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政
平息了山东的拳匪之乱,李经述毕竟还年轻,他对于如何当好山东一省之巡抚没有经验,便经常向李鸿章请教,李鸿章告诫他:“做一个长官,最要紧的是洞悉下情,整顿吏治,只有这样,才能够举措适当,如果受着下边的蒙蔽,那就成了一个瞎子,哪有不做错事的?”
于是,李经述开始下令在山东全省整顿吏治,他饬令各道府州县将所得陋规一律交公,酌给公费,以杜绝受贿,防止官吏贪污;设立官吏考验处,考核甄别初到和新选新补官员;设立调查处,关注报纸舆论,了解官员政绩;设立法政学堂和胥吏学堂,以开“官智”,培养新政人才。
同时,李经述开始振兴实业,在山东设立山东工艺总局,作为振兴山东实业的政府机关,劝导奖励全省绅民兴办各种实业,还创办了工艺学堂等,培养技术人才,在济南设立了农务局和农事试作场,从美国购置农业机械,并聘请外人指导种植,又附设农业学堂,教授桑蚕种植和糖酒制造。
然后,李经述便上奏光绪皇帝,在山东开办山东大学堂,并组织李缇摩太等人起草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李经述在奏折中写道:“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以今日世变之殷,时艰之亟,将于得人以佐治,必须兴学以培材。”
李经述奏请先在山东省城设立大学堂,分斋督课,其中专斋相当于大学,正斋相当于中学,备斋相当于小学。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李经述上奏十二天之后,光绪皇帝朱批:“朕知道了。政务处及各该衙门知道。单并发。”
李经述在山东巡抚的位子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山东大学堂由他一手创办起来,李经述上奏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一并提交了一份内容详尽的《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分为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课程和学堂经费四章,共计96节,一万四千多字,为后来山东大学堂的创办规划了蓝图。
为了创办山东大学堂,那些天的晚上李经述的书房灯火通明,李缇摩太、梁启超等人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这样忙碌的场面已经持续很久了。
不久,李缇摩太还给李经述推荐了一个叫赫士的美国传教士。赫士1882年来到中国,一直在山东传教,1883年起任教于山东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基督教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学校,位于山东登州,也就是今天的烟台蓬莱市。登州文会馆采用的是现代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制。
李缇摩太与赫士私交甚密,深知登州文会馆的教育体制在当时十分先进,当光绪皇帝关于书院改学堂的谕旨发布之后,李缇摩太便恳请赫士帮他创办山东大学堂。不久,赫士率领文会馆七名教习来到济南,沿用登州文会馆办学的方法、条规,采用文会馆的课本、教材及教学仪器设备,参照文会馆办学的各项经费开支编制预算,为李经述起草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
李经述对赫士等人没有偏见,反而大力支持。1892年秋,济南泺源书院门口挂出了校牌:山东大学堂,成为参照现代教育体制建成的又一座新式学堂。根据章程,学堂招收了等人主导的洋务运动发展,科举制度也发生改变了。1888年,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建议,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后来,光绪皇帝又接受了李经述的建议,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1892年的学堂,对西学并不排斥,光绪皇帝接到李经述的奏折,通饬各省要求参照办理的《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作为中国程,为当时正在兴起的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树立了生动的范标,催生了全国各地新式大学堂的诞生。
开办山东大学堂后,李经述开始筹建有史以来中国发来加急电报,让李经述马上赶回天津。李经述意识到可能朝中局势又有大变,便连夜赶回天津。
这一次在书房,李鸿章告诉李经述两个极坏的消息。李鸿章先说了:“这事西太后可知?”
李鸿章道:“太后如今关心的是万寿庆典,关心的是扩建颐和园的工程,颐和园里要新建佛堂和人工湖,她还放出话来,谁让她不高兴一阵子,她就要让谁不高兴一辈子,所以翁同龢百方撙节开支,这两项工程不敢停,太后也就自然批准了此议。”
李经述说:“看来翁同龢不除,中国永无宁日呀。还有一个坏消息呢?”
李鸿章道:“最近你在山东主持新政,备受朝野瞩目和太后赏识,翁同龢眼红了,他怂恿皇上加快变法维新步伐,推出全国性改革措施。据说,有一位广东举人叫康有为,通过珍妃的表兄介绍,入了翁同龢的幕僚,正在积极筹划此事!翁同龢在朝堂中说,只要按照他的改革方案,中国三年即可富强,而我们跟皇上说要三十年,所以皇上对他的维新变法方案颇为心动!”
“康有为?”李经述大吃一惊,道:“此人以前曾来找过学生,历陈变法之道,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他是半桶水,食洋不化,那一套托古改制荒谬之极,皇上怎么轻信他们画饼充饥?”
李鸿章说:“皇上现在年轻气盛,处处受制于太后,当然急于求成。”
李经述“哦”一声,心想历史上该来的血雨腥风还是要来呀,便对李鸿章道:“康有为和翁同龢联起手来搞维新变法,对我们倒未必是坏消息,翁同龢这老贼马上就会再次告老还乡,北洋水师无忧矣。”
李鸿章问道:“此话怎讲?”
李经述低声说:“中国有一句老话,叫‘自作孽,不可活’,他们急于求成,肯定会触怒太后,他们这是在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