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书法帝国 第一百五十六回 为国不惧奸臣害 从容不迫入刀

,元载对他非常痛恨。后来颜真卿掌管太庙的事务,说祭器没有整治,元载认为他诽谤朝廷,降为峡州别驾,后改任吉州司马;调到抚州、湖州二州任刺史。

元载被杀后,杨绾推荐颜真卿当了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皇帝逝世后,任礼仪使,因而上奏说前几朝皇帝追加谥号的礼节繁复,请按初定的礼节为准,袁傪坚决排斥他的意见,扣住不上报朝廷。时值国家死丧战乱之后,典章法令废弛,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多次建议更正,但被专权的大臣阻止,多数被隔断,不能送达皇帝。杨炎掌管国政时,颜真卿因刚正,不被杨炎容忍,改任太子少师,但还兼任礼仪使。到卢杞掌权,更加不喜欢颜真卿的刚正,改任太子太师,连礼仪使也罢免了,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恨之入骨。

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竟然建议派遣颜真卿做使者,他说:“颜真卿四方信服,如果到李希烈军中去传达朝廷旨意,可以不烦劳军队就能平定。”皇帝下诏认可。朝中大臣们为此大惊失色。李勉认为失去一个朝廷元老,会给朝廷留下羞耻,秘密上表给皇帝,坚决要求留下颜真卿。颜真卿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很明显,劝他不要去,他回答说:“皇帝的命令能逃避吗?”见了李希烈后,宣读皇帝的诏书,李希烈的养子千余人拔出刀来争着上前杀颜真卿,众将领都谩骂他,想把他一口吞掉,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用身子护着他,命令众将退下,于是让颜真卿住进宾馆。李希烈逼颜真卿写信给皇帝洗刷自己,颜真卿不听,李希烈就借颜真卿的名义派颜真卿哥哥的儿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请求,德宗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儿子写信,只告诫他们严谨地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一直没有其他的话。李希烈派李元平劝说他,颜真卿斥责李元平说:“你受国家委任为官,不能报答国家,想我没有兵杀你,还来诱说我吗?”李希烈请来他的同党,设盛会,唤来颜真卿,并指使戏子们借唱戏攻击和侮辱朝廷。颜真卿愤怒地说:“您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起身拂衣离去。李希烈非常惭愧。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叛贼的使者都在座,对李希烈说:“很早就听说太师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当皇帝,太师来了,选人当宰相谁能超过太师?”颜真卿斥责说:“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的哥哥,安禄山反叛,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骂叛贼。我将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众叛贼面尽失色。

李希烈终于逮捕了颜真卿,用甲士看守着。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张伯仪兵败,李希烈命令把张伯仪的仪仗和头颅送给颜真卿看,颜真卿悲痛地哭倒在地。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袭杀掉李希烈,尊颜真卿为统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死,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一定会死,于是写了给皇帝的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墙下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李希烈称帝,派使者问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经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兴元年后,朝廷的军队又强大起来,叛贼料想形势会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所,在庭院里堆起干柴说:“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跟朱氵此叛乱被杀,李希烈因而发怒,派宦官杀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于是勒死了颜真卿,时年七十六岁。嗣曹王皋听到颜真卿死节的消息,流下眼泪,三军都痛哭。朝廷因而表彰他不屈的气节。淮西、蔡州平定后,颜真卿的儿子护送灵柩回京,皇帝因此五天没有上朝,追封颜真卿为司徒,赠谥号“文忠”。提高一个等级支出办丧事的钱粮布帛。

颜真卿立身朝堂,正气凛然,刚直而有礼节,不是公正的话和正义的事不去想,天下的人不叫他的姓名,只称鲁公。像李正己、田神功、董秦、侯希逸、王玄志等人,都是颜真卿最先任用提拔的,后来都有功劳。颜真卿擅长正楷、草书,笔力遒劲婉转,世间人当作珍宝传习。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最杰出的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习。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