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策行三国 尾声

尾声

大吴九年,春正月。

蜀王曹操战败归降,天下太平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传遍益州。

虽然不少益州大族的家主被迫投降,但放弃一切田产的条件还是让很多人犹豫不决。

正月中旬,左都护孙尚香、右都护孙翊由南北两个方向,向成都进军。所到之处,大族、豪强心有不甘,普通百姓箪食壶浆,夹路相迎,甚至有人抱怨他们来得太晚,可能赶不上春耕。

见民心如此,大族、豪强也只得认命,拱手交出土地。有一些人不认命,激起民愤,大部分被当地百姓围杀,少部人逃入山中,负隅顽抗。由于大部分有实力的世家都追随曹操作战,先后战败,精锐损失一尽,是以反抗虚弱,几乎没能给吴军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麻烦。

孙尚香、孙翊一路进军,一路重建郡县体系,太守、县令长几乎都被调任,尤其是郡尉、县尉等武官,全部从军中抽调得力人员,既是对他们之前功劳的报酬,也是加强地方控制,追剿那些逃入山中的大族。

当然,名义上,这都是临时安排,等上报朝廷后,再由朝廷正式任命。

正月末,孙尚香、孙翊会师成都。

孙策收到消息,溯江而上。二月中,到达成都,接见益州百姓代表,检阅军队,论功行赏。

左都护孙尚香破汉中,取巴西、广汉诸郡,会师成都,封冠军长公主,增邑八千户,与前共万户,使持节,驻关中。

右都护孙翊破南中,取犍为、巴诸郡,会师成都,封定远侯,增邑八千户,与前共万户,使持节,暂驻蜀郡,待益州稳定后,移驻南中。

安南大都督太史慈、安东大都督甘宁,平交州,取汉昌、越嶲诸君,虏士爕兄弟父子,增邑八千户,与前共万户,持节,驻兵交趾休整。

天竺大都督周瑜取牂柯,取巴郡,虏曹仁,增邑四千户,与前共六千户,持节,驻兵巴郡休整。

安西大都督鲁肃,佐定凉州,增邑三千户,与前共五千户,持节,进驻武威休整。

陆逊、诸葛亮、荀攸、贾诩、吕蒙、高顺、蒋钦、潘濬、贺齐等人作战有功,各有封赏。

祖郎不幸阵亡,赠辅国将军印绶,谥威侯,其妻封诰命,其子祖景嗣侯。

中领军黄忠平定汉中,取巴西,破江州,有功,增邑三千户,与前共四千户。

徐晃、徐庶、邓展、文聘等人征战有功,各有封赏。

关羽增援黄忠部,斩夏侯惇,先登江州,破鱼复,有功,封汉寿亭侯,食邑八百户,擢升偏将军,由天竺大都督周瑜节制。

前将军朱桓,后将军张燕,左将军吕范,右将军朱灵,水师督麋芳,破曹操有功,依功封县侯、乡侯,增邑五百户至两千户不等。

其他将士、谋臣,各有封赏。

——

三月,孙策溯西汉水而上,至凉州。

安西大都督鲁肃率武都督马岱、金城督阎行迎接。孙策与马腾长谈,拜马腾为卫尉。

四月,孙策至临洮。贾诩、牛辅、董越联名上书,请为董卓平反,孙策命翰林院祭酒蔡邕作文书丹,为董卓立功过碑,一论董卓平定羌乱之功,一论董卓乱政为虐之过,以诫后人。又因贾诩等人之请,以牛辅次子改姓董,承董氏后。

五月中,孙策至关中。除了与左都护孙尚香会面,商讨军务,孙策还与太中大夫荀彧长谈,转荀彧为益州牧,全面负责益州的新政推广事宜。

吴国新政中,不设州牧之职,刺史也只负责监察,不负责行政。益州新定,诸般事宜复杂,需要一个全面统筹之人,孙策特设州牧一职,以五年为限,五年后新政完成,罢州牧,调荀彧回京任职。

荀彧今年四十三岁,五年之后是四十八岁。州牧与九卿并列,荀彧在外历练近十年后,回京至少位列九卿。如果不出意外,他甚至有机会拜相,位至三公。

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量身打造的捷径。

荀彧感激不尽。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个请求,愿意让出食邑,请孙策封给刘协子,让刘协能够血食。

孙策哈哈一笑,对荀彧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他一个妥善的安排,让叔同能够安心。

五月末,孙策出武关道,返回南阳,又顺水而下,入江,转道洞庭湖。大会君臣、贤良,宣布亲征圆满结束,天下归一。此后将专注内政,恢复生产,进一步推进新政平稳运行。

首相张纮、计相虞相联名发布统计报告,汇报,公开发表。他又将孙坚、孙策历年战事编纂成集,绘制图表,加以解说,先后写了十几篇文章,获得了包括朱儁在内的不少宿将赞誉。

他的努力最后收获了回报。

七月初,孙策班师回建业,召孙权到行在,兄弟俩谈了一次。具体谈了些什么,没有外人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孙权随驾回京,主持编纂春秋以来战史。初步估计,需要三年左右。

——

八月,孙策返回建业。

孙策下诏,召集三公九卿、内三院商讨政务,主要针对建国以来的政务、军事得失进行研讨,调整大政方针。随着秋收结束,各郡县的上计吏陆续赴京,参与研讨,献计献策。

很快,孙策公布了对蜀国君臣的安排。

曹操为谯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驻京师,奉朝请。入职枢密院,为祭酒副。

曹昂为卫将军,统兵千人,属中军。

陈宫为蜀相,封雁鸣亭侯,食邑两百户。

曹仁、曹洪等人皆得封侯拜将,食邑三五百户不等。

相比之下,益州籍的文武收获寥寥,资格最老的张任、严颜位不过偏将军,黄权、狐笃等人只是校尉、都尉。消息一出,益州人勃然大怒。他们不敢非议朝廷,却对曹操父子恨之入骨,大骂他们坑了益州人。

有人当众扬言,要刺杀曹操,为益州枉死的百姓报仇。

曹操称病不朝,闭门谢客。

曹昂上书自免,请求回府保护家人,被孙策严辞否决。无奈之下,曹昂只得委托曹真、曹休保护曹操。其实建业城的治安很好,所谓刺杀曹操也只是嘴上说说,实施难度极大,尤其是曹操闭门不出的情况下。只是这种被人盯着的日子实在不好过,曹操明知孙策在整他,却无可奈何。

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半年多。

——

大吴十年,三月初二,上巳节的前一天,曹操正在院子里望天,曹真来报,陛下驾临。

曹操吃了一惊,盯着曹真看了又看,确认曹真不是开玩笑。

曹真哭笑不得,正想解释,门外响起爽朗的笑声,孙策大步走了进来,挥挥手,示意曹真退下。曹真不敢怠慢,躬身施礼,退了下去。

孙尚英闻讯赶来,向孙策行礼。孙策和她寒喧了几句,又和曹琬聊了聊,也让他们退下了。

“曹卿,过得还好吗?”孙策笑眯眯地看着曹操。

“好得很。”曹操一摊手,故作潇洒。“赖陛下恩赐,衣食无忧,儿孙绕膝。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人生至乐,不过如此。”

“当真?”

“陛下面前,岂敢虚言,句句属实。”

孙策微微一笑。“还是袁将军说得对,你嘴里没真话。”

曹操不以为忤,大笑道:“陛下,你说的那个袁将军也没几句真话。”

“你小心些,也许他半夜就来找你理论。”

“臣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敢来。”

面对脸皮超厚的曹操,孙策倒也没什么办法。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封文书,递给曹操。曹操接过,却没有立刻打开,疑惑地看着孙策。

“陛下,这是什么?”

“玉门军报。”

“玉门?”曹操眉头微皱,打量着手中的军报。“陛下,臣对玉门事务一无所知,怕是不能给陛下任何有益的建议。”

“不要急,先看看再说。”

曹操没有再推辞,打开军报看了一遍。军报的内容并不复杂。

不久前,赵云出居延,与刘宠、牛辅合兵出击,大破鲜卑。这一战总体而言,战果甚佳,但刘宠的收获却不大。一是他本人年纪大了,不太适应长途奔袭的劳累,跟不上赵云、牛辅等人的节奏。二来他麾下的刘氏子弟大多从小骄生惯养,如今形势变了,他们不得不自力更生,虽说努力,毕竟不如那些从小习惯了辛苦的士卒耐战。

一场大战,刘宠收获不多,损失却不小,意识到玉门督这个责任对他来说太重了,上书请旨,要求致仕归老,请朝廷别派能将。

曹操看完,疑惑不已。“陛下以为臣可任?”

“你觉得呢?”孙策打量着曹操。曹操今年五十一,但身体很好,可能和他这十几年一直猫在益州,没有经过太多的恶战有关。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比历史上活得更久一些。

曹操沉吟不语。他的确心动,但是玉门太远了,他又这把年纪,去了还能不能回来,他心里没底。

孙策又道:“曹卿知道朕与刘宠的约定吗?”

曹操摇摇头。

“朕与刘宠约定,十年之内,玉门之外由他做主。十年之后,他需要迁徙到葱岭以西。当然,在他向西迁徙的这十年内,朝廷会尽力协助他,为他提供粮草、军械,丝路上的利润也会优先供应他,让他能养活自己。按照计划,如果可能,三十年后,他可以在葱岭以西再建刘汉。”

曹操很惊讶。“再建刘汉?”

“天下很大,百年之内,不可能尽为我大吴所有。与其留给蛮夷,不如给刘氏一个机会。当然,朕只提供机会,不保证他们一定能成功。”

“三十年后,刘汉若能再兴,谁为天子?”

“如果一切顺利,十年后,朕会将叔同之子送到西域。”

曹操略加思索,一口答应。“臣愿去。当初臣便立志为朝廷荡平凉州,封侯,拜征西将军,如今蒙陛下恩赐,一偿所愿,岂能推辞。与其将这十年荒废在建业,不如去西域一搏,报献帝知遇之恩。纵使马革裹尸,也不枉此生。”

孙策早就知道曹操会答应,放声大笑,调侃道:“这时候不说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了?”

“臣此去,要读天地之书,射西北天狼。”曹操也放声大笑。

——

三月末,曹操起程西行,远赴玉门,曹仁等人随行。

诏书公布后,刘巴主动请缨,愿与曹操同行,一起去西域打拼。

益州牧荀彧、蜀郡太守陈宫收到消息,也上书请诏,请求随曹操西征。

孙策一一应允,置酒为曹操壮行。

曹操一路西行,队伍不断壮大,不少心念汉室,或者自觉在新朝难以出头的人纷纷加入曹操的队伍,想去西域一展身手,赌一个前程。

——

《大吴通鉴》节录:

大吴十一年,经过一年多休整的五大都督再次起程,向外开拓。

大吴十二年,安南大都督太史慈平定日南,建安南水师。安东大都督甘宁以夷洲为基地,乘船入海,东南行二千里,所过屠戮。

秋,长沙王孙权主持修纂的战史完成,共三十卷,五十余万字,图文并茂,深受欢迎,被列为各地讲武堂必读书目。孙权因功,转东瀛王,统兵八千,由三韩渡海,入东瀛邪马台国,其妻巫山神女与倭女王卑弥呼斗法,不分胜负。孙权遂以立足东瀛,其余小国不服,孙权麾兵征讨,各有胜负,连年不休。

大吴十五年,天竺大都督周瑜平定掸国,观海赋诗。

大吴十六年,迁都洛阳,建五京。以洛阳为中京,建业为南京,蓟为北京,东海为东京,长安为西京。

大吴十八年,天竺大都督周瑜饮马恒河,传檄而定天竺全境。

大吴十九年,安东大都督甘宁征服爪哇,因杀戮过重,蛮夷反叛,甘宁受伤,不治身亡,夷洲以外皆反,东南开拓受挫,引发争议,并形成一个全国性上书议政,史称爪哇大议。

大吴二十年,帝命右都护孙翊统兵出征,并以朱桓接任安东大都督,水师五万出征,平定东南叛乱。

夏,曹操出葱岭,与贵霜战于两河之间,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冬,请诏立汉,为吴西藩,史称季汉,汉献帝子刘冯为帝,曹操为大将军。

大吴二十五年,立皇嫡子孙绍为太子,前首相张纮为太傅,前御史大夫钟繇为少傅。

同年秋,帝出海,到爪哇,与右都护、爪哇王孙翊会。

大吴二十七年,帝巡天竺,与天竺大都督周瑜共叙当年事。

大吴二十八年,左都护孙尚香出葱岭,与季汉联兵。

大吴三十年春,左都护孙尚香与帕提亚二十万战于咸海西岸,对峙半年。秋,汉大将军曹操奔袭帕提亚蛮夷义从,子曹彰先登,焚其辎重。帕提亚军乱,孙尚香趁势进兵,火烧连营,斩首七万。

帕提亚崩溃。

大吴三十五年,东瀛王孙权遇伏,临阵战殁,子孙登请诏内附。

秋,皇长子、征东大将军孙捷率部东征。冬,以水师五千大破倭兵于大海之滨,筑城,为东京。

大吴四十四年元旦,帝传位太子,乘巨舟出海,不知所踪。

(全书完)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