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帝国的黎明 章 103 扫荡六合清-3

章 103 扫荡六合清-3

“和收复汴京的消息一起到处传抄,在他的不断请求之下,也断断续续向北输送粮草,只是数目远远不够赵行德奏章中所称两百余万军民所需。辽军退兵之前,将河南的府库粮仓全部劫掠一空。关东人寄钱粮给家人,不但受道路所阻,数目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刘文谷所言收拢百姓,主要是将居住在偏僻地方,特别是黄河南岸残余的百姓都迁移到汴梁附近,便于官军保护,以免他们被辽军的骚扰或强盗掳掠。河南历经兵劫之后,富贵人家大都南迁,普通百姓或被杀戮,或被辽军掳走,剩下的人少地多,正适合行屯田之制。百姓被按照原来的籍贯编为屯营,以百户为一屯,五屯为一营,十营为一军。年十四以,五十以下的男丁都被编入团练,在军官带领下,趁着秋冬季赶修营寨,操练队列。而老弱妇孺则忙着播下麦种,汴梁附近的土地大都是熟地,开春以后就能收获。未成年的童子也被编入营伍,由一些护军使和识字的军卒教习他们。所谓招募豪杰,实则是剿抚并用。河北的辽军现在动静还不大,除赵行德本部之外,杨再兴、陆明宇、罗闲十等主要将领都在抓紧时间剿灭强盗寨,既能获取壮丁,又能抢到一些粮草。

袁兴宗疑问道:“据袁某所知,辽军南侵以来,中原涂炭,河南的衣冠士子,大都南迁了,就连当初汴梁伪朝也苦于没有合适的任官。赵将军安抚流民,一时间哪来这么多人手?”吴阶看向刘文谷,笑道:“倘若赵将军手下没有人手,我倒是可以派些军士过去。也算是他的旧部,用起来也顺手。”

刘文谷一愣,不明白“也算是旧部”什么意思,但一时也不能直问吴阶,他只得压下心头疑惑,拱手道:“百废待兴,确实处处需要人手。好在赵大人在东南编练保义军之时,便有大批士子慕名投军,单单在下的太学同窗,投在赵大人麾下的便有百数十人之多。行军打仗之间,赵大人讲堂指点经世治国之道,每日不辍,大伙儿也算是颇有进益。故而,尽管恢复中原以来事务繁杂,赵大人麾下人才济济,倒也勉强能应付得过去。”

“原来如此,刘大人是太学正途出身,”袁兴宗拱手笑道,“失敬,失敬了。”

“哪里,哪里,袁大人是天策院值讲大学士,”刘文谷拱手谦道,“失敬的应当是下官才是。”

袁兴宗担任洛阳令以来,和原先宋国的官员多有交往,深知宋国官员极为重视“正途”出身。而自从洛阳归夏之后,负笈求学于长安、敦煌学士府的关东士子如过江之鲫,也是关东人重视“正途”的一种体现。所以袁兴宗也入乡随俗,只要对方是进士或太学出身的,都先“失敬”一下,时不时将长安学士府的身份亮出来,赢得关东官员的接纳后,做起事来就要方便许多。

“短短时日,做下这么多事情,赵将军想必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了。”袁兴宗感慨道,“贵我两国虽有些纠葛,但并非敌对,既然大宋已经收复汴梁,丞相府贸易曹从未有过禁止与大宋贸易的府令,如今开关贸易乃当然之事。而关东人寄送钱粮接济家眷,乃是人伦天性,合情合理,本官也不会横加阻止。”他顿了一顿,问旁边道,“吴将军以为如何?”

“正是如此。”吴阶板着脸道,“这两项都是当然之事,其实不必特意遣使请求。”

他带了一万骑进驻洛阳,接管宋国西京行营的人马,忙着将原先的禁军汰弱留强。强壮的禁军待遇提升,自是兴高采烈,被裁减的冗兵却不好安置。洛阳营头的数目关系校尉的人数,护国府十分谨慎,到现在也定不下来,宋军大营中也是人心惶惶。这十几天来,吴阶忙得头都大了,哪有心思去管这两个不痛不痒的请求。

“刘某代我家赵大人,”刘文谷站起身来,再度一揖倒地,“多谢两位高义。”

长安城外商会自治地方,从早到晚都是车水马龙,喧闹非常。西面和东面的两场大的战事,似乎不但没有影响到长安的市面,反而有一种战时特有的繁华景象。从关东到长安避难富商豪客往往一掷千金,各种营殖产业,铺面、磨坊、矿藏、工坊的市价都抬高了很多,因为战争的需要,铁矿和铁厂更比从前贵了一倍有余。

长生楼的雅阁中,淳于越端起酒杯,堆笑道:“今日借李国公的酒,敬国公和三位行首。”

周龙溪、程长庚和朱时朋一起将酒杯举起来,笑道:“淳于行首客气了。”淳于越乃是锡铁木器行的行首,他经营的淳于铁行,无论铁器还是军器,都十分兴旺,几乎货一出炉便被买走,他身为冶铁大师,每年又从军械司收取近乎天价的学徒钱。连根深蒂固的其他行会行首,对他也十分眼红。

“长安八大行,四行行首汇聚在此,”长安护民官,韩国公李蝉道,“好一场盛会,这是淳于行首的面子啊。”他举起酒杯,丝毫没有开国公的架子,笑道,“来,我也敬诸位行首一杯。”河中动员了六十万大军,大将军府虽没有调关中的兵马参战,但为了供应河中,丞相府不得不以金银在卢眉、罗斯、西域等地大量购买粮食,国库藏必须再度发行债券,方能凑足这些金银,因此,淳于越一说五行行首聚会订约,请李蟾作个见证,李蟾立刻就答应了。

“国公爷过谦了,”周龙溪先堆笑道,“若论产业,咱们哪一行都比不福海行。纵然有心,也不得其门而入啊。”众行首都笑了起来,福海行这庞然大物,乃是百年的字号,生意遍及天下,西至芦眉,东到到宋国,到处都有分号,别的不说,单单发行、兑取金银券票一样生意,就足以日进斗金。原先福海行的总号设在金陵,辽国南侵之前便迁到了长安,而韩国公正是握着是福海行大笔股份的世家豪门之一。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