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不空手
承然,司马长安是在借这种语意不详的问话方式来探寻徐世业的口风,希冀从中寻求、确定自身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继而再进一步的加以勒索。Www.Pinwenba.Com 吧
现在已经基本上了解了司马长安这种人色厉内荏、贪得无厌本性的徐世业,不免在心里暗骂:你他妈活着纯属是在浪费粮食!你咋就没被张公谨给追上、宰了哪?也不想想自身有什么本事?几句话又产生了贪得无厌之心!
然而,现在的徐世业毕竟也已经可以把司马长安给完全的捏在‘手心里’,说几句敷衍的话,亦可以适当的免除司马长安在私底下少做一些小动作。
因而,徐世业也就故作神秘的轻笑着摇了摇头:“呵、呵!精明如司马总管者,有些话何必再予过分的言明?司马总管心里知之便好。凭相处这些时日司马总管对本人的观察,难道司马总管尚看不出本人与家兄之宏愿?此非其时也!有待来日,司马总管与我兄弟把酒共庆之时,司马总管再行回味今日抉择之英明可好?呵、呵!”
被徐世业说得司马长安阴云密布的老脸上首次的露出了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操着‘公鸭嗓子’仿佛像是附和着徐世业似的也‘嘎、嘎’了两声:“好、好!司马长安就听将军的!这些年风雨飘摇的奔波也确实是倦怠了!就暂托庇于河北道大总管的护持之下,为河北道大总管和将军尽一份心力。”
其实,无论是徐世业所说的,还是司马长安受贪欲之心驱动所幻想的,基本上也都是在恍若‘推太极’一样的说了些不知所云的话、借以来给各自寻找一个‘台阶’下而已。徐世业是暂时不想处理掉司马长安,司马长安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至于实质性的承诺,双方则均几乎是半句也没有说。
随后,见已经再也没有逃出生天的司马长安所部的兵丁逃来,预计也就是仅能够收拢到了目前的二、三百人,徐世业也就传令回程,率铁骑和包括司马长安在内的这些残兵败将、前往去会合由凌敬和盛彦师所统率的后军。
近暮时分,徐世业等也就率领这铁骑、及几百‘甩头耷拉角’的司马长安所部残兵同后军会合到一处。
埋锅造饭,旷野宿营,一夜无警。隔日晨起徐世业传令全军启程后,也就真正的开始‘环河内郡的大游行’。
由于之前追赶司马长安所部全军显得有些过于的深入,隔日启程后徐世业就率军不进反退的开始向东北方向开进。徐世业恍若‘一战即退’的主动退军,就是想要造成进击河内的瓦岗军已经被张公谨所击退的假象,以免给东都洛阳造成太大的震动。说白了,徐世业还是因自身的实力偏弱而十分的忌惮北方的杨义臣所部隋军。
而基本上是沿着河内郡控制区域的边缘开进,徐世业也是想抄近路、尽快的同押运粮草从汲郡启程的丘孝刚会合。
按徐世业的想法:
会合到丘孝刚以后,为了向瓦岗总寨有所推诿,他也可以适当的攻掠一、两座河内郡所属的县城,继而因时间已经拖延过去、也就可以率全军返回汲郡,并向瓦岗总寨呈报:攻击不利、时日拖得过久军力疲惫、暂时退回汲郡休整。
仿佛像是由长平向汲郡进行军力调动一样的退回到汲郡,徐世业也就不可能再对河内有所觊觎。他马上就将会在边做着准备的同时,也同兄长徐世绩及麾下的将领们商议出下一步兵进河北的具体方案。
就等着隋庭老将杨义臣分别把河北反隋豪强的两大巨擘高世达和张金称诛除、把另一反隋豪强格谦擒获、杨义臣随后又被调回江都临时隋庭的大好时机到来,他也就将开始挥军北上、正式的拉开经略河北的序幕……
与徐世业头脑中的固有记忆毫无差异,并不像凌敬似的、只是在文事和谋略上独有专长的盛彦师,乃是一位在文武两途皆有专精的全才。当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文事和谋略上盛彦师还是要逊上凌敬一筹的。
能文能武的盛彦师,现在就完全的是以一名统军将领的身份出现。此时的他,不仅仅是在职责上担负着步车结合的后军主将。而且,就是在象征着其身份的装束上,亦是顶盔冠甲的坐在战马上手横铁枪。
虽然徐世业在技艺上本身并没有达到有资格去品评别人水准的高度,但经过这数月耳濡目染的不惰习练、实践下来,他自然是也能够大致的估计出个七七、八八。按徐世业平日里无事就流连于军营中的观瞧、揣测,盛彦师的自身技艺水准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再加上盛彦师在战略素养上也有着不俗的能力,徐世业已经完全可以确定:盛彦师乃是一名上将之才。
自然,因盛彦师的能文能武、技艺高超、体魄强健,也没少惹得体质孱弱、完全不通武事的凌敬投注过来的无比羡慕的目光……。
同样,率领着两千军卒从汲郡押运粮草而来的丘孝刚,则也给了徐世业一种面貌全新的观感。病体已经痊愈了的丘孝刚,有着一蓬浓密须髯的脸上荡去了病态的憔悴、恢复了武者应有的淡紫色面庞,再加上虽然并不太高、但却十分粗壮的身材,使得邱孝刚亦显现出了一种沙场悍将的威武风貌。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则是:心情的优劣,则是外在风标表现的最直接原因。
以往的丘孝刚虽然也算是身份不抵的一郡主官的副职。但由于无法完全的发挥出其十分擅长的统军、练军能力,也就使得他显得在情绪上有些萎靡不振。
然而,自徐世业入据汲郡,特别是徐世业离开汲郡前去攻取长平、把留守汲郡的军中一切都甩给了刘黑闼和他以后,也就使得邱孝刚仿佛‘如鱼得水’也似的、真正做到了可以完全的发挥出他自身的能力。即使是较以前不知劳累了多少倍,却仍然使得身为武者、精力和体力都十分充沛的丘孝刚恍若越干越有劲儿的情绪高涨,在外貌上自然也就表现出来了一种上佳的风采。
现有的这些智者、武将,事实上也都将是徐世业未来逐鹿天下的最基本班底,是徐世业欲想大有作为的最根本保障。因而,徐世业与之相处自然是不能像对待司马长安那样的耍尽心思,而是完全采取的是以诚相待、用之以长。
在原历史隋、唐交替的这个时期,事实上乃是民风最为开放、一些相对迂腐的观念最为淡薄的时期。解释的更为具体、直白一点儿,那就是:男、女之间的界限并不太严苛,而忠君观念也并未在上层社会达到根深蒂固的高度。甚至,世人对这一公一私两方面的理解尚要较秦、汉时期都要宽泛得多。
故而,像汲郡、长平这两郡的原有主官和辅官,在被徐世业攻取之后还能够继续的履行原的有职责、就恍若重侍新主一样,也就并不算太过奇怪了!
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几十年、不足百年以前的南北对恃以及再往前延伸的‘五胡乱华’时期,整个中原大地国度林立、帝王走马灯似的更换,就如市井俚语所说的: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自然也就使得世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全长期、统一的效忠对象,也就相对淡漠了忠君的观念。
而民俗的开放,则是源于塞外夷族争相恐后的大肆涌入中原,而且还长时间的窃据、主导着整个社会的走向,自然相应的也把夷族偏于开放的民俗、民风带到了中原大地。
就是到了原历史的唐前、中期,不是还曾经发生过唐高宗李治娶‘小妈’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把儿媳妇杨玉环给强行的占为己有的事儿吗?承然,这其中自然是存在着身为帝王者的无所忌讳而恣意妄为的因素。然上行下效,寻常民间的这些乱事儿,亦有可能是因行事者的没有知名度而未曾流传开来而已。
同丘孝刚所统率、从汲郡前来的押粮军会合后,接下来徐世业就秉承着了‘贼不空手’的原则,采取了‘急进急退’、‘迂回纵横’的战术,接二连三的先后突击了河内郡所辖的三座县城,把县城的仓廪、库藏搬拿一空,并尽可能的予以了开仓放粮、赈济贫瘠百姓。如此一来,徐世业采取的这种‘蚕食边角’、‘打了就走’的战法,弄得河内郡全境的地方主官们均是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各个府城、县城也全部开始了城门紧闭、吊桥高悬的摆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姿态。
其实,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采取所谓的‘劫富济贫’的方式去搜刮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士绅、大户,对于有志于天下者来说都无异于是在‘自居坟墓’。
因而,为了在民间士绅、大户和平民百姓中博得一个好名声,其实徐世业也是为了尽量的保证每次行动的突然性和隐蔽性,徐世业率全军几乎夜夜都是露宿在旷野之中、根本上就不去进驻较大一点的村镇,并严令全军不得以任何的理由去骚扰地方百姓。
徐世业率军在河内郡这样的四处一折腾,自然是也不可能不惹来河内郡的最高军事主官张公谨率军的随后紧跟、寻机予以打击。但却由于徐世业率军行动得极其的诡变、哨探和斥候加派的数量和距离延伸极大,使得窥视者的张公谨一时根本就难以寻觅到可乘之机。
再加上张公谨还担心误中了徐世业所部的埋伏。因而,后期张公谨所率领着数千郡兵,也只能是不即不离的跟随在徐世业所部百余里的后面,就恍若给‘把河内郡闹腾了个够本’的徐世业所部送行一样的,希冀尽快的把徐世业所部这路‘瘟神’给恭送出境。
自然,张公谨率领着数千郡兵有别于首战所实施的凶猛夜袭战法、变得小心翼翼,其中亦不乏军略超群的张公谨同时也看出来‘随后进击河内郡的瓦岗军的实力和战力、绝非初起的司马长安所部所能够比拟、在档次上要高出不可道计,同时统军将领的能力也非凡’的原因。
何况,战略眼光独到的张公谨也已经可以预测到:徐世业所部,也就是仅抱着‘捞个够本’的原则,并没有对河内郡实施全力攻取的心思。
人有伤虎心、虎亦有伤人意,张公谨同时也在怀疑徐世业是在实施的‘诱敌之计’。如果他所率领的这些郡兵主力消耗、损失过大,河内郡也就处于了岌岌可危的状态、徐世业就会有可能率军趁机直击河内郡的郡城。
故而,在身为统军主将的张公谨所怀有着的这种恍若‘麻杆儿打狼两头儿害怕’的心态下,徐世业还率军恍若‘飓风卷过’一样的没有一丝停下来的意思、没有给张公谨留下任何的可乘之机,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强力的碰撞也就完全的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