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日》 的剧情
在办公室里,一个人要做点什么,别人都能看到。有严格禁止下载游戏盒的公司,也有宽松的公司。小游戏总有能流行开来的土壤。
王不负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这说明有很多原本不玩游戏的人加入了进来。
就算最终没有选择购买,也能改变一些对电子游戏的偏见。
下午的时候,王不负去接夏瓷。就看到夏瓷和罗彩球肩并肩地走出来时,同学都向罗彩球投去崇拜的目光。
罗彩球看起来也没有之前那么消沉了,开朗许多。大概昨晚一首歌,让她重新获得了人气吧。
夏瓷看到王不负,立刻就感觉到守护灵浑身轻松,显然是在招募义军的时候,获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是应该的,守护灵去年那么艰苦,就该打个大胜仗才好。
夏瓷自己也有东西要炫耀呢,说道:“我的语文考了全班赫然在列。
“你们去买书吧,我在这里看看。你们挑好书以后来找我,找不到就打我电话。”王不负说道。书店里就不怕有坏人了,让她们自己去挑。
两个女孩儿过去挑书了。王不负拿起一本《我的抗日》,靠着墙坐着,翻着书页。在王不负的旁边,坐了一排年轻人。全是在看《我的抗日》的。还有一人站起来,拿着书去交钱了。
王不负早就看过这书的手稿。但是,就算知道小说的内容,他还是想再读一遍。关键是。轲编剧和孟老师两者配合。实在太相得益彰了。轲编剧对于作品的结构控制得绝对炉火纯青。而孟老师的文字也是简练精准,完美地将题材发挥到了最完美的程度。
《我的抗日》的背景,转移到了抗日时期的正面战场上。的精神内核就不再适用了。王不负和轲编剧讨论过后。决定使用新的精神内核。
“是什么让国家失去半壁江山?又是什么在仅剩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依旧守住了国家?”
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人发现。道理也很简单,谁都明白的事情。
但要发挥好,就需要杰出的平衡技巧。把两个问题的答案放在天平的两边。
在王不负的记忆里,好像只有少数作品,能做到完美发挥。比如说《我的团长我的团》。就通过一个炮灰团所经历的战斗,让人得以一窥当年。
王不负并没有把《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情告诉轲编剧。只是在轲编剧写剧本时候,王不负用那部作品进行对照。要求轲编剧作出比那部电视剧差不多、甚至更杰出的剧情。
最终,轲编剧决定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我的抗日》发生在1944年的六月开始、八月结束的衡阳保卫战。
这场战斗的详情少有人知。国家也不怎么宣传。因为谁都不知道怎么宣传。
衡阳保卫战是一场败仗,以的剧情发生在结束后好几年。主角从关外流浪回来后,。因为枪法卓绝,成为了军官的警卫。在开始时,他就成了190师568团团长的警卫兵。亲自经历了四十七天的衡阳保卫战。
抵挡,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连贯始终的情节,而变得无比丰满。
这个情节来自主角所保卫的568团团长,余延龄。余延龄可以看成当时中国战场上任何一个热血军人的悲剧缩影。
568团参与过就此结束。给的剧情留下发展空间。
王不负当初看到剧本的时候,一口气从头读到了尾。好几次都被里面大时代的情怀所感染,湿了眼眶。连他也如此,何况现在的读者们了。
小说版《我的抗日》大卖,确实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旁边一名男性读者看到一半,合上书本,拿着去付钱。他的眼睛有些红,大概是怕自己在在这里哭,让人看到丢人,买回家再开始看。
这篇小说的内容非常震撼人心。从开始时士气高涨,奋勇杀敌,一直打到绝望。明明是耻辱的结局,读者们却只感觉到了悲哀。
若是将这一仗拿到大背景下看,就更显得悲情。衡阳城被占领后,日军双路齐开,最终打通了所谓的“大陆交通线”,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上,所有国家都在节节胜利,只有中国却又遭受了一次惨败。
小说版已经发售了有两个多星期了。到现在为止,青瓷百科上“豫湘桂会战”词条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五百万次。在这一词条中,轲编剧把自己整理的史料都放了上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