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雪满弓刀 第三十九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上官将军重新执掌兵部的消息如同带了刀子的北风在极短的一昼夜内传遍了整个京都。彼时谷老大人正在内阁和徐中明大人商讨派遣户部专员归拢宋家各处生意的事情,乍然听到了方琦老学士从外面进来时阴沉沉说出的这件事情,一时间沉默了好久。老先生沟壑纵横的脸上比起开春时节消瘦了很多,然而精神却似乎更为矍铄了些,沉默许久之后竟是开朗一笑,对方琦老学士笑道:“怎么?你不是一直很看好上官的吗。如今他名正言顺入主兵部,岂不正遂了你意,为何还摆出这个臭脸。”

方琦老学士往椅子上一坐,唉声叹气:“谷老,你是明白人,看的清楚,这次任职哪里是名正言顺,分明就是陛下越过内阁的中旨。一部堂官,拔擢降免,内阁完全没有任何消息。谷老乃我吴国三朝砥柱,您倒是说说看,自开国自今,有过几次先例?”

谷平夏平静道:“前朝开放海禁,便是一例。”

方琦学士一愣,无奈摇头道:“那不一样......宋家崛起是时事所造,怎么与如今相提并论。”谷平夏笑道:“上官手揽兵部,怎么就知道不是时事所致?”

军机处内一时沉默,方琦学士哀叹一声,苦笑道:“老了呀......”

徐中明和谷老相伴时间较长,随之也蕴养出了一份得天独厚的沉稳,倒了杯茶给这位被陛下赞誉“直臣”的学士,轻声道:“山高水长,顺心顺意。”

方琦深吸一口气,脸上表情缓缓平复。这八个字说来浅薄,但却极为深奥。所谓山高水长,所谓顺心顺意,其实不过四个字而已:此乃上意。既然此乃上意,我等做臣子的,又好说些什么。当今陛下的心思,难道你方琦还猜不透吗。

谷平夏将手中蓝笔笔尖的一点细毫揪下,缓缓道:“三日前梅州的事已经刊在了邸报上,如今京官只怕已是人手一份,你们倒是去六部巷看看,兵部都忙成了什么样。就说鸿胪寺,如今也快像那火烧屁股的猴子了,个个蹦上窜下,堂堂鸿胪寺少卿已经是京叫进来,问道:“此信共多少份。”

那章京一颤,似乎很少听过首辅大人用如此严厉的语气,当下颤声答道:“备案中显示共四份,分别递往九阳坡、定州、兵部以及内阁。小的还在疑惑,这奏报怎的没有复件,日后存档未免麻烦了些......”他话还没有说完,方琦已不耐烦的挥手将其赶出房内。

谷平夏有片刻失神,但只是一瞬,他便轻笑道:“上官拉的屎,且看他自己如何擦这个屁股。我们倒不用着急。”

徐中明点头,可面上还是沉郁,忍不住道:“今晚我回趟六部巷,先去户部看看,顺道打听一下上官要如何对待此事,其余部衙且不说,我户部是经不起折腾了。”

谷平夏点头同意,徐中明起身告辞离去。

房内沉默下去之后,吴国内阁首辅,三朝砥柱老臣谷平夏忽然咳了一声。方琦愣了一下,作为官场老手,他们都明白官场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以咳嗽来开场打破沉默,但他知道,谷阁老不会是这样的人。国子监出身的阁老或许也熟稔于各种权术争斗,谋略过人,但从阁老的身上,他方琦总能品味到未曾消散的书卷气息,或许这也是有时连徐中明的面子都不给的方琦为何会对谷老大人俯首帖耳的原因,但是今天,他明显的感到了气氛有些不一样,于是他忍不住开口问道:“谷老怎么了。”

谷平夏的咳嗽是疲乏倦怠所致,借着暮光还能看到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带着浓烈的劳累,然而尽管如此,谷平夏也还是笑着问道:“方才你吞吞吐吐,想跟老夫说些什么?”

他称的是老夫,无形中便让气氛柔和了许多。方琦犹豫片刻,终于还是说道:“谷老,皇上对上官如此信任,我总觉得,并不见得是好事。”

“哦?”谷平夏淡淡开口,眉头轻轻皱起。

“谷老......”方琦一时之间有些找不到话头,但那也只是一时,稍停片刻他便道:“且不说别的,单论上官心腹便插江南道一事,就大有文章。樊城、定州、九阳坡......加上渭城那个可有可无的都尉,这四个地方的首要官职,都是上官旧日部下。列兵长谢河畔的鹿占亭,那也是当年上官旧友。如今朝野上下,说句不好听的,几乎都是上官一人独大。当然,这是军务方面,文官系统自另当别论。可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当今陛下对武官的痴爱,已远远高过了文官。我是怕,日后的吴国,将是武夫的天下呀......”

谷平夏长久沉默,半晌微笑道:“乱世武功,太平文治,不也是圣人说过的话吗......”

方琦脱口道:“可是......”然而只说了这两个字,他便说不出别的话了,只能叹了一口气,继而沉默不语。

谷平夏望着摇曳的灯火,缓缓道:“咱们这些老家伙,且不要去想那么远的事情了,这天下,终归是那些年轻人的。”

终归是年轻人的。

那些年轻人有很多呀,比如如今还赋闲在家的杜穆,比如刚刚归顺朝廷的兰明,比如老尚书的孙子王梓丞......

江山代有才人出呀!

本書源自看書蛧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