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国云烟之坑隋 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晓天机

通晓天机

然而,徐世业既然‘反客为主’的拿住了李密的‘脉门’,他就必须要把既得利益攫取到最大化。Www.Pinwenba.Com 吧因而,无论柴孝和和房玄龄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的在心里‘诽谤’他的‘欲壑难填的花花心思’太多。徐世业却还是在自顾自的述说着、通过书信向李密进行着‘大肆的勒索、要挟’:

“……属下徐世业及兄长徐世绩,既已身属于瓦岗,就要为我瓦岗未来的宏图大业‘鞠洪尽瘁死而后已’!

故而,我徐氏两兄弟,此后仍然会不需总寨一兵一卒增援的实施北上大计。待蒲山公挟大军攻取下东都洛阳之时,我兄弟亦将会以收取到的整个河北全境奉献到大首领及总军师阙前往贺!

属下遥想,待大首领及总军师高坐在东都洛阳隋庭大殿之上时,我徐氏两兄弟亦可以保证:中原大地已经十之四、五均收入了我瓦岗的囊中。(此时徐世业心里想的则是:做梦吧!洛阳就是你李密的葬身之地。)

为了保证北上大计的少受掣肘,亦是为了‘桃李子’之谶得以早日实现。属下徐世业也恳请蒲山公向大首领进言:把翟弘、区儒信两位副总管调回总寨高就。此言,属下即使是不言其因,睿智如蒲山公者当自会心知肚明。(李密明不明白不知道,反正徐世业是想把这二位送回去陪着翟让一同升天。)

最后,属下遥祝大首领和总军师无往不胜、大业早成,蒲山公之宏图大愿得以实现!”

……

简述一下徐世业一再隐喻‘桃李子’的出处:

曾有一个名叫李玄英的人,辗转各处寻觅到了瓦岗寨。其到了瓦岗以后,指明了就要面见李密。见到李密后,据他对李密、及李密的亲信讲:将来取代大隋坐江山的人必将是李密。

李密的亲信问其因,李玄英就说:近日民间有一首童谣言: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此‘桃李子’,就应该是一直逃亡在外的李氏之子;也就是李密。而‘皇与后’,均可作君主讲;此当是指的隋帝杨广。他如今在扬州花天酒地、流连忘返,最后必会死在那里。而‘勿浪语’则是是说不要乱讲,要保密。至于‘谁道许’,则是表示‘是谁不许说’。

至于这位李玄英篡改了原来的谶语前去哄骗李密的目的,可能他也就是个诈骗高手、想要骗取一些的钱财。

事实上,这位骗子李玄英也确实是大获成功。也许是信以为真、也许是李密在刻意的造势?反正李密在大喜过望之余,赏赐了李玄英大把的钱财。而这位李玄英,此后也就携带着李密赏赐的钱财不知所踪。

如果说这位李玄英是一个手段拙劣的‘小骗子’。那么,现在的徐世业,就可称之为是手段高超的‘大骗子’!李玄英骗的是李密的身外之物:钱财。而徐世业,骗的则是李密的‘老命’、乃至未来的天下大业……

基本上已经把精心思虑的内容口述完、房玄龄也笔走龙蛇的誊写出来以后,徐世业认真的向房玄龄叮嘱道:“此信只有让蒲山公感觉到是由本人所手书、并送交他一人观之,才会收到奇效。故而,玄龄先生应把此信用火漆封好后,再交给孝和先生带回。”

房玄龄郑重的点了点头,马上就站起身、从后堂的书案上面拿起了一应辅助的东西开始完善。而徐世业,则转首含笑望着柴孝和说到:“呵、呵!孝和先生,如此,孝和先生独自回去后当能向蒲山公有所交代了吧?”

“这、这,将军实是胸藏神鬼莫测之机也!传言中将军的所行所为,实是难及将军之能的万一。唉……当初大胜张须陀所部、攻下荥阳之后,趁东都及虎牢的守军还因张须陀的阵亡而惊魂未定、手忙脚乱之时,如果当时就采用将军今日之策,想来东都洛阳早已经被我瓦岗取之矣!”

心机深沉的柴孝和并没有从正面回答徐世业的问话,反而一副十分惋惜的摸样赞许着徐世业、感叹着未能早一步采取徐世业信中所说的战术。实际上,柴孝和也是在隐含着指责徐世业:当初你为什么不进献此策?如今总寨的责难临头,你才想起来用此策来给自己开脱,亦难说是完全的出于公心。

“唉……”听出来柴孝和话中意思的徐世业,不觉脱口长叹了一声: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孝和先生随侍在蒲山公身侧,自是对蒲山公的为人较本人了解得甚深。孝和先生试想:如果当初本人进献此策,本人现今还能见容于蒲山公否?可能早已经以升迁的名义被滞留在总寨了!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呀!

本人观孝和先生为人颇为方正,不妨以实言言相告。此,也就是本人希冀尽快的整合河北、以便使我两兄弟能够尽早的拥有一块立足之地之因也。

就是因本人对孝和先生的处境大感惋惜。故而本人尚有一言忠告孝和先生:孝和先生回返荥阳面见到蒲山公后,切勿言说已知本人书信中之内情,只言‘未见到本人、仅是接到了本人派人送来的此信’即可。

想来,以孝和先生的精明、机敏,当明了本人此话之意。”

柴孝和让徐世业给说得不觉脸上出现了一丝黯然的神色,神情显得有些落寞的轻轻点了点头。

望着柴孝和的神情,徐世业不觉在心中升起了丝丝的不忍之心,就忍不住又开口问到:“孝和先生可知‘落凤坡’之往昔轶事?”

“将军所言可是‘凤雏’庞统巴蜀殒命之故地?”一愣之下的柴孝和,脱口反问道。

“正是此事!”认同的点了点头的徐世业,随后才仿佛十分慎重的正色说到:“名姓受之于父母,乃天命所赐,自行改之亦会无异。洛水、洛水……。孝和先生可把贵名续之、试念之……”

“洛水、孝和,洛水孝和,落水孝河……”仿佛思维已经被徐世业的话语给控制住了的柴孝和,不觉低着头喃喃自语的念叨着。念着、念着……,柴孝和的神色瞬间大变,抬起头来眼中留露出惊恐之色的望向了徐世业,微张着嘴仿佛像是想要说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没有发出一丝的声音……

两人之间的对话,同样也逐渐的把正在忙碌着的房玄龄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此时的房玄龄,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望着徐世业的侧影,笑意盎然的脸上呈现出了就仿佛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表情……

而此时‘角色频换’的徐世业,则还在继续的扮演着‘看透玄机的算命先生’,煞有介事的向柴孝和说到:“他人渡洛水无妨,惟先生渡洛水则实犯贵名之忌。子不语怪力乱神,然其中之玄机又何人能知?缘何如此之巧尔?故孝和先生亦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予以防之。”

古人均偏于迷信,极其注重语言上的忌讳。落水后,河流‘戴孝’。这能不让柴孝和感到震惊吗?仿佛更进一步的被徐世业给控制住了思维的柴孝和,脸色发白、呆呆的望着徐世业不自觉地脱口说到:“将军既然能够洞悉其中之玄妙,可有破解之法以告孝和?孝和自当会铭感五内!”

……

其实,徐世业也并非是在牵强附会的恐吓柴孝和,他的这一番话乃是基于原历史未来的某些事实才联想到的。而巧就巧在:原历史溺死洛水的柴孝和,徐世业细一琢磨,他的名字竟然能够同洛水联系到一起?

……秦地阻山带河,项背之亡,汉得之王。今公以仁基壁回洛,翟让保洛口,公束铠倍道趋长安,百姓谁不郊迎?是征而不战也。众附兵强,然后东向,指捴豪杰,天下廓清无事矣。今迟之,恐为人先……

这就是原历史瓦岗攻下洛口仓后,当时闻报隋庭加派关中的监门将军庞玉、虎贲郎将霍世举兵增援东都洛阳之时,柴孝和向李密所提出、与当年李密给杨玄感所谋划的上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避实就虚的建议。

然而,当局之谜、旁观者清。当时给杨玄感出谋划策时显得十分精明的李密,轮到他自己来做出抉择时,却同样是重复犯下了杨玄感的错误、拒绝了柴孝和的建议。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不乏是导致李密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

随后,在瓦岗紧接着兵压东都洛阳的过程中,也就因一场兵败失利而导致了柴孝和在败逃途中的溺洛水而亡……

而徐世业,之所以费尽心思的给柴孝和编造出了这样一个仿佛像是‘预示着天机’也似的警告,乃是因对柴孝和的殒命感到十分的惋惜,想借此来尽可能的在历史进程尚未演变到的时候、给予柴孝和一定的警示,争取保住柴孝和的性命。归根结底,徐世业还是怀着‘想要把柴孝和给拉拢到自己阵营中来’的想法……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