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扶摇直上 第371章 谋反(2)

谋反(2)

宋成一听救皇上,脸上顿时有难色,困难道:“娘娘,臣万死,臣恐怕……没有能力救皇上。崔浩已经叛变,臣的兵马恐怕……”

原来禁军和御林军地位相差不大,但在人数上相差的却很多。御林军总共加起来,不到五千人。而禁军则分布在内皇城和外皇城,总共加起来有两三万之多。

自从前太子文忍反叛后,德武帝将只有一八千多人的禁军一下子从各方面调集兵马增加到二三万,几乎是六倍于御林军,在战斗力上,双方差不多,细细比较起来御林军还要弱一点。

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人是从和皇室里有关系的人抽选上来的,有的是哪个哪个公主的侄子,有的是哪个哪个的儿子,但这些人几乎只是挂个名字,吃着空额,并不上任,所以御林军有五千多名额,可实际当差的也只有两三千人,所以御林军的名声并不好听,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自然大打折扣,一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交由禁军去做,因此对外两方平等,对内则有高低之分。

宋成这难言之隐如何能说的出口。小顺子是知道其中的蹊跷的,他在轿子窗帘小声的向明妃解释,并道:“娘娘,宋大人能力有限,咱们只有先离开京城才能好计较。”

明妃看着后面的宫殿,想着皇上的遭遇,硬着头皮,道:“宋大人,就请您带路吧。”

宋成如释重负,忙下令开宫门,上前带路。

城郊外,杨雪儿、苏雨馨等已经撤离到外面的庙庵堂上,静静的等待时局的发展。

平沙镇。

老将皇甫远手握八爷写给他的信函,颇为犹豫,不知道如何是好。此前虽然一直棋盘八爷他们能有所动静,可真有动静时他又下不了决心了。

“父帅,八爷已经是第二次派人送信来了。”皇甫远的独子皇甫飞云手握信函走了过来,面色忧虑。

皇甫远连接都不接,闭着双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豪迈与雄心已经耗费的差不多了,自从由督镇北方军团的征北将军到现在的从一品大将军,坐镇京师,以前所追求的位及人臣的心思慢慢的磨灭了。现在陡然的知道八爷叛国要自己出兵护“驾”,这在心思上有点那个,至于什么样的感觉,说不好。

“飞云,你认为爹该怎么做是好?”皇甫远眯着眼睛问着只有二十五岁的独子,皇甫飞云可是他的老来子,当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才生下这么一个唯一的血脉。

皇甫飞云一脸的傲气,年轻气盛,只听他道:“儿臣不愿为虎作伥,更不愿意做被人骂的乱臣贼子。父帅,八爷虽然有恩于咱们,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点恩义,就把所有的一切都搭上。为将者是为国为民,拼死沙场,而不是倒戈相向,为了一点名利就什么顾不得的。儿臣愿做忠臣良将,留名青史,而不愿意遗臭万年。”

皇甫远忽然睁大了眼睛,这席话让他感觉好熟悉,不由的让他想起自己年轻从军时,也是这份豪气……

御书房内。

明宗皇帝依然笔不停的批阅奏折,过了一会儿,感觉有点怪怪的,喃喃地道:“小顺子这个狗奴才到哪去了,让他查看一下什么事情,居然拖了那么久,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正说着,门突然发出响声来。

明宗皇帝放下笔,不高兴道:“进来吧,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了,搞的这么惊天动地的。”

门轻轻的被推开来。

明宗皇帝听着脚步声不像一个人,便抬起头来,脸色大变。

“皇上,奴才王英向您请安了。”王英嘴上说着请安,可身子却大咧咧的往旁边的空位上一坐,慢条斯理的整理袖子。旁边那群黑衣人各个拔剑,露出冰冷的寒光。

明宗皇帝手足无措,强自镇静,大声喝道:“狗奴才,难道你真的想造反不成?”

王英嘿嘿地冷笑,“皇上四爷,都到这功夫上了,你还逞什么威风啊。没错,奴才就是造反了,就是要弑君了,你又能把我怎么着。”说着双手把榻上的桌案掀翻在地,上面的折子撒的满地都是,沾满朱砂的毛笔跌落在明宗皇帝的龙袍上,血一般的红亮。

明宗皇帝又气又怕,手足颤抖,脸上不时的冒着冷汗。

“来人啊,有刺客,来人啊……”

王英看着明宗皇帝的嘶叫声,一点都不惊慌,冷笑道:“叫吧,叫吧,皇上,您就是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一个人来。实话跟你说吧,崔统领也是我们的人。现在皇宫上下也都是我们的人。只要皇上晏驾,那天下就要易主了。哈哈……”

明宗皇帝眼睛瞪的大大的,寻思一会儿,很快就得出结论,慢慢的道:“你的主子,是不是老八?”

“哟,皇上到底是皇上,天下就没有您不知道的事。既然说出来了,皇上您还是识相点,把玉玺交出来吧?”王英并不否认,翘着腿,玩弄指甲,悠闲的说道。

“你这个狗奴才,老八就算杀了朕他也别想坐上龙位。你们别忘了,朕有子嗣。而且京城兵马大权在十三弟的手上,九门营的兵马足足有三万多,你们变不了天的。”明宗皇帝看清现在的局面,倒怕惊惧抛到了一边,将天子气概表露出来,无畏无惧的。

王英给黑豹使了个眼神黑豹立即带着手下满屋子搜寻。王英看着明宗皇帝苍白的脸,却兀自逞威风,笑道:“皇上,奴才们哪敢忘记,就算奴才们忘记了,奴才们的主子也不敢忘记啊。实话对您说吧,八爷已经去了明玉宫,去见见小主子了。至于十三爷,崔统领已经派人以皇上的名义去请他进宫说话,估计这个时候到了南宫门了。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劳奴才多说了吧。”

明宗本来有点指望的,现在彻底崩溃了,他仿佛看到自己的皇子被八王杀害,又好象看到老十三被人乱刀砍死,脸色顿时变的死灰死灰的。

“朕错了,朕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如果林夕还在京城的话,给老八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如此。朕真的错了。”事到如此,明宗忽然想起林夕来,想起有他在时种种好处。

王英听他提起林夕,忽然笑了起来,语气之中有嘲笑的味道,“皇上,事已如此,您也怪不得谁了。奴才跟随先皇多年,先皇有什么心思奴才怎能不知。先皇留给皇上保驾之臣,除了刘本和吕贤二位的大人之外,实际上还留给皇上一个人。他不是别人,正是先皇看重的林夕。

先皇高明啊,他把林夕派出去,不让他参与皇子们的夺牒之争,却把吕贤和刘本推到了前面。吕、刘二人都老了,以后皇上能用的只有林夕了,也只有林夕才能帮上皇上。

林夕了解先皇先皇也同样了解林夕,他们君臣知之甚深,先皇知道万一他晏驾后,皇上皇位如果不稳,能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林夕。林夕没有参与皇子夺牒,天下百官不会说他什么,再着他手握大汉兵马大权,就是有人说什么也动摇不了根本。

可惜呀,先皇的苦心,皇上只看清了一半,知道危急之时懂得起用林夕,却忘了越是和平林夕的重要性越不能低估。皇上与先皇相比,差的实在是太多了。”

说到这,王英叹了一口气,“现在想想也只要圣武皇帝这样的气概才能敢用林夕这样的人,也能控制住林夕这样的人。皇上,要是您知道快晏驾了,还把天下兵马大权交给一个没有读过一天圣贤书人的手里吗?如果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任用林夕,八爷他们也不敢动半个心思。

就算得到玉玺和皇位,以林夕的号召力照样可以弄的是翻天覆地,可惜的是,林夕现在是生死未明,就算哪一天他身体好了,也不见的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反抗登上皇位的八爷了。毕竟,皇上您负了林夕,林夕不见得对皇上死心塌地。”

明宗听完王英的长篇大论,忽然想起诸葛云临终交代的话,政事不明问刘本,军事不明问十三爷和敖丙,权谋之道问林夕。可惜,这三句话,自己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起用赵泽,为集中皇权,疏远了刘本和文祥,对敖丙没有施恩争取,对林夕是过河拆桥,连续降其官职,使其与己势如水火,文武百官只成了自己的应声虫而已。满以为天下是惟我独尊,却不想今日祸起萧墙,今后连为自己报仇的人都没有,呜呼,悲哉,哀哉!

“王总管,没有发现玉玺。这该如何是好?”黑豹和他的人几乎都把御书房翻个个,也没有找到玉玺的踪影。

王英皱起眉头,沉声道:“皇上,您把玉玺放在何处,如果说出来的话,老奴可以考虑放安亲王一条性命。”言下之意,那就是无论如何,你是必死的。

只听明宗哈哈大笑几声,“天作孽,由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朕既然逢难于此,自知天命使然。朕陷如今局面,悔之晚矣。”

跟着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朕自登基以来,日夜勤勉,怕辜负先皇委托之望。推新政,查污吏,革弊端,使国势日盛。朕自负不输于先皇以及列祖列宗之德政。但本性使然,常险己于担忧畏惧之中,不敢轻易信人,终成今日之局面。朕思来有三错,不该自绝于百官跟前,失信百官;不该只用亲朕之人,而废公臣;不该急功近利,养虎为患啊……”

说完一席话后,突然拿起手边的丹药盒子,抓起一把放入口中,硬是咽了下去。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