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四十五章 猜字谜(二)

猜字谜(二)

那蔡琰听到乃父之言后,朝着乃父施了一礼,然后款款地走到大厅中间,脆生生地说道:“列位公子,小女子有四题。两题猜文字,两题猜人物,希望列位公子能正确答出。”

说完看了看大厅内依旧停留的二十余位选手,突然看到与卫仲道坐在一起的董守业,不禁面色一喜,随即嫣然一笑。

董守业与卫仲道看到蔡琰的目光朝着己方看来,又是嫣然一笑的,顿时心里大喜,不约而同地觉得蔡琰是朝着自己笑的。

那卫仲道暗道:“师妹心里还是有我的。”于是神态更加自得。

董守业也是暗道:“蔡琰还记得我!”

其实董守业在之前也曾与蔡琰通过几封信件,与其交流了一些诗书文章方面的东西,不过也不敢有什么僭越,毕竟这个年代不是后世开放的年代,要是忍不住说了什么在这个时代看来比较下流的言辞,没准儿蔡琰面皮薄,羞愤起来,一条小命就毁在董守业的手里了。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蔡琰又开口说道:“各位公子,小女子的了,还得对当下的大汉时事能够有所了解。当然,按照题目的要求,题目中的人物肯定也是当时知名的人物。这种题目也应了儒家的那句立身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董守业一听蔡琰说的题目便开始思考,立秋是一种节气,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现在已经是立秋的时候了,目前正是十月,说是立秋也算恰当。立秋之前应该是三伏天刚刚过,那么时已立秋便是三伏天刚刚过去,如此说来便是伏完了。

当下在之上写了伏完二字。这伏完是本来是担任侍中一职,沉深有大度,天下知名,而后其女伏寿被送入掖庭(不知道掖庭是什么意思的,去看一下最近上映的武则天就知道了),被立为贵人,伏完官拜执金吾,乃是当朝国丈,说得上是一顶一的风云人物。

蔡琰以此人为题,倒也合适。

董守业上交答案后不久,果然是伏完。

紧接着蔡琰开始出,,不过蔡邕当时坚持是平辈论交,而曹操非得自称是蔡邕的弟子,这也是蔡邕与曹操的渊源。

董守业见到送分题,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纸上刷刷地写下“曹操”二字,然后将答案上交出去,速度竟然是最快的。

第二题的答案公布之后,蔡琰又说道:“小女子的第三题,是猜一个字,题曰‘头戴四方帽,胸前一张弓。问君何处去,深山捉大虫’,请列位公子作答。”

董守业听题之后,略一迟疑,推敲起来,四方帽应该是个“口”字,头戴,说明这个“口”字应该在上面,胸前一张弓,应该是是个弓字,问君何处去,应该是句过渡,深山捉大虫,其中有个“虫”字,三者相加应该是个“强”字。然后便不再犹豫,将答案写出。

瞅瞅旁边的卫仲道,那家伙也已经将答案写出了。要说这卫仲道也真是有才,每次题目一处,那家伙便很快落笔作答,丝毫不拖泥带水,用现在的话说,每道题都是秒答。就连董守业的速度也要比其满上一丝。在董守业看来,大才子之名对于卫仲道来说那真的是实至名归。

不久答案公布,果然不错。

此时,蔡琰要说第四题了,这也是第一关的最后一题。只见蔡琰笑吟吟地说道:“列位公子,小女子的最后一题也是猜一个字,题曰‘一横一横又一横,一竖一竖又一竖。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请列位公子作答。”

这最后一题,算是比较难的了,董守业一时之间竟然没有立刻想到。于是杵在那儿埋头苦思,迟迟不能落笔作答。

突然一丝灵感涌上心头,董守业想到之前蔡琰第二题说的是曹操,其中的“操”字中有一个“品”字,有三个“口”字组成,三个口笔画完全一样,与这题的文字结构有点类似,顺着这个思路,董守业继续往下推敲。

终于,董守业一拍大腿,想到一个字,与题目完全吻合,那便是森林的“森”字,由三个“木”字组成,每个木“字”都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非常标准,当下毫不犹豫,立刻落笔将答案写下。

过了一会答案公布,果然是个森林的“森”字。

此时场中已经没有几个人能答得出来的了,能继续留在场中的都是一些真正有些才华的人了。

当然,卫仲道作为一个大才子,没有理由落选的。而且卫仲道看到董守业也表现的不错,又是略显挑衅似的朝着董守业笑了笑,继而又端起酒樽,示意董守业再来一樽。

看到情敌在那儿嚣张,董守业又怎么能够服气,当即也是毫不示弱地端起酒樽,一饮而尽。随即又是仿照卫仲道的模样,朝着卫仲道挑衅似的笑了笑。

做完这个略显幼稚的举动之后,卫仲道与董守业对视一眼,然后双双大笑起来,把旁边的一众人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俩二货又在发什么失心疯。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