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乱世农场 第二十五章 孟浩然也来了

孟浩然也来了

李杨突然发现,由于自己的好奇心,带来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这个麻烦就是李白!

在那一顿酒喝过之后,李白就提出来,要到李杨的农庄去看下,能够酿出那么香醇的酒的地方,自然应该是山灵水秀!

这让李杨心里忍不住吐槽,您就不能找个靠谱点的理由去拜访吗?

结果,让李杨感觉更不靠谱的事情发生了:李白,还有简单的算学,不过认字就差了点。

李杨对李白的这评价要让李白知道,估计是会提了宝剑和他拼命的!什么叫读过几天书?俺可是政府认定的大学士!这大中华国的大学士,不是象唐朝一样的官职名,而是对学子的分级,大学士已经是相当于华夏的教授了!

不过,要是李杨知道李白是大学士,估计会更鄙视:还大学士呢,连教个小孩子都不会教!直接就教妞妞背左传,这是大学士做的事情吗?你是炫耀呢还是炫耀呢!估计李杨就是自卑了,《左传》他都不会背!

李杨一打听,得,赵凯这二货估计是自己也忘记了,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都没有出现,连拼音也没有“发明”出来!真不知道这货是怎么推广普通话的!

那说什么,李杨就花了一些时间,“创作”了《三字经》,不过是删节版本的,有些东西不能写出来啊!顺便弄了本《百家姓》,还把拼音完完全全的写了出来,一股脑儿的交给了李白,还逼着李白签了张“卖身契”,其实就是一张家庭教师聘请书,也算是名正言顺的留下李白了。

这些东西一交给李白,可不得了!以李白的眼力,自然看得出这些东西的价值,这是成名成家的节奏啊!这李杨不老实啊,老说自己是粗人,这些东西是粗人能整出来的?

在中国古代,小孩子启蒙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纯粹就是死记硬背,也导致了很多孩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低。你想啊,一群孩子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用唱歌一样的曲调去背书,这完完全全是催眠曲啊!

李白这……一激动,也没通知李杨,直接去了襄樊城里,找到了他的朋友,担任教育局局长的孟浩然,直接卖了李杨。

孟浩然比李白还是靠谱多了,本身也是正人君子,看出了书的价值,当下就和李白一起,找到李杨,商议出书的事情。这要是换个没有节操的,直接拿了这两本书,冒名顶替了出书,李杨想追究都没证据。

李杨看着眼前的孟浩然,快四十岁的人了,身材好,相貌堂堂,人的气度也好,整个就是一师奶杀手啊!这也算是李杨前世比较景仰的一位诗人了!现在看到本人,果然还是原版的,比李白那个盗版顺眼多了!从见到李白的第一面起,李杨就已经把李白划入了“盗版”的行列!

其实这倒是李杨冤枉了李白,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也确实身材不高,微胖。不过能以诗文传天下,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化瑰宝,李白相貌如何,又有那么重要吗?

孟浩然的眼里满是崇敬,对于当代最出名的文人来说,他到襄樊这个郡城担任教育局长,其实是不怎么满意的!原因很简单,这地方靠近叛军活动的区域,人们都在为了温饱,为了避开战乱而动脑筋,文化教育什么的,真心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在这样的地方,担任个军队主官什么的还有希望往上爬,担任教育局长,纯粹是打酱油的了!

不过,李杨的这两本书,《百家姓》还好说点,《三字经》可是真正的传世之作啊!还有拼音,更是可以改变大中华国教育现状的大杀器,只要李杨同意了,把这些东西出版推广,孟浩然再往上面那么一汇报,就是一个天大的政绩,想不出头都难啊!

听孟浩然说明来意,李杨没有过多考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对于他来说,弄出这些东西,主要是为了妞妞的启蒙,推广不推广,他不在意,至于孟浩然口中的成名成家,他更是不在意,不过,想想这东西对普罗大众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那就出版推广吧!

和孟浩然谈完正事,三个人又一起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联对论文。在说起三国时代的一些趣闻时,李杨有心在孟浩然面前卖弄,随口把前世苏轼的一首词拿了出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完上阕,李杨停了下来,正等着孟浩然和李白击节赞叹呢,李白开口感慨道:“太祖的这首念奴娇,固然是写三国最好的一首词了,可惜的是,这近百年,就找不出一首能够和太祖这首比肩的,太祖这是独领风骚百年啊!”

“太祖的这首词……”,李杨一口老血就差点华丽的喷了出来,幸好自己没有开口说是自己做的!要不然这丢人丢大发了啊!心里是怨念无数:赵凯啊赵凯,你给老哥我留条活路好不!也给后面的历史名人留条活路啊,李白都已经让你逼得给我当家庭教师了,不是要苏轼去捡破烂吧!

三个人谈论了一段时间,李杨又热情招待了两位历史上的文豪!家养的鸡炖上黑木耳,青葱的小白菜,嫩白的豆腐,红艳艳的西红柿,外加上一人一瓶烧刀子——李杨自己没喝到一瓶,只喝了一杯,就让李白把酒瓶给抢了!看在是在自己家里,李杨一咬牙:我忍!

三人酒足饭饱后,孟浩然心里颇为羡慕李杨的休闲生活,表达了一番要常来做客的意愿后,翩然回城。

李杨嘴上热情的表示欢迎孟浩然多来坐坐,大家在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是李杨所求,心里却有不祥的预感:这别不又是引狼入室了吧!

孟浩然走了,李白也进入了醉酒后的癫狂状态,这次倒是没有舞剑,叫了妞妞,说带妞妞去江边,教她蘸水写字去了!不是李杨穷得没给妞妞买笔买纸,这就是一种情趣,一般的俗人是不懂滴!

李杨对李白的状态有点不放心,别闹个李白醉酒投江,雅事就变惨事了!于是,叫了徐阳,要他陪同李白和妞妞前去。

在李杨眼里,李白虽然有点二,但是人品和文化素养还是值得信任的!让他给妞妞启蒙,把妞妞带上路,也是一件好事!而李白通过李杨交给他的书稿和拼音,那种无保留的信任,心里也有一种被李杨视为知己的荣幸感觉。

在李杨的庄子里面住了这么久,李白也在暗自观察李杨,以前是感觉李杨虽然也读过书,但主体上还是个粗人,不过《三字经》一出,李杨在李白心中的形象立马变得高大上了!文武全才,是一个好基友啊!恰巧最近李白也没有游历的心情,就留在月牙村,看月牙村的一步步发展,也是一件乐事!听说李杨还会酿酒,还是刚刚喝过的那种琼浆玉液,这更是一件乐事啊!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