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权倾大明 第五十七章

何成梁也能够理解孙承宗的想法,他知道像孙承宗这种从小就受到很传统,很受约束的教育,能够有很多开明的思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孙大人,您认为这个海禁最后禁的是谁,谁又得利最多?”何成梁直接问道。

“禁的自然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孙承宗毫不犹豫的说道。

“可是,”何成梁对孙承宗说道:“那最后禁住了吗?”

“这个...”孙承宗有些迟疑,尽管具体的情况他也不太清楚,但是也知道其实这个所谓的海禁对于平头百姓确实很有效,但是对于那些商人海盗之类的人却是一纸空文。

“比如这次吧,”何成梁接着又说了起来:“这次我已经把情况给你解释清楚了,你也应该看得出来这其中的利益所在!”

在何成梁到登州之前,就已经写信给孙承宗讲清楚了这次出海的目的和巨大的效益,不过用的理由却是为这次蝗灾筹集到更多的银钱,以备所需。孙承宗也不是迂腐之人,知道事急从权,在何成梁细致透彻的分析中,他也明白这样做是很有好处的,于是便暂时答应了何成梁的要求。

不过当何成梁说出利益二字的时候,孙承宗又想反驳,何成梁却继续说道:“别跟我说什么君子耻于谈利的话,老孙啊,你想想,天下百姓何止千万,难道人人都是君子么?即使不说百姓,我大明各级官吏有多少人,他们都不需要吃喝么?每年朝廷的国库存银是个什么情况难道你还不知道么?”

孙承宗依旧默然,何成梁却接着问道:“老孙,你知道去年开州三县之地岁入多少么?告诉你,十七万两银子!”

“什么?”孙承宗有些失态的讶然道。

“我说是十七万两,也许你不相信,但是你有时间去开州去看看就知道了,这十七万两银子没有一文是横征暴敛而来的,全部都是按照当初我在开州时立下的规矩征收的,其中我的产业缴税达九万余两银子!”

孙承宗无语了,他实在是找不出什么话来形容自己心中的感受,只得继续听着何成梁的话。

“呵呵,老孙,我知道你很诧异,不过我告诉你,我现在家里的银子大约有百万多两,估计你会更加诧异,我说的这个数还不是我的全部身家呢!只是我手中的现银而已,其他的东西还没有算,如果全部加起来,只怕我能够搅乱整个大明的经济!”何成梁轻描淡写的说道。

“别那么看着我,我也不会做那样的事情,只是打个比方而已,”见孙承宗看自己的眼神发生了变化,何成梁连忙补充道:“我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想告诉你,其实我大明没有那么穷,国家的财政也大可不用那么的紧张,只是没有用对方法,所以才才造成了这般的局面。士人多瞧不起商贾,可是我不这么看,俗话说: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够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而事实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我在开州的一系列措施最终使得整个开州的百姓日子过的比以往好得多。包括那些工匠,我们这些人根本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要不是工匠们不断的改造发明各种工具器物,恐怕我华夏依旧是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我们凭什么看不起他们!我的产业中,新奇玩意儿的收益占了大部分,这些东西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可是圣人的教诲...”何成梁这话一下子让孙承宗有些受不了了,毕竟这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了,颠覆了士农工商这个恒久不变的秩序。

“圣人的教诲!”何成梁一声冷笑道:“首先,圣人并没有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都是一些后世的人曲解圣人的教诲,其次,圣人的教诲要求太高了,没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即使是读书人也没有几个能够做到圣人的要求,到了山东,老孙你可以去曲阜左近看看,圣人的后世子孙在做什么你就什么都明白了!不是说圣人的话不对,而是要看地方和时机!”

见孙承宗又要辩解,何成梁赶忙说道:“好了,咱们话题扯远了,这次咱们主要说的是出海的事情,我知道老孙你只是看在此次出海能够解决一些经费的问题,能使百姓在发生灾情以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帮助,这已经说明你看到这开海禁的好处,只是你的心中还不太明显。我只想问你,中原每每被蛮夷侵略,究竟是什么原因?其他的不说,我以为至少转嫁矛盾这个原因是有的。一旦北地草原发生了灾害,那些蛮夷受到了损失,便只有两个解决的办法,要么内斗,夺取其他同族之人的资源,要么就是联合兵马,引兵向南。每次蛮夷选择的都是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