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发清河
“扬大人对待故友之情,真可称之为情深意重、义薄云天哪!”听完杨元弘简略的叙述了一下这两天多以来的经历以后,徐世业不觉脱口赞叹着的同时,也接着说到:“现今鄃县的战事已经完全的偃旗息鼓,二位扬大人也可以借此好生的歇息一下了!两位扬大人故友相见,也必然会有许多的体己之言急思叙谈。Www.Pinwenba.Com 吧敬仁大人今夜不妨就留宿在扬大人的营中,来日再回返鄃县吧!”
在杨善会连连的点头说‘自然、自然,敬仁当与吾兄彻夜长谈,一叙年余的离别之情’之后,徐世业又笑着转首对杨元弘说到:“俗语言:送佛送到西天。既然扬大人已经率军前来襄助敬仁大人,以本人想来‘扬大人就暂莫要急于的回返平原’了!当竟全功之后再率得胜之军回返不迟。适才本人已经与敬仁大人约略的商议了一下重夺清河的方略。来日,扬大人就与本人及敬仁大人一同联合进兵清河可好?”
听徐世业说完之后,并没有马上就答应的杨元弘,沉吟着不觉目光游离间瞥向了杨善会。仿佛心领神会似的明白了老友目光中带有的询问意味的杨善会,默默的点了点头之后,杨元弘随后则马上就开口说到:“好!本官就率部同将军和敬仁贤弟一并去会一会那些竟敢窃据清河郡城的蟊贼!”
随后,杨元弘和杨善会也就相携告辞。同凌敬一起把二人送出了大帐之后,望着二人在侍从拥护下离去被背影,徐世业猛然想到一直连续征战的杨元弘可能是从午后到夜半尚未来得及进食?就又连忙吩咐帐外侍立着的亲兵赶快去给单独送去一份宵夜。至于杨元弘所属的部曲,入营之后就已经同回返的徐世业所部的部曲一同开始埋锅造饭了……
按照徐世业的想法:由于他同杨元弘才刚刚的见面,有些话暂时还不好同杨元弘过分的予以深谈。因而,他才首先把杨元弘挽留下来,其他的事还需有待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去逐步的加以沟通。
原则上是‘徐世业所部同杨元弘所部联合击垮的窦建德部和赵君德部联军’这场战役,很可能是古今联合作战范例中最为‘大公无私’的一场战役?
直到隔日黎明即起、晨曦初照的时光,完全被歼灭的窦建德部和赵君德部联军遗留在鄃县城外、遍地皆是的军资和粮草还未曾有哪一方主动前去进行收取,且就连某一方派去加以看守的人也没有一个。还真就堪称是‘联合作战中缴获分配相互谦让’的典范!
当然,徐世业所部和杨元弘所部是因为把主要精力投注在战事上还未曾来得及,而鄃县城内的杨善会则是考虑到这些缴获应该完全的归属于前来增援的两部、约束了部属出城收取。
因而,在隔日晨起重新见到杨元弘和杨善会的徐世业,也就主动地提出来:这些战后的缴获一方部分要用于对遭受了战火肆虐的鄃县城内百姓的补偿、救助,另一部分则要用于下一步联合作战中的军需。徐世业这样做,即可避免了各部在分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斤斤计较’麻烦,又显示出了他为人上的宽厚。
得到了杨元弘、特别是杨善会千恩万谢的认可了之后,徐世业随后也就派凌敬率部分军卒,随同心急欲返回鄃县城内、尚有许多战后的事宜需要他去处理的杨善会前去收取城外的那些散落的军资、粮草,并委托凌敬主动前去面见目前尚留在鄃县城内的清河太守及一部分退到鄃县来的郡府属吏。
而徐世业所部、及杨元弘所部的营寨,则仍然联营屯扎在原址,徐世业是打算等待杨善会处理完鄃县的事宜后马上就开拔、兵进清河。战乱年代,‘兵、匪’事实上都是平民百姓心里所无比抵触的,故而徐世业也并不想再去惊扰已经经历过一次战火肆虐的鄃县平民百姓。
对于清河郡的原太守,徐世业是考虑到重夺清河之后能用则用。他现在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心情去重新梳理地方、整顿地方吏治,只能是尽量的沿袭原有的模式,本着‘不发生太大的周折就可以安定地方为佳’的原则。
战争的破坏力是具有着毁灭性的。同样,破坏容易,重新恢复到原貌则需付出很大努力的难上加难。窦建德部和赵君德部联军对鄃县的围攻也仅仅有三天、且尚未破城攻入城内,但就仅救助伤者、抚恤死者、安置因战火的波及而造成的流离失所者等,入城协助杨善会等郡、县官吏处理的凌敬,就整整滞留在了鄃县城内两天;就更别说杨善会等郡、县官吏是如何的忙碌异常了。
在这两天中,同杨元弘部联营屯扎在城外的徐世业所部,也大致的完成了对俘虏的处理事宜。徐世业把保留下来的四千多转为本方军卒的俘虏,暂时交给了雄阔海来统辖。
战争同样也是冷酷无情的,冷酷无情到几乎完全的漠视了人类鲜活生命的存在与泯灭。在俘虏问题的处理上,同样也全面的验证了这一点。
把俘虏中顽固的为首者挑选出来予以诛除、以免鼓动哗变,乃是处理俘虏时必不可少、首先需要去做。
而对于俘虏中的伤者,其实在之前‘打扫战场’时,就已经对一些伤重难以救治者万不得已的给予了十分冷酷、痛快的断然处之。而对押回来的俘虏中的受伤者,除了尽可能的加以救治外,同样也有因伤势恶化不得不断然处之以免除其痛苦的。
对于一些俘虏伤者中失去肢体等致残者,像徐世业所部这样能够做到发放一些少量的钱财予以遣散已经是最大的优待。而其他的各路反隋豪强、乃至隋庭的官方军旅,大多几乎都是不闻不问的遣散了事。
同样,对于本方军卒中的伤残者处理的办法,其实也与处理俘虏中的伤残者的办法几乎是大同小异。
冷兵器时代,军中也绝少有高明的医者。能够像徐世业所部这样尽可能的挑选出一些稍懂医术的军卒担负着救治伤者的事宜,已经是这个时代军旅中的凤毛翎角了……。
直到两天之后,杨善会等(亦包括前去帮忙的凌敬)才初步把鄃县的战后事宜处理出了一些的眉目,剩余下的后续事宜被留给了暂留驻在鄃县的清河郡太守等郡府属吏来处理,包括徐世业所部、杨元弘所部、杨善会所属的数百郡兵在内的‘联军’,才正式的起程开往了清河郡,踏上了重新夺取清河郡的征程。
百余里的路程,加之还需要与清河郡郡城之间预留出二、三十里的战略缓冲区域,其实不足一整日时间就已经抵达了预定的战略区域、清河郡东城外二十几里处。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该到发生的时候它都会如期而至。对于徐世业来说则是:他‘腻歪’什么样的战法,老天却偏要必须让他去采取什么样的战法!
由于冷兵器时代的城池攻防战太过于的艰苦、残酷,因而徐世业一直就对打城池攻坚战有着一种十分的抵触情绪。可是,自半年前从黎阳正式的领兵出征始,徐世业每战却几乎都是要面临到是否采取城池攻坚战的抉择。为了避免在攻取城池的过程中造成过大的损失,可以说一直以来徐世业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因地制宜的转换着各种办法来代替古板、残酷的城池攻坚战。
声东击西的夜袭战,内部策反的偷袭战,围点打援的诈城战、土工掘进的破袭战……,等等。细算一下,在徐世业目前所攻取的所有城池中,徐世业就仿佛像是一位‘不务正业’的统军主将一样,几乎是没有一座城池徐世业是采取中规中矩的城池攻坚战来取得的。
而此次的兵进清河郡,如果不是被窦建德给抢先了一步、或是杨善会等不被重兵给围困在鄃县小城,徐世业本来打算也是想‘尽可能的隐藏行踪、寻机采取偷袭的方式来夺取清河郡城’的。
可是,因需要援救杨善会这位将来会发挥出巨大作用的重要人物,徐世业却不得不提前就暴露出了所部的行踪。即使是殷秋和石瓒没有能够侥幸脱逃,在鄃县发生了这样的一场大战,同样也不会瞒不过已经占据清河的曹旦等。
如果徐世业不想费脑筋的话,现在摆在徐世业面前的最简单的一条路就是需要‘打一场艰苦的城池攻坚战’!事实上,因提前暴露出了所部的行踪,徐世业现在就是再想采取其他的‘取巧’方式来夺取清河,也已经是感到十分的乏术。
清河,原本就是高居于‘五姓七望’中、世家大族首位的崔氏的‘望郡’。崔氏在清河郡的潜在势力,几乎是延伸到到了每一个角落,形象一点的比喻:崔氏乃是清河郡的‘晴雨表’,几乎是左右着整个清河郡的社会走向。
而对于这种潜势力盘根错节的覆盖区域十分庞大的世家大族,即使是以烧、杀、抢、掠为‘职业’的各路反隋豪强,一般情况下也是存有莫大忌讳的不敢轻易去招惹。想当然的,即便是窦建德部和赵君德部联军已经占据了清河郡城,他们对于居住在清河郡城内的崔氏主宅也必定会抱持着一种‘彼此相安无事、互不招惹’的状态。
故而,徐世业原本是准备:通过魏郡太守崔世高(之前徐世业已经委托崔世高派人予以了联络)的从中斡旋,希冀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或是以较小的代价就能够夺取清河郡城。
可是,由于现在已经暴露了所部的行踪、及战略目的。徐世业如果再想通过城内的崔氏来从中策应取城,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很小、而且崔氏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变得极大。
可想而知,清河城内的崔氏与窦建德所部如果保持一种互不干涉的状态,基本上还可以相安无事。但如果崔氏把握性不大的采取敌对行动,窦建德所部发现之后又安能予以容忍?必然是会对城内的崔氏同样也采取十分强硬的手段。
故而,徐世业也就一直举棋不定的拿不定主意,也没有下决心派人潜入城中去联络崔氏。
崔氏虽然势力庞大、家族内部规矩严苛,但毕竟不能等同于军纪十分规范的军旅,实施这种‘舞刀弄枪’的行动,能否做到严格的守秘和行动高效也实难预测。稍有差池,就难免会把城内的崔氏给送入了深渊……
而徐世业原来同杨善会夜半倾谈时所大致商议出来的办法,其实与徐世业的原来设想‘利用崔氏的从中策应’的办法大同小异。杨善会也是建议:由他来联络清河城内的旧属,采取偷袭取城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