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里说的:“纸张好像是战斗的阵地,笔就是你手里的刀枪,墨如同盔甲,水和砚台好像城池,运笔的本领就好像是将军,心中的意念就像是副将。”其实不光是练字,干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具有这种气势。
王羲之得道的方法第四招,别人还真学不了,这是父母给的,也就是王羲之这个名字起的好,当年王旷给儿子起名字真是煞费苦心,您看这个“羲”字,中国字的所以笔画在这个字里算是全了,一个人从小到大,写字写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名字。所以这四招一过,王羲之就得了道了。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得了道了,但在官场上混得却不是很好,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王羲之在书法上花的时间太多,官场上混得不好也情有可原。可话说回来,王羲之在官场上成名的时间是很早的。公元316年王羲之十三岁的时候,到尚书左仆射周顗家做客,周顗很喜欢王羲之。吃饭的时候,在座的名士们都还没有动筷,周顗就亲自挟牛心给王羲之吃,这牛心按照当时的礼节是给最尊贵的客人吃的。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就问周顗这是谁家的子弟?周顗郑重地说:“这是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的侄儿王羲之,他的字写得非常的好。”因为周顗德高望重,王羲之一经他的点评,立即就扬名官场。
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王羲之24岁前一直都没有出来做官。24岁时王羲之去建康探望姨母和姨夫,临时寄居在乌衣巷王导家中。当时东晋成帝即位,拜王导为司徒,车骑将军郗鉴领徐州刺史驻守京口,郗鉴想通过和王导联姻来巩固两家的政治地位。郗鉴当时有个女儿名叫郗璇,年方二八,才貌双全,是郗鉴的掌上明珠。而王家也是晋朝出了名的美男之家。这里有个典故,说是当年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在王衍家里见到了王戎、王敦、王导、王诩、王澄。这人出来后说:“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美玉。”于是就有了成语“琳琅满目”,说的就是王家子弟个个都才貌俱佳。所以郗鉴除了政治的原因,也希望给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归宿。当他向王导表明了想在王家择婿的意思后,王导很高兴地说:“我把家中男儿都叫到东厢房,任您来挑选。”于是王导回到家里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郗鉴让管家备了厚礼,来到了王导的家中,王家的子弟们知道是郗家派人来选婿,一个个峨冠博带,锦衣华服把自己收拾的亮亮堂堂,都想成为太尉府的女婿。郗家的管家算是开了眼了,看第一个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看第二个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再看第三个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有放眼看去,只见这府中,一个个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清新俊逸、雅人深致,都是卓越不凡,不愧是美男之家。管家犯难了,心想:“这一家子弟都是人中龙凤,选谁都不差,但选女婿还得言听六路,货比八家。”拿定了主意后,管家分开众人,又向府里寻去,他经过一个卧室的时候,听见里面有动静,探头朝里一看,惊呆了!只见东边床上坐着一个青年,袒胸露腹手里拿着个烧饼吃得不亦乐乎。管家上前询问,那人爱答不理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他一看天色也不早了,先回府复命要紧。
管家回到郗府,对郗鉴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若无其事,袒腹而坐。”郗鉴说:“真有这样奇怪的人,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奇才,我们明天去看看,如果这个人不是白痴,我要选的就是他了。”到了第二天郗鉴亲自到了王导的家里,把这人的情况一说,王导很纳闷,说:“我们家里的人对您来选婿的事情是很重视的,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生。”于是叫来家人一一询问,最后算是弄明白了,那天在家里啃烧饼的人是王羲之。王羲之当时只是在王导家里暂住,也没有人告诉他郗鉴来家里选婿的事情,所以王羲之就肆无忌惮地在东床上啃烧饼。王导就把自己失礼的事情给郗鉴做了交代,希望郗鉴重新考虑选婿的事情,没想到郗鉴说要见见王羲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