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扶摇直上 第320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3)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3)

明宗皇帝皱起了眉头,林夕说的不错,他也的确是不怎么合适,可眼下又有谁可以担任呢,这不由的有些伤脑筋,“冷爱卿,那依你之见谁最为合适?”

林夕看了文思一眼,直起身子,道:“臣以为八王爷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话一出,举朝皆惊。

“林夕你到底是怎么会事?”

散了朝后,明宗皇帝单独把林夕叫到御书房,遣走左右,生气的问道。

林夕微笑着回道:“皇上,臣之所以提名八王爷,那是因为他的确是最好的人选。”

“这话怎么说?”

“既然皇上已经没有追究八爷的意思,那何不如卖个人情诶八爷,也好安稳百官的心,显示皇上对八爷还是信任的,就算八爷以后真的做了什么事情,那百官的心不会像现在和八爷绑的这么牢,这是其一。

其二,这案子里面错综复杂,牵连甚广,邓大人之前把案子办成铁案,八爷要解决的那可是他的手下,他素有贤王之称,但是这样一来,他的‘贤’去哪了呢,今后百官就是为他卖命,也多了一层顾虑。

其三,这烂摊子到最后必须要给天下人和皇室一个交代,也只有八爷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明宗皇帝坐着沉思不语,林夕知趣的退下。

就在林夕走后不久,明宗皇帝就摆驾到太医院,会见诸葛云。近年来,诸葛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天说不到几句话就睡了过去。

太医们见皇上到来,赶忙磕头行礼,三呼万岁。明宗皇帝也不理他们,直接走进诸葛云,诸葛云现在是越发的憔悴,身体瘦的只剩皮包骨了,脸色蜡黄。

“诸葛先生,最近身体好些了没有?”

诸葛云听见有人在叫他,微微睁开双眼,见是明宗皇帝,忙振作精神,要爬起来。明宗皇帝忙上前将他扶起。

“皇上……您是不是有事情要问草民啊。”

明宗皇帝看他这个样子,真不忍心打搅他,偏偏心里有个结打不开,于是将今天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以及事后林夕的回答说了一下,问道:“诸葛先生,这事情你怎么看?”

诸葛云突然一笑,“皇上你让林夕给骗了。诚然他说的的确有几分道理,但仔细推敲起来,说到底他是为了他个人。官做到他这样,也着实不易啊。”

明宗皇帝愣住了,有些不明白他说的话。

诸葛云解释道:“林夕说的第一个理由,的确是个问题,但并不是就不能解决的。当初先皇让他担任主考官,要知道他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风光,但先皇居然这样做了,用的是‘代朕主考’的名义,他审这案子也大可以打着皇上的旗号,可以把什么都推到皇上您身上,以他的聪明不会想不到。

后面说八爷的事情,那是说到要点上,但八爷最擅长什么,最擅长的是收买人心,事后他自然会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那他为什么要拒绝呢?”明宗皇帝不明白问道。

诸葛云猛烈的咳嗽几下,大口喘气道:“皇上,您别忘了,他是一个臣子,一个臣子审理皇室中人,这本身就会对他的将来带来莫大的威胁。一个大臣最怕的就是皇上身边有对自己不利的人。

试想皇上,如果一大群的王公来参林夕,您是不是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始终信任他呢?恐怕不能吧,这就是林夕他最担心的问题。今后,皇上如果派他到外面带兵打仗,这可是不能不防的后顾之忧啊,大臣们的话您可以不信,可王公们的话,您就未必不动心。”

明宗皇帝听他这么一解释,心结顿时解了,心情也好了很多,“那这人选的问题……”

“就按林夕说的那样,选八爷。林夕说的三个理由之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理由,只有八爷才能这摊子收的干净,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诸葛云看着明宗皇帝突然长叹,自责自己为什么在皇上最需要他的时候,身子越来越糟糕。

明宗皇帝点点头,坐在诸葛云的床边,叹息道:“诸葛先生,您现在……万一您要是不在了,这……朕还能依靠谁呢?”

诸葛云不是第一次看到明宗皇帝真情流露,每次皇上遇到难题的时候,都会这么说,可他却无法给予帮助,心里愧疚无法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这么长时间以来,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思考朝廷里的各级官员,哪一个能合适当皇上的智囊,能当皇上的肱骨之臣。

想了那么多人,思考了那么多人,也只有一个人是最合适的,但这个人却是他琢磨不透的,本想再观察他,可老天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皇上,草民活不长了,能为皇上尽忠的时间有限,说不定明天草民就要去了。但草民放不下皇上啊……”说着流出了眼泪。

明宗皇帝眼睛也湿了,这诸葛云从潜邸时就为自己出谋划策,使自己成功登上皇位,君临天下。他是自己不能缺少的一个人,可现在他……

诸葛云悲声哭道:“皇上,您要继承的是先皇留给您的伟业,先皇有很多没完成的事情要靠您来完成。可现在朝廷上阻碍那么多,您能用的人又那么少,草民知道皇上您虽然高坐龙椅之上,却不时为自己的安危和无法完成先帝的遗命而日夜不安。草民知道,皇上您过得很累,没有一个可以为您分忧的人。

刘本为人太直,十三爷有时太仁义,你身边缺少一个依托大臣,一个可以将您留名青史,成为千古名君的大臣,一个为您排忧解难,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大臣。”

明宗皇帝擦干眼泪,苦笑了下,“这样的臣子,朕到哪里去找呢?”

诸葛云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才道:“草民以为,当今朝廷上有这么一个人……”

“谁?”

“皇上,您知道草民说的是谁?”

“你是说,林夕?”

诸葛云点点头,深有所思道:“皇上,他是先皇留给您的最好的兵器。我对他琢磨了很长的时间,对他的为人、为官,自信能了解一二。皇上,您缺少的是自己能用的人,可林夕身边却不乏这些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封疆大吏。他担任过天龙省的巡抚,有‘天下百官楷模’的称号,当过西北两省的总督,在南方做过钦差、将军,所接触的人哪一个不是镇守一方的大臣。

尤其南方几省,多少都与他有关系,当初先皇兴大狱的时候,那些人不是没有被参到而没有被牵连,而是林夕以军务的理由,全部保了下来,这些人现在当了镇守边关的将军和南方几省的巡抚等官员。在军队上,他的号召力是不能忽视的,他被天下人看作大汉的‘战神’‘福星’,深得百姓的崇拜,军队里最强悍的军队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天’字军团在大汉的地位也是他巩固的。

这么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朝廷上却没有一个人开始真正重视他,皇上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明宗皇帝听他这么细说,这林夕倒的确有些神秘,“先生的意思是……”

“说到底,林夕他没有太大的权力欲望,他只会打他的小算盘,怎么捞银子才不犯律条,怎么才能明哲保身,怎么才能如鱼得水。正是因为他对权力、官位的态度,所以他才有一般官员所没有的举动。一个大将军,掌管着天下兵马,只要待以时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可他却说辞就辞了,一点都不含糊。皇上您让他守城门,这么没面子的事情,他照样去干,正是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所以百官才不会像以前的大将军、相爷那么尊重他,他才被很多人忽视,这也正是他高明的地方,换一句话说,这是官场上的‘隐身术’,为官之道,最怕的就是锋芒毕露,谁能掩盖的巧妙,谁的官才能做的更久。”

诸葛云话说的太多,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

明宗皇帝陷入沉思。

诸葛云继续道:“不过林夕这个人和一般的臣子不一样,他太了解这官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情有忌讳,什么事情会产生后患,他都清楚。皇上您现在之所以这么苦恼,那是因为您还没有重用他。虽然他现在身处军机,在别人的眼睛里他好象很受重用,但是不是这样,皇上您心里很清楚。这所谓的军机大臣,唯一的职责就是给三军筹集军饷。其他政务上的事情,也轮不到他说话。就是廷议,没有皇上的提问,他也是多有不答。

皇上,您要是真的能收纳此人,他日必能为皇上您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出来。如果您不想用他,还是像现在这样,只是把他栓在身边当个木偶,那是朝廷的损失。在某些事情上,只要他想做,想为皇上您分忧,他就没有做不到的。这一点您是最清楚的。”

这席话说到明宗皇帝的心坎里,本来大将军是准备给林夕的,可内心里却不大信任林夕,故一拖再拖,既不明言,又不暗地里许诺。

京城军队调防那么大的一件事情,如果真把林夕看做是未来的大将军,那多少事先应该征求他的意见或者是想法,但是没有。事后,林夕才从驿站的邸报上知道这个消息,这是很不合常理的。

诸葛云知道明宗皇帝正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乘机道:“皇上,您现在的困局,一般常规手段是无法解决的。试想如果林夕他遇到这样的困局,会怎么做?”

明宗皇帝突然回忆起当初林夕出任天龙省巡抚推行新政的时候,也遇到政令不通,官员阻挠的事情,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几天以后就变的上下一心,就连天扬总督这个大障碍也和他穿了一条裤子,这不是常规方式所能办到的。

“先生,您的意思我明白了。的确,这林夕是到了该做事的时候了,朕要把他推到局势的最前头,让他当朕的一把刀,橇开现在困扰朕的大锁。朕决定升任他为军机首辅大臣,总理一切军机。”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