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风烈(上)

西风烈(上)

郑朗此行,还是有些危险的

元昊让宋军英勇的反抗杀寒了心,加上其他原因,没有攻打延州,也不敢占领金明寨

这里离横山有六百里路,远离西夏的大本营,想一想一旦宋朝反应过来,涌来几万象三川口那样的疯子,自己驻扎十万军队在这里也不够消耗的.

此战胜得很惨,也达到他的战略目的,在本国树立了威望,以及其他的收获掳掠了大量的物资,是从金明寨取得的,攻城乃是西夏人的短处,没有攻入城中,纵然掳掠也有限,远远架不住战争所带来的损耗然而有人口

金明寨三十六寨人口构成复杂,生活习惯也很复杂,有放牧的,有狩猎的,有耕作的,还有两种或者三种方式混合生存的地形同样复杂,有山谷,河畔,平川,山寨,不臣服元昊的部族往山沟沟里一躲,元昊也没有办法只能将反叛宋朝的部族百姓带走

不能简单粗暴的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解释

此时两国对民族观皆很朦胧,矛盾冲突是游牧文明与耕作文明的冲突

李元昊发起的战争,不是什么正义的民族**战争,那是砖家被砖头拍坏脑袋说的话没有党项的拖累,以北宋的发展,北宋灭亡不会那么快,那么北宋会将经济与文化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给汉人也给党项人都带来实惠李元昊立国成功了,也将一个民族拖向灭亡的深渊

李元昊带走了许多百姓对宋朝来说是一次损害这些百姓不带走的话,拉拢得当,依然会重效忠宋朝没有投降的元昊的部族,除了元昊的死敌杨家折家外也未必永远效忠宋朝,例如环州慕容家

这些百姓带走,增加了西夏的人口基数与兵源,无疑也增加了西夏人的实力

元昊也不知道宋朝此时在延州附近有多少兵源,虽抓捕了石元孙与刘平,但两人死活不肯开口,所以不敢在金明寨呆得太久,万一出了意外不但抵消此次收获,国内也会动荡不安

草草的将归降部族带回,但总要耽搁几天,元昊大军没有走范雍吓破了胆子,他能向朝廷说什么

郑朗来得早了

如果再来早几天,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危机

范雍艰难的日子终于熬到头,元昊押着无数百姓物资缓缓退出金明三十六寨,再退向土门

对于这些羌蕃部族范雍认识同样很肤浅,心里面还巴不得元昊将所有叛乱的百姓一起带走,省得为以后延州留下祸患

范雍心稍稍安定,但不能保证元昊不会返回元昊没有要金明寨可此时金明寨要兵没兵,要将没将这个巨大的空间,就象一个黄花大闺女未穿一件衣服放进一间关了十几年的男囚牢房一样,元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元昊将百姓与物资押回横山,军队再返回头怎么办?

于是再写奏折,将情况禀报,催朝廷快点发救兵到延州来其实朝廷已经下旨,以环州赵振、庆州高继隆以经略司檄出兵救延州这封诏书比历史上迟了好几天,还没有到达环州与庆州,注定两人带着数千士兵成了战斗英雄跑白路

这道诏书还能理解,万一元昊没有走呢?

赵高二人的到来,就能起到关健作用

心中冷笑,你那叫守啊那怕元昊发起一次不象样的进攻,能勉强算你守住与十几万敌人交战了,可人家只派了一部分军队呆在城下,根本就没有进攻

而且城中都有人想要开城门投降

有个屁功劳

计用章一言不发

范雍还是有功劳的,但他心中很紧张功劳有之,过失大,特别是郑朗前来,自己怀中还有郑朗那份警告的奏折,可自己听都没有听甚至都未向李士彬说

朝廷又让郑朗兼任安抚使之职,这个职位是自己的职位,等于从自己手中抢走了兵权,说明朝廷对自己十分不满

但想到李士彬他眼睛一亮,反正李士彬父子全没,将责任往他身上推就是了

范雍在想李士彬,丑陋的卢守勤在想计用章与李康伯,抢先发了一道诏书告发通判计用章与都监李康伯在大敌当前时拒绝执行命令,再诬蔑延州城中唯一的亮点计用章在被围之初曾有弃延州退保鄜州的建议

一场场丑剧即将上演,郑朗来了鄜州

这一行赶得急,赶过潼关没有去京兆府,直接渡过渭水直奔同州

让夏竦扑了个空

举朝上下,此时对郑朗最感谢的是夏竦夏竦让杨偕气昏了,看到杨偕的奏折后,两手直哆嗦咱好歹也是一个正牌进士出身,还做过皇上的讲读,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出过多少李靖霍去病?

可是他人单力薄,上的奏折不起作用

整个朝中,只有郑朗替他说了公道话得知消息后,夏竦怀中抱着几个小妹妹,高兴地说:“行知何回报如此之快也?”

回报什么?

当年没有他的提议,郑朗也不会少半根头发,郑朗仅是就事论事罢了闻听郑朗来到西北,夏竦立即丢下府上的几十个美妹,骑马迎向潼关,人还没有到潼关呢,就听到郑朗渡过渭水

夏竦只好无奈回去

从鄜州到东京城就算抄了近路,也要一千两百里路,郑朗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到达了

下了战马,文彦博直揉屁股,骑马未骑习惯,屁股都磨破了,两胯之间起了血痕,不好意思摸,抗议道:“行知,今天要在鄜州休息”

“宽夫兄,听你之命”

郑朗是来办事的,给烈士讨还一个公道,弘扬正气所以很低调,知道赵祯宠爱自己,文彦博心中有些失衡,文彦博的人格他最是清楚不过,能不得罪最好不得罪,于是一路之上,两人偶尔交流一下书法与学问

郑朗给文彦博足够的尊重,文彦博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不为国事,郑朗脾气很温润,不但对文彦博,对所有将士也是平易近人,甚至同吃同住

在郑朗凝聚下,三百来人的队伍很和谐

鄜州知州张宗诲迎了出来,他是故相张齐贤的第二子,郑朗与文彦博也没敢怠慢

事实这次张宗诲表现突出,当时鄜州兵力空虚,刘平全军覆没,人心惶恐不安,张宗诲迅安定了人心

元昊没有进攻鄜州,但鄜州出现乱象,元昊也不介意从三川口直扑鄜州,再创辉煌

郑朗问道:“张知州,黄德和呢?”

这小子逃跑后,为了轻装逃跑,没有带任何辎重粮草,逃到甘泉后,为了供给与吃喝,洗掠百姓但甘泉只是一个县,害怕之下,再次逃到鄜州张宗诲说了一句:“军夺将懼而无所归,乱也”

不收留,马上这支军队就成了土匪,元昊军队未南下,自己境内就让这支军队弄乱了

实际上当时鄜州兵力空虚,纳了这支部队,增加了鄜州的实力这才是张宗诲最看重的

张宗诲答道:“上午时分,他率领军队前去延州”

黄德和不属于张宗诲统辖,延州此时兵力又空虚,黄德和要回延州,张宗诲不能挽留

郑朗急切地问道:“走了多久?”

“大约有两个时辰”

郑朗合计了路程,从延州到鄜州近三百里路,黄德和所率领的军队是马步军混合编制,马军少,步兵多,走了近四个小时,纵然再快,也不过五六十里路

扭回头,对杨文广说道:“杨指挥使,你拿着我的圣旨,率部下将黄德和与他的部下追回来,让他们立即返回鄜州”

小子,你闯下了这场大祸,还想逃

“喏”

杨文广带着手下离开

张宗诲尴尬地笑了一笑,郑朗隐晦地说道:“大敌当前,敌众我寡,不得不权宜”

“安抚使,进城,”张宗诲感谢地瞟了一眼郑朗,伸手说道

一路上张宗海与郑朗、文彦博做了一些交谈,很客气,张宗诲家世好,文彦博家世也不差,郑朗家世差,但谁叫人家有本事呢,又得圣上宠爱张宗诲将自己听到的一些情况说了出来,然后说道:“刘平不象是投降,多是黄德和在诬蔑刘平”

没有用肯定的语气,否则他也是失职

然而张宗诲怎么办,当时若是处置,这两千多人必乱,中间的利害关系如果解释出来,朝堂上那些昏庸的大佬们未必能理解,索性装糊涂就是对郑朗说,也用了一个多

郑朗不会怪罪他,听张宗诲的安排,住了下来

吃过晚饭,两人与张宗诲在喝茶聊天

不是闲聊的,是聊西北的情况,郑朗做进一步了解张宗诲再次隐晦地说道:“西北兵力太少”

不能指望人家蕃兵,看一看金明寨

郑朗点头

“还有买扑供应的粮草质量很次,边军九生一死,待遇却远远不及京城禁兵”

郑朗还是点头

张宗诲只说了一部分,问题还多着呢

正在说话,外面士兵闯了进来禀报:“黄德和被杨指挥使带回来了”

郑朗与文彦博相视一眼,道:“走”(未完待续)

div

style=display:none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小说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