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幽愤诗群情愤愤 广陵散曲终人散
诗云:
白鹤高飞不逐群,
嵇康琴酒鲍昭文。Www.Pinwenba.Com 吧
此身未有栖归处,
天下人间一片云。
上回说到司马昭看见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心中很不痛快,但因为嵇康的名头太大,他也拿嵇康没有办法。在竹林七贤里嵇康是骨头最硬的一个人,嵇康蔑视权贵的性格是天性使然。曹魏时期的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的儿子,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钟会很希望能够与嵇康结交,当初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很想征求一下嵇康的意见,但又怕嵇康不理自己,所以就把书从门外扔到了嵇康的房子里,然后转身走了,可嵇康连看都不看,让钟会的一片赤诚石沉大海。后来,嵇康因为家贫,靠打铁维生,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和向秀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打铁,摆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故意羞辱钟会,钟会只好决定离开。临走的时候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了什么而来?你见到了什么而去?”钟会说:“我为听到应该听到的东西而来,见到所见的东西而去。”钟会由此开始想要报复嵇康。
当时吕巽(xùn)、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好朋友,其中吕安和嵇康的感情最好,常常不远千里,驾车来到安徽宿县嵇家造访。有一次,因为事先没有约好,他来的时候,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来迎接他,可吕安瞧不起嵇喜,连门槛都未进,就要打道回府,嵇喜出于礼貌好客,再三挽留。吕安竟无动于衷,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扬长而去。嵇喜一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吕安赏识他而题写的,欣赏良久,沾沾自喜。后来嵇康回来一看就明白这是吕安在骂人,因为在古时候“凤”的繁体字为“鳯”,拆开来的意思就是“凡鸟”,吕安这是在说嵇喜是个庸才,俗不可耐,于是后人以“吕安题凤”来比喻造访不遇。也由此可见,吕安也不是个厚道人。但比吕安更不厚道的是他的哥哥吕巽,吕巽在家里看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就侮辱了徐氏。事情发生后吕安想要告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和吕安的关系非同一般,就出面劝吕安把这个事情忍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恶人先告状,诬告弟弟吕安“挝(zhuā)母”不孝,意思是吕安用手抓母亲,吕安因此获罪被流放了边郡。
嵇康知道后很生气,就写了《与吕长悌绝交书》表示与吕巽绝交,信上说:“与你相识后,见你还算诚实,就答应你做我的朋友,并因此认识了阿都(吕安小名),我为你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弟弟而由衷高兴。去年阿都对我说,他对你很气愤,打算控告你,我劝阻了他,我这是为了你们吕家着想。后来你又以你们父子六人的名义起誓,答应我永远不再伤害阿都。我相信了你,再次劝慰阿都,阿都也就放弃了告你的想法。没想到你包藏祸心,暗递诉状于官府,诬告阿都。阿都原谅了你,是听了我的话,现在阿都获罪,是我对不起他,而这又是因为你对不起我。我没来得及救阿都,我无话可说,事已至此,我也没有心思再和你做朋友了,从此别矣,临书恨恨。嵇康白。”
与吕巽绝交之后,嵇康决定仗义执言,为吕安鸣冤。吕安在狱中也陈述了自己被诬告的真实原因,并请嵇康作证。但这场官司属于家庭内部的矛盾,谁也说不清楚,于是嵇康也被牵连入狱。这时和嵇康有矛盾的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条卧龙,不能让他飞起。你不要忧虑天下,只忧虑嵇康而已。”嵇康在狱中陈述了吕巽侮辱弟媳,诬陷兄弟的原由,同时还写下了当时朝野闻名的《幽愤诗》,诗文以吕安冤狱为直接导因,但更深刻的原因是嵇康处于被囚的特定环境中,抒发了生平忧郁和对时世的愤慨,《幽愤诗》在太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洛阳的三千多太学生开始联名请愿,请求不要杀掉嵇康,把他留下来给学士们当老师,甚至有的人还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一时间闹得京城沸沸扬扬。钟会一看形势不妙,就又对司马昭说:“嵇康当年要帮助毌丘俭造反,幸赖山涛不同意才未得逞。从前齐国杀华士,鲁国诛少正卯,的确是因为他们败坏时俗教化,所以圣贤除掉他们。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诋毁古代典法,帝王不应当宽容他们。应当趁他们有过失而除掉他们,以淳正风俗。”司马昭本来对嵇康就很厌恶,于是就判处了嵇康和吕安的死刑。
在嵇康临死之前,他没有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有山涛叔叔在,你不会成为孤儿的。”原来嵇康给山涛的绝交书,只不过是为了保护朋友不受自己牵连的一份义气。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视同己出,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十八年后,嵇康的儿子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任用,后来在晋朝的忠臣传中排名第一。嵇康!山涛!让我懂得了朋友的全部含义。
再说嵇康和吕安被押赴了洛阳东石桥马市刑场,两人在行刑前都大义凛然,嵇康向监刑官要来一把七弦琴,他回头看了看日影,忧伤地说道:“从前袁孝尼曾想要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次都拒绝了他,想不到《广陵散》这首乐曲现在要失传了。”说完他席地而坐,将琴放在膝间,优雅地调好了琴弦,此刻的《广陵散》演奏的是他的人生,而他的人生就是一首《幽愤诗》。
《广陵散》琴音开指:“我在襁褓之中就没了父亲,孤独无知。母亲与哥哥多我只有慈爱,没有威严。我依赖母亲的慈爱而娇纵,家人也从来不责罚我。等我长大了,我凭着家人的宠爱放纵自己,好高骛远,没有固定的志向。后来我爱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开始看轻身外之物,想要保持自己质朴的真性,以寄托美好的愿望。”
琴音小序:“但我实在不明智,容易相信别人,却不知道人心的险恶。春秋时的楚人子玉,因为子文的举荐而统率楚军,但他刚愎自用,被晋军打败,楚国的失败的因为子文相信了子玉,而我也因为信任了吕巽,反而受到陷害,遭受灾难。”
琴音大序:“大家都是大人物的胸怀阔大,能够容忍小人的言行。臣民的行为如果有邪僻,是因为政令不统一而造成的。由于我心情狭窄,因此对不平的事情就会加以议论。现在想起来自己的过失,我的心痛如割伤,但我想要减少过错的时候,钟会的谗言却传的沸沸腾腾。我的性格并不想伤害任何事物,但我的行为却常常招致人家的怨恨。从前我一直想要学习柳下惠坚持直道的精神,现在我却悔恨没有听孙登的话去隐世避祸。我辜负了自己的本心,对朋友又很惭愧。现在我很羡慕汉代的隐士严君平和郑子真,他们可以保持自己的本性。”
琴音正声:“我本来也是与世无争,神气安然的。可叹的是我命运不好,遭受连累。这种罪过并不是从天而降,实在是由于我愚钝而懒散的本性所招致的。人生的道理没有弄明白,灾难自然会接踵而至,才让我被关进了监狱。每天回答狱吏粗鄙的审讯,拘禁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我实在是以争辩自己无罪为耻。因为世道不清明,所以使我遭受到诽谤的冤屈。我虽然义正言辞的表明了自己无罪,但狱吏却侮辱了我的神志。我现在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就像大雁“嗈嗈”地哀鸣,扇动着翅膀向北方飞去。我做事一直很顺利,得意的时候就会忘记了忧愁,现在我的愤怒叹息,又有谁听的见。”
琴音乱声:“事情的发展与我的愿望相反,我竟然会被长期关押在这里,穷困通达都是由命运决定的,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古人说过,做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随时小心谨慎,就不会有灾祸发生。汉代的万石君石奋周慎谨密,因此能够安亲保荣。现在的世道繁复混乱,恰好扰乱了我的心情,让我安乐的时候不能谨戒自己,使自己可以达到祥和贞正的境界。”
琴音后序:“鲜明盛美的灵芝草,一年开花三次。我为什么有志向不能成就?反而要在遭遇的灾难立深刻反思,心里感到很内疚。希望我的后人能够明白,无论毁誉褒贬,都有让自己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就像商代的伯夷和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披头散发而隐蔽在山洞子里,长时间地在山林里吟诗歌唱,保养性命使自己长寿。哎!袁孝尼曾经让我教他这支曲子,我舍不得传授给他,没想到《广陵散》从今天之后就断绝了!”曲终!挽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相思命驾犹题凤,一曲《广陵》究可哀。”
据说,袁孝尼曾于嵇康弹琴时偷听《广陵散》,学得了三十三拍,就被嵇康发现。原本的广陵散有四十一拍,袁孝尼领会其意,自行续了八拍,然终与嵇康所奏《广陵散》不尽相同。后来在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中,《广陵散》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往今来的琴曲家就把《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看作是异名同曲,所以最初的《广陵散》现在还可以听到,但嵇康临终时的这曲《广陵散》的确是再也听不到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