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一)
数不清的蒸汽快艇和柴油机帆船沿着辽河北上,在铁岭附近的码头停泊,卸下数不清的人员货物。
谭嗣同一行人抵达的时候,恰见河岸码头之上,成百上千的小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可说是一眼望不到边,为辽河航运以来之鼎盛状态。机帆船喷出的滚滚浓烟和高耸的白帆形成极为壮观热闹场景。
这是来自山东和河北一带的海河直通航船,运载了成千上万的闯关东平民顺利抵达辽河平原腹地。以家庭为单位,以村镇为集体,数千人为一个批次,拖家带口背着锅碗瓢盆等仅有的财产,千里迢迢的奔赴白山黑水之间,开辟一个全新的、能够养活自己一家老小的家园。
杨浩制定的北上计划之中,移民填充东北三省为重要战略,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数以百万计无地无产的平民,经过分批次的系统培训之后,成单位的转移到此地,将广袤的东北大地荒原开垦出来。一方面解决内地严重的人口与土地矛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口的激增,打造一片广阔的农业和工业产区,程,军政府在前面开疆拓土,进行端起的军事管制,待到一切平靖之后,才交给两党或者其他的地方官员力量治理。如今军政府把一切都规划的井井有条,他们只剩下萧规曹随的份儿,这严重不符合党内成员要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没条件啊!
谭嗣同很更庆幸这一次自己率队出来,如若安分守己的呆在京津,等着大局稳定之后再下手,一切都晚了个球的。
他思忖少顷,正要跟众位同志因地制宜的商量策略,忽听的边上不远处有人高声道:“哼!那杨鼎世果然欺世盗名!如此强行迁移千万黎民来此东北苦寒之地,分明要为其减缓人口压力,却要将无数无辜生命填塞入蛮荒矿业之间,喂了豺狼虎豹,何其暴虐!”
紧跟着有人附和道:“正是正是!想那杨氏百般宣扬其所为仁政,其实不过假公济私而已!据闻山东河北等地已有无数士绅被其蛮横没收田产,如今却要驱赶无地佃户来此受苦,何其歹毒!”
七嘴八舌,汇成一股嘲讽的热浪,在围观人群之中迅速传扬开来。
谭嗣同闻听之下,面色蓦地一变,就要过去遣词驳斥,忽听人群中一声断喝:“放你娘的狗臭屁!尔等一群五谷不分的酸丁懂得甚么!那杨大先生撇家舍业的造福千万黎民,怎地到了你们嘴里就成了坏事?哼哼,莫不是那遭瘟的朝廷派来的混账细作,特来捣乱的么?”
说话间,一名敞着怀儿的彪形大汉从人群中越众而出,高大的身影好似一堵城墙挺立在那一群西装笔挺的斯文人面前,瞪圆了牛眼威风凛凛的俯瞰他们。
威风凛凛,气势逼人,挟着一股热浪逼人而来,让一众斯文人面色骤变,胆小的不由自主倒退数步。
不过这也仅仅是下意识的反应,回过神来后,为首的矮个子书生昂头踏上一步,板起脸来凛然道:“尔等粗鄙不通道理之辈,哪里懂得其中的险恶!若那杨氏当真做的好事,为何不在本乡本土的将你等安置妥当,却要千里迢迢的迁移到关外来?”
那大汉一口的山东官话,撇嘴嗤笑道:“看来就是一群不知民间疾苦的货色!俺们老家连年天灾,光靠地里刨食哪能养活一家老小?若呆在乡里早都饿死了!杨先生许给俺们田地养家,又有工作挣钱糊口,谁不知情感恩?大好的事情到了你们嘴里却成了祸害,当真不识好歹!”
正在行进中的人群之中,发出一阵响亮的哄笑,把这一堆道貌岸然之辈臊的面色通红,不住的低声念叨这些无知的民众不识好人心。
谭嗣同远远的看清了这些人的形容,大步流星走过来,一抱拳朗声道:“想不到会在这里见到孟雅兄诸位,实在难得。怎么,莫非朝廷有意改弦易辙,终于要体查民情垂怜天下众生了?”
这群西装笔挺的斯文人,正是大清皇帝的股肱之臣,变法图强的中坚少壮派,与谭嗣同曾经一起奋战过的林旭、刘光程来!倘若就此纵容,让朕实在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哇!”
众大臣低头耷拉角的,无言以对。
杨浩开放皇宫皇陵任人参观,千万人不停地踩踏,跟掘了他们祖坟差不多。又迁移千百万流民实边,实行军屯垦殖,可想而知数年之后,必定成为稳固不可动摇之北方基地。到时候大清国就算回光返照,只怕也不可能纠集几十万大军去夺回来。
汉臣们心中五味杂陈不好开口,不过终究有二百五冒出头来,大学士徐桐愤然上奏:“臣启万岁!那杨逆不过仗着洋夷的奇技淫巧肆意妄为,而今更要动摇国本,实在罪不可赦!依臣之见,应当严旨斥责,并昭告天下亿兆良民,共同抵制此无德浪行之辈!我大清统摄寰宇数万万黎民,何不征兆百万大军征讨逆贼?”
他说的摇头晃脑,光绪听得唉声叹气。换做以往,或许这种放空炮一般的大话还能让他兴奋两下子,现在他可是真正弄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实力。故而,听完徐桐大学士的慷慨陈词,只能腮帮子抽抽的勉强评语:“徐爱卿所言甚是。”
胡子一大把的徐大学士得意洋洋的退回本位,却没注意到边上众人嘴角的讥讽不屑。
光绪看了一圈,发现大多数人实在指望不上,最后把目光落在荣禄身上,好似要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问道:“荣禄,如今那武卫军可堪大用了?如今杨逆主力在关外,能否趁机进击天津山东,夺回失地?”
荣禄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硬着头皮回答:“回皇上话,而今武卫军编练虽已粗成,然仅够拱卫京畿之用。若要反击杨逆,恐不敷所需。”
他不敢说实话,那武卫军虽然貌似强大,实则才刚刚编练完成而已,训练什么的根本达不到德国教官的要求,更是一点斗志都没有。开兵见仗?得了吧。
光绪失望的叹气,满脸无助的道:“莫非我大清坐拥万里江山,竟真的无法奈何那区区一隅之地的逆匪?”
满汉大臣们纷纷跪下,齐刷刷的道:“臣(奴才)万死!”
光绪心头火往上撞,恨不得把手边镇纸丢下去,砸他们个满脸开花!这都是什么大臣啊,关键时刻一个都靠不住。当真是天亡我大清不成?
就在他灰心失望的想要散朝之时,忽然听大后边有人高声叫道:“微臣启奏万岁,据闻列强联合大军业已抵达我近海,若可借助其力,海陆并进,必可一举歼灭杨逆叛匪,还我大清朗朗乾坤!”
光绪帝闻声精神一振,眯缝眼望去,发现是袁世凯,按捺不住腾地站起身来大声招呼:“袁爱卿上前奏来!”
袁世凯这时候发言,可是冒了极大的风险。朝廷内外谁都知道,老佛爷慈禧太后不喜欢洋人,更对洋人支持光绪的做法很是不悦。所以满朝文武哪怕知道多国洋人兵马已经开到近海,却都当作不知道。而两广总督、两江总督,也都不肯让他们登陆上岸。
但现在情况不同,再不主动一点的话,要么大清国完蛋,要么他麾下的武卫军主力冲上去当炮灰。
袁世凯对战胜杨家军一点把握都没有,考虑到可能被强令上去送死,还不如冒险一搏,所以他大胆出头,戳破了窗户纸。
可怜的光绪帝还被蒙在鼓里,冷不丁听到有救星,急忙把他召到前面细细的询问。
袁世凯低头塌腰的上前,眼角看到荣禄扫过来的森冷目光,不由浑身微微一颤,但依旧咬着牙站到大殿的前排,施礼之后,对光绪道出自己的见解。
其实没啥新鲜的,无非是朝廷出面与洋人谈判合作,允许洋人登陆过江进攻过来,同时纠集海军舰艇攻击北洋舰队,牵制住杨浩全部的兵力之后,再由武卫军和蒙古各部一同发力,进剿叛逆。
光绪是病急乱投医,没怎么深入思考就下旨,责令总理衙门速速办理此事,并给袁世凯以协理帮办的职务。当然了这诏书须得通过慈禧太后的认可。
慈禧对此并无太多意见,不久之后下旨给两江总督刘坤一,让他放洋鬼子们上岸,戮力进剿,争取迅速平息杨浩叛逆。
这诏令虽然还是以密诏的形式发出去,却马上被曝光出来通传全国,无数被杨浩宣传洗脑过的士绅官员为之侧目,大骂朝廷此举不知所谓,更会引狼入室,将偌大中国变成洋鬼子的殖民地。一时之间,清王朝的支持者再次锐减,不少人灰心失望之下,开始转而支持杨浩为首的军政府的主张。
与此同时,杨浩也接到了来自列强各国的外交照会,双方就被俘获的战舰和海军人员的赎买事宜展开谈判。其中,所有战舰的回购最为顺利,各国以比建造价格还高出三分之一的价格买了回去,但对被俘人员的赎买上,却因为杨浩的漫天要价而拖沓。
1896年4月下旬,各国买回的战舰陆续开走到日本之后不久,已经等待多时的各国陆军组成联合干涉部队,从浙江登陆,向北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