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
日月星 天人地
成败 悲喜
诗
斜阳、古道、西风、路上一马,这马,耳如杨叶裁杉竹,鼻如金盏可藏拳,项长如凤弯曲,骨筋大小匀壮,八肉分弯左右,青鬃毛茸细如棉,一看就是一匹能日行千里,夜奔八百的名驹。Www.Pinwenba.Com 吧再看马上这人,头上一顶黑纱幞(fú)头,段青色的袍衫,胸襟下垂随风飘扬,
脚上一双云头锦履,长得是鼻若悬胆,唇若涂脂,长身玉立,好端端的风流尔雅一书生。要问此人是谁,正是唐朝大书法家欧阳询。他今天路过此处,醉心湖光山色,信马由缰来到了一块碑前。低头一看,这碑居然是索靖写的,俗话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这字写得不好,欧阳询心想这索靖看来也是浪得虚名,比起自己骨气劲峭,法度谨严的字,索靖的字就是涂鸦,欧阳询一高兴打马便走。可没走多远,欧阳询又回来了,因为他在马上琢磨索靖的字,这一琢磨发现自己还真写不了,所以回到碑前想再看看。没曾想这一看,欧阳询就看了三天三夜,敢情索靖的书法是大巧藏于拙,书风古朴,用晦而明。
话说这索靖,字幼安,甘肃省敦煌市人,他是张芝姐姐的孙子,长大后博通经史,曾经当过尚书郎、雁门和酒泉太守,拜左卫将军。著有《索子》、《草书势》等,是中国西晋著名的书法家。索靖年轻的时候就有出众的才能,他和同乡泛衷﹑张甝﹑索紾﹑索永四人一起,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敦煌五龙”。可惜,其他四人,相继早亡,独索靖一人“博经史,兼通内纬”,“内纬”又叫谶(chèn)纬,是中国古代讖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早在汉以前燕齐一带的方士中就造有“谶语”。谶纬之学到了中国两汉时期开始流行,它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它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谶纬之学到了魏晋后开始衰落,到了南朝宋以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朝的《古微书》和清朝的《七纬》等辑本存世。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所以索靖不但是个书法家还是个预言家,索靖的谶纬之学造诣也很高。据说西晋建立不久,索靖就预感到天下行将大乱,晋朝将走向衰亡,一天,他指着洛阳宫门外设置的铜驼,叹息道:“我会看到你们卧伏在荆棘中?”后来,索靖的预言果然应验了。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都城洛阳遭到了严重破坏,西晋也因此亡国。索靖的这句预言变成了成语“铜驼荆棘”的由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预言还有“亡秦者胡也”,说的是秦始皇时,方士卢生入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秦始皇误以为“胡”的意思是匈奴,于是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后来历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胡亥。到了西汉也出了个预言叫:“公孙病已当立”,传说当时发生了两灵异事件,草(章草是隶书草化后的书体)。其中《月仪帖》是索靖章草的代表作,有11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邻苏园法帖》拓本。此帖为书信文例,按月分为12章。此件缺4至6月,共计18页。《月仪帖》最大的特点是笔画的跳跃,字势的侨斜正相发,动中有静,而粗细变化也需引起重视,起笔处往往锋从势出,有银钩虿尾之趣,确实为章草的精品。而索靖在现代书法界引起震动的是他的唯一墨迹《出师颂》,《出师颂》是汉代史孝山所撰的四言诗歌,正文48句,共192字,曾被收入南朝梁太子萧统辑录的《文选》中。到了西晋的时候,索靖用章草书体写了《出师颂》,这张墨迹就成了中国书法界的珍宝。《出师颂》最早的传承是王羲之的叔叔王廙,他在随王室南渡之际,随身把索靖的《出师颂》叠成四折后密密地缝在了内衣里带过了江,所以后来的人看此帖时,帖上的四叠印仍在。到了唐朝以后,《出师颂》就流传有序了,它由太平公主收藏。到了宋朝绍兴年间被收入宫廷收藏。明代时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清初由安仪周收藏,后来被乾隆皇帝收入了《三希堂法帖》。1922年,逊位(退位)的清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该卷带出了宫外,1945年抗战胜利后失散民间。《出师颂》被溥仪携带出宫后,就被一个不识货的人截为了两段,前面的“晋墨”两个字和正文是一段,后面是宋人题跋和元代张达善的题跋是一段。
1995年一位南方外企的雇员去旧货市场淘宝,在一个神秘老人的手里看到了《出师颂》的宋人题跋和元代张达善题跋,他觉得这件作品很精美,于是就花3000元买下。后来,这位雇员把这段跋带会了嘉德总部,经嘉德鉴定,竟是宋人和元代张达善《出师颂》的原跋。1997年,《出师颂》跋在嘉德第一次拍卖,当时估价为25万—30万元,最终流拍。后在拍卖公司的说服下,“一位非常熟悉的客人”以46200元的价格将其买走。据说这件事情发生后嘉德的负责人很生气,他和那个雇员一起用了6年的时间在北方城市寻找老人,30次失望而归,6年后竟从其他渠道知道了《出师颂》前半段的去向。2003年《出师颂》前半段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亮相,引起业界轩然大波。
2003年6月,故宫博物院专门邀请了六位书画鉴定专家对《出师颂》进行了鉴定。当时中国书法界公认的保存最早的法帖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如果《出师颂》被鉴定为真迹,那么它产生的年代就可能比《平复帖》更早,因为索靖比陆机早出生了22年。经过了六位专家的仔细观摩和鉴定,大家提出了《出师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90岁的老专家说:“这件东西不是索靖写的,米友仁(米芾)说该件是隋贤(隋朝人)所书,是因为这一作品风格既不是晋人的也不是唐人的,所以定在隋代,这是很高明的鉴定。“晋墨”两字是假的,那是明朝的纸,宋高宗不可能在明朝的纸上写字。”专家说的是“晋墨”是写在具有明代龙纹特征的纸上的。还有的专家也说:“宋只有三爪龙、四爪龙,没有发现过五爪龙,这两字不可能是宋高宗所写。
有的专家说:“(字体)和日本现存的智永真草千文,大致相近,(写得时间不会晚于隋代)。”还要的说:“这件《出师颂》可以说是饱经沧桑,曾流落民间不知去向,到今年被故宫购回,整整80年。欲知《出师颂》到底是真是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