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诡墓 第135章

"没有。"唐三成老实地回答。

"没有先去办一个,我们这里不是随便都能进的,这里可不是书店,只能借阅,借阅,懂吗?"这工作人员压着嗓子说着。

"行,我去办。"唐三成老实地说道,等办完了借书证,唐三成"嗖"地一声跑进去,找到萧宁的时候,看到她捂着嘴在笑,唐三成这才悟过来:"你早就看到我了,是不是?也不出去打声招呼,害得我被逼着办了张借书证。"

萧宁刚才看着唐三成被逼得脸红脖子臊得,心里别提多乐了,这个憨子,也不说一下自己的名字,还说自己见死不救,明明是自己傻,"你今天怎么跑过来了?"

"我们又有行动了。"唐三成看四下没有人,低声说道。

萧宁一下子来了精神,让唐三成赶紧给她讲讲,唐三成简洁地说了一下,只说和长生碗有关系,萧宁听到长生碗三个字,急忙打断了唐三成的话,自己跑到一堆旧书里胡乱地翻着,也不知道翻了多久,终于找到想要的东西,看得入了神,完了,脱下袖套:"我今天提前下班,走,我们一起去找白逸。"

萧宁发现的东西不得了,真让白逸吃了一惊,原来在有关的文籍中真有记录长生碗一事,记录中没有明说,只有说忽必烈登位的第二年,突然召集大量的工匠进宫,夜间往返宫内宫外的车辙印不绝,"于大事件也。"只是这简单的四个字来形容而已。

萧宁长期在图书馆工作,经常接触一些旧书,古书,闲来无事的时候就翻一翻,不久前她刚好翻到这一块,看到这段记录的时候还嘀咕了一下,这忽必烈召集这么多人进宫,又不讲明是干什么,只说是大事件,这忽必烈在干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依白逸看,这了不得的事情就是在烧制长生碗,长生碗仅有一对,可见烧制过程极其不易,不过萧宁的发现不止如此,这大事件在三个月后突然停止,宫中经历这一番事情之后又恢复了平常,竟然像这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过南郊那墓室是不是和忽必烈有关,萧宁也有自己的意见,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不同于中原汉族的厚葬久丧,而是薄葬简丧。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因此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丧葬仪式也是这样简单: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随葬的还有马匹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元朝建立后,大量蒙古人涌入内地,也渐渐受到汉人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这种棺木,元时称为"蒙古棺",大都城里专有经营这种棺木的店铺。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简朴如初,寿衣就是平时穿的衣服。入葬时,一般都是秘密地进行。葬后既无冢,也无碑铭墓志,死者亲属也不举行丧葬仪式。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