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搬个美国到北宋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流放三千里

流放三千里

宋徽宗闷闷不乐的坐在太虚殿里打坐。︾頂︾点︾小︾说,他闭着眼睛问童贯,‘最近李一白都在做什么?’

童贯手拿浮尘,躬身小声说道,‘回陛下,最近李一白制定了两部法律,一部诚信法,一部知识产权保护法。’

‘两部法律?’宋徽宗疑惑起来,‘他想搞什么名堂,他有没有纠集人马,拉帮结伙啊?’

宋徽宗最担心就是李一白谋反,现在李一白地位显赫,几乎比皇子还要尊贵,又是军政大权的掌管者,出将入相。宋徽宗作为皇帝有这样的担心也是很正常的。

‘回陛下,他还没有。陛下不用担心,他翻腾不了,现在中书省都是陛下的人,那些官员都不会听他的。请陛下放心。’童贯很懂宋徽宗的心思。其实是中书省的很多官员都是蔡京的人。童贯故意说都是宋徽宗的人。

‘其实他做什么我倒是没想阻止,只是他不能自成一派最后把朕给架空了。朕不想做汉献帝,朕不能丢了太祖打下的基业。’

宋徽宗叹息一声。

其实皇帝大多很小气,特别是宋朝的皇帝,皇权意识特别强,无论是多么懦弱无能昏庸的皇帝,他们对自己的大权可是关心的很,宁愿错杀大臣也不可能让那个大臣对他的皇权形成威胁。

作战时使用皇帝提供的作战图,当年宫二小姐的爹宫高义就是死在这上面。军中将军经常调换,做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而且宋朝还派了很多副手。知府有通判。宰相有参知政事。这些副手都是为了限制和监督重臣的权力。

这种情况下宋徽宗当然是担心李一白对他的威胁。

......

京师政事堂。

李一白大声对中书省的众多官员说道。‘这两部法律必须立刻执行下去,你们先在京城设立一个督察点,先看看京城的实行状况,在一个月后再向全国实行。我要回临安,我在临安设立督察点,亲自监督临安的实行状况。

大家一定要想很好的办法把它们推行下去。如果做的好的,我有重赏,做不好的我也会惩罚。’

‘是。’众人拱手道。

众人中有兵部侍郎李刚。也有户部侍郎孙岩,还有谏议大夫张瑞。

李一白正要离开时一下看到孙岩了。

‘你站住。’

李一白走到孙岩跟前。

孙岩知道他要倒霉了,他一直都躲在人群的里面生怕被李一白认出来,这些天他也担心受怕的。

‘吴王,属下知错了。上次冲撞了吴王,请吴王赎罪。’孙岩躬身拱手道。

‘哼。我找你你才知道认错,晚了。我说过的话就要做到,不然以后谁还会把我当回事?’

李一白不会放过孙岩这种小人的,不知感恩,趋炎附势。

‘吴王。请你绕了属下吧。’说着孙岩跪了下来了。

‘不行。我马上拟旨,削去孙岩所有官职。流放岭南三千里,家人全部为奴。’

李一白雷厉风行的说道。

‘吴王这可不妥吧。’说话的是谏议大夫张瑞,这个张瑞和孙岩是一个党羽的,他们都是蔡京的人。

此时他当然要出来救孙岩,而且他做谏议大夫的胆量比较大,一般专门给宋徽宗打小报告,宋徽宗想整治谁时,他就会顺势的站出来配合弹劾谁。所以他也很得宋徽宗的宠爱。

仗着他和皇上穿一条裤子的,他也就不太怕李一白。

‘哼。你来说说怎么不妥。’李一白感到不爽,他想整治人的时候,竟然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张瑞高傲的说道,‘首先孙岩无罪,他当然不能被随便撤职流放。我大宋尊重士大夫,就是皇上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无理由的处罚一个大臣。更别提吴王只是宰相了。’

李一白淡淡的笑道,‘我当然有理由了。我来两个理由吧。我还是得做做。我不能那么直接公开的跟他作对。这样会更加使他想反对我。

驭人之术,是每一个帝王都要学的。虽然我沉迷于书画艺术,但是为了大宋的江山,这些我不能忘记。’

童贯连忙说道,‘皇上圣明。’

宋徽宗大笔一挥,在奏折上打了一个对号。童贯又给盖上玉印。之后便派人送回政事堂。

政事堂的郎中接到皇帝返回的奏折,他们马上将这个奏章写成圣旨发布出去。

这整个的过程也是宋代宰相和皇帝分工的过程。皇帝只要批复这些事情就行了。有时甚至都懒的打对号,直接口头同意也行。

但是口头同意的多了,就容易造成宰相权力过重。因为皇上有时也不一定记得那件事他答应没答应。

但是宰相可以声称皇上答应了,反正又没有批复的记录。这样宰相可以肆意妄为的去行事。

圣旨由太监来到孙岩家里传达。

孙岩带着全家老少跪在地上听完了圣旨的宣读。

‘啊。老爷啊。我们不想走。’

孙岩的家人哭成一片。

孙岩也在心里极度的记恨李一白。

‘赶快走,马上在一天之内离开京师。’

太监还同时带了很多卫兵,这些卫兵是来抄家的。

第二天上朝时,很多人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都听说孙岩被治罪了吧。吴王得罪不起啊。’

‘吴王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拿孙岩祭旗啊。’

‘唉,如今可难办了。我们如果站在吴王这边,必然皇上不高兴了。可是我们站在皇上这边,吴王我们也得罪不起啊。最可怜就是我们这些做臣下的,难啊。’

‘我看这有何难的。我们两边都站就是了。哈哈。’

‘这主要得看吴王的人品。我看吴王年轻有为,气度不凡。他不一定是薄情寡恩之人。那天他在大殿上一番训斥,我虽然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深受启发。他这样的人不一定会对我们很苛刻。’

‘要说对我们不苛刻,那当属高俅高太尉啊。他可真的是老好人。我从未见过他对谁趾高气昂过。’

大臣们议论纷纷的聊着。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