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扶摇直上 第330章 差事(2)

差事(2)

林飞激动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想不到他会这么直截了当的说破那层关系,还为自己许了官,这激动之情,真的不能用言语表达。

林夕看他激动的眼泪都流了出来,笑着拿出手绢给他,“你不要怪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提拔你,一来,我不在其职不好行这方便;二来,你们毕竟在文官跟前影响不是怎么好,我不好为你们跑官;三来,朝廷局势复杂,官越大越身不由己。太早把你们提上来,反而害了你们,对不住你死去的林相。本来我还想再冷落你们一阵子,但现在是时候了。

你回去转告你大哥,上任以后只要在一年之内干出点政绩,不贪污不受贿,我可以保证他会有很好的前程。如果他敢在一年之内让我收到有官员参他的本子,那也就怪不得我翻脸不认人,我会让他从此在官场上消失。这一点你要清楚地转告给他,还有到了任上对百姓要仁慈,要体恤。明白了吗?”

林飞跪下呜咽道:“大人对我林家大恩大德,林飞代表兄长,感谢大人。如果以后用的着我们兄弟的,我们兄弟绝对为大人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林夕笑着摇摇头,“只要你们今后有出息,当个好官,我也算是不负相爷所托了。”说着想到了什么,在桌子上拿张纸写了几个字,然后交给林飞,道:“这是你妹妹现在住的地址。什么时候有空你让人捎点东西给他,多谢谢家书。还有………你明白的。”

林飞擦干眼泪,接过纸,笑道:“侯爷放心好了,林飞一定劝劝舍妹,早点接受侯爷。”本想叫大人,可觉的更生分,叫老师吧,对将来的妹夫这么称呼又不太合适,只好称其爵位。

林夕笑笑,“哈哈……担愿如此,我看好你哟。”

打出了杨公府,林飞心里跟抹了蜜一样,甜到心坎里了,和当今皇上的宠臣、朝廷的权相联姻,日后的前程更是不要说了,有了妹妹那一层关系,看来今后是不用发愁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春啊。

永元四月一日,昔日军机首辅大臣终究没有熬过由亲人带给他的心理压力,在第三次会审的时候,默认了所有对他的控告罪行,并在赵泽的诱供下,牵扯了一批官员。

其中有吏部尚书尤问天、左右侍郎陈宁、孙耀、督察院的左右御史汤广和、陆平、以及不分下属官员,总共人数达到一百二十多名,可以说是大汉朝明宗皇帝首次以来,处理朝廷官员最多的一次。

不久,明宗皇帝就此事宣判了诏书,萧贵中被夺去爵位,贬为庶民,遣回老家养老,念起三代老臣,有功于社稷,不抄其家,不牵连子嗣;吏部尚书尤问天,有愧职守,以权谋私,毫无原则,免其所有官职,贬为庶民,抄没家产,放回原籍,终身不得为官。

督御史汤广和、陆平,身为督御史,监察百官,却放之任之,且同为其谋,罪无可恕,则令削其官职,抄没家产,送往西北边疆服役,其家眷则不牵连;其余各位官员,则交由刑部议审。

让所有朝廷大臣为之担心的萧贵中一案,到此算是结束。然而就在百官还没有从惊讶之中清醒过来,时,一大堆的人事安排,却发布下来。

周谨敢言,不因为萧贵中是其恩师而加以包庇,其爱国为民之心甚为难得,着其担任督察院左督御史一职。

上书房大臣巴仁贵,为人谨慎,甚得朕心,且为人刚直,不畏强权,着令巴仁贵兼督察院右督御史一职。

刑部代尚书赵泽,在其案中办案尽心尽力,一心忠于朝廷,在审案之中,其能力可见一斑,着升任刑部尚书,加封一等子爵,赐锦袍一件,黄金百两。

扬苏省巡抚东方白,在其任上克尽职守,推行新政,甚为先皇所器重。且为人谦逊、谨慎,原则性强,特升任为吏部代尚书。

当这四人的任命由军机处传达下来后,朝廷各位大臣都瞠目结舌。因为这其中两人都是林夕的学生,而周谨则因参萧贵中,却破格提拔。这好象都是有人刻意安排的一样。

除了四人被任命,其余一百多位官员的空缺也留了出来,经过军机处大臣们的商议,从地方上和朝廷里升任一部分人,这其中各派系的人都有,有廉亲王文思的、翰林大学士刘本和陈嘉成的、有义亲王文祥的,当然也有首辅军机大臣林夕的。不过其他四人用的都是文官,而林夕则用的是些武将加以一些自己的门生官员,形成文武对峙监督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地方上。朝廷里面林夕插手调任并不多。

当一系列事情处理完后,四月十五日的春闱也开始举行了。此次担任主考官的是义亲王文祥,副主考官有三名,分别是礼部尚书童维、左督御史周谨、兵部尚书敖丙。阅卷大臣有翰林大学士刘本、陈嘉成,廉亲王文思、诚亲王文良、以及右督御史巴仁贵。

科考结束后不久,由林夕提议任命邓容为浙东省巡抚,皇上恩准,很快邓容被责令出京任职。同时也任命一批官员,由于此次空缺甚多,一二榜的进士都被放了实缺,可以说现在考中的举子们,是这场政治斗争中第二收益者。第一自然是当今的皇上。

如今朝廷各大臣都开始转向他,至于还委任廉亲王那么多差事,重用他提出的人,自然是做掩饰而用,朝廷的主要部门都按排的是自己的人,那些无关紧要的空缺自然没有必要较真,同时这也算是安定百官的心。

时间一晃,就来到六月。这半个月以来,林夕在府上卧病近半个月,来往探病的官员他可是一个都不见,谁都不知道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林夕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举动。

“老爷,你这是怎么了,皇上数次招你进宫商议国事,你都托病不见。长期下去,皇上难免会动怒啊。”

晚上,林夕在苏雨馨的房里过夜,听她担忧劝道。林夕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又在她胸脯上摸了一把,笑道:“朝廷里的事情你不懂,锋芒过露会招来灾祸的。皇上现在刚享受到权力的快乐,他可不愿意有第二个萧贵中出现。

如今我在朝廷上多少有些影响,如果我哪一天揣摩不到皇上的意思,我的意见和皇上心里想的相左,那我的处境可就微妙了。不如先退避三舍,等皇上什么时候用到我了,再出来也不迟啊。我的小乖乖,你这下懂了吗?”说完顺势搂着她,躺了下去……

永元二年七月十五日,北方局势突然大变。北魏重关卫灵关守将曾大成突然向伪汉国杨纯投降,降兵达二十万,其中有五万是精锐的铁骑。七月二十日,北魏失去重关,不得不迁都往南而撤。

七月二十五日,北魏都城被攻破。杨纯进城之后,军纪严明,任命原先颇具民声的官员,并废除苛捐杂税,甚得民心。其影响甚为巨大,都城往北的所以城镇都向杨纯效忠投诚。北魏算是亡了一半。

八月三日,汉国宰相张锐停止与北魏作战,并急速派使臣分二路东进南下。一路是与北魏签定和约,停止兵戈;第二路则往南边大汉而来。

八月十五日,就在北魏和汉国签定合约不久,北魏皇帝突然病逝,谁为继承人选,成为北魏最为紧要的问题。以柔云公主为首的一班大臣提议由镇南王为帝,而以太子太傅为首的自然是提议太子为帝。双方势力相均,互不退让。

但柔云公主这一派最大的弱势就是镇南王不在朝中,而在大汉。大汉与北魏有领土之仇,百官们对此都心有芥蒂,要想说服大臣们,镇南王回魏之事,迫在眉睫。

八月二十一日,汉国使臣到达大汉,并与大汉商谈针对伪汉国之事。然而朝廷各路大臣对此莫衷一是,态度暧昧。消极作战这比比借是,而为首者是以六王诚亲王为首,大谈圣人不动刀兵之说,而廉亲王则缄默其口。

如今伪汉国杨纯势力极为庞大,驻扎北魏前都城北阳城,虎视南下。但因张锐将兵力靠近北魏现在驻扎的都城不远之处,恐南下遭前后夹击,一时不敢大意,且后方未稳,一时倒也不敢南下。

义亲王文祥对目前的形势也拿捏不准,不知道是该援助还是不援助北魏。刘本等各军机大臣对这胜负难料之战,也是极力的反对,且大汉朝政刚稳,此时用兵胜了还好,一旦败了,朝廷危急,大汉危急。

而明宗皇帝对此态度不明。

八月二十四日,议政殿再一次就此问题举行廷议,此前廷议并没有招汉国使臣上朝,今天却把他招来,这使臣乃张锐的心腹,名叫上官南,在汉国担任军前参谋一职,相当于幕僚参谋,品级虽是是四品,地位却相当的高。

上官南年月五十开外,一身正规的汉国使臣服,站于朝廷之下,虎视群臣。在听大汉朝各位大臣的建议后,却突然放肆的大声笑了起来。

明宗皇帝却感到奇怪,问道:“贵使何古故发笑?”

上官南拱手一礼,直目对视明宗皇帝,大声道:“我笑贵国人口在诸国之中最多,但朝廷之上却无一人能有看未来前景之眼光,实在是让外使感到心寒,更为陛下感到好笑。外使失礼之罪,还望陛下见谅。”

上官南当着大汉皇帝的面,大放厥词,立刻遭来群臣的围攻。可他却仿佛没有听见似的,只是默默的看着大汉明宗皇帝,本来七天的路程他走了十多天,来的路上仔细琢磨这大汉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从个性到政绩到近年来的举动,多少了解坐在上面的皇帝。作为一个使臣,这知己知彼的本事是必需的。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