢氏传说中的祖先的名字和世系,不少家谱都有记载,其间虽存在一些差别但大同小异。(可以在网上搜到,因为比较长,未免多费大家VIP钱,请参看设定里的转载)

八世祖考榆罔公,在位五十五年。蚩尤作乱,禅位黄帝,降为侯。妣伊耆氏,子帝柱。

九世祖考帝柱公,因父降为列侯,分封丁洛,世袭其职。妣伊耆氏,子庆甲。

十世祖考庆甲公,妣陈张氏,一作陈绛氏,子戏。

十一世祖考戏公,妣有邰氏,子器。

十二世祖考器公,妣风氏,子祝融。

十三世祖考祝融公,相黄帝而治天下,辩乎南方。妣挚氏,子垂。

十四世祖考垂公,妣蜀山氏,子伯益、伯夷。

十五世祖考伯益公,舜命为虞,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之,公不受,乃避居箕山之阳。妣虞氏,一作有娥氏,子若木。

十六世祖考若木公,妣石费氏,子费昌。

十七世祖考费昌公,妣祝绛氏,子房。

十八世祖考房公,妣视山氏,一作蜀山氏,子仁昌。

十九世祖考仁昌公,一作仁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天英。

二十世祖考天英公,妣蜀山氏,子硅。

二十一世祖考硅公,妣扈氏,一作有扈氏,子敏。

二十二世祖考敏公,妣嫩訾氏,一作(女取)紫氏,子豹。

二十三世祖考豹公,妣鬼方氏,子谦。

二十四世祖考谦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澄。

二十五世祖考澄公,妣挚氏,子晔。

二十六世祖考晔公,妣风氏,子宇。

二十七世祖考宇公,妣己氏,子清。

二十八世祖考清公,妣伊耆氏,子宝。

二十九世祖考宝公,妣鬼方氏,子宽。

三十世祖考宽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典。

三十一世祖考典公,一作兴公。妣有娇氏,一作蟜子明。

三十二世祖考明公,妣有娇氏,一作蟜氏,子车。

三十三世祖考车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能。

三十四世祖考能公,妣蜀山氏,子宏。

三十五世祖考宏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瑞。

三十六世祖考瑞公,妣风氏,子倚。

三十七世祖考倚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拜。

三十八世祖考拜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世长。

三十九世祖考世长公,妣景仆氏,子恭。

四十世祖考恭公,妣鬼方氏,子祥若。

四十一世祖考祥若公,妣有邰氏,一作邵氏,子范。

四十二世祖考范公,妣陈绛氏,子箨。

四十三世祖考箨公,妣有娇氏,一作娇氏,子安世。

四十四世祖考安世公,妣伊耆氏,子忠贞。

四十五世祖考忠贞公,妣挚氏,子绍良。

四十六世祖考绍良公,妣风氏,子庵年。

四十七世祖考庵年公,妣蜀山氏,子卿。

四十八世祖考卿公,妣景仆氏,子(讠合艹)。

四十九世祖考(讠合艹)公,妣风氏,子彦。

五十世祖考彦公,妣姬氏、鬼方氏,子绥章、筠生绥章,一作绂章。

五十一世祖考筠生公,一作虺筠公。妣姬氏,子吕尚。

五十二世祖考吕尚公,字子牙,号飞熊,一称姜太公。年八十遇周文王,相武王而治天下,周尊为师尚父,封齐侯,子孙世袭。妣马氏,子丁、王、年、彦、柯、绍、骆、铎、青、易、尚、其、佐。

五十三世祖考佐公,封于申。妣景仆氏,子汲。

五十四世祖考汲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五十五世祖考陵高公,妣姬氏,子嵩。

五十六世祖考嵩公,妣温氏,子谋。

五十七世祖考谋公,一作某公。妣顾氏,子成。

五十八世祖考成公,妣马氏,子胡。

五十九世祖考胡公,妣温氏,子献。

六十世祖考献公,妣有施氏,子宁。

六十一世祖考宁公,妣顾氏,子恩。

六十二世祖考恩公,字宏道,妣孟氏,女适周厉王。子诚、申甫。

六十三世祖诚公,号申伯。辅宣王中兴,宣王赐封于谢,子孙因以为氏,遂为谢氏受姓始祖。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