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彼此
小说网..,最快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时隔一年有余,再次见到卫觊,荀彧感慨万千,当年在长安城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听完卫觊的讲述,荀彧思索片刻。“既然蔡大家不计较,那你们的性命就算保住了。不过伯儒啊,你也别期望太高,吴国自有制度,像你这种战败而降的能保住性命就是最好的结果,家宅、田产怕是要不回来了。我可以给辛毗写信,让他照顾你们一些,不要吃太多的苦头,但仅限于此,无法做得太多。”
卫觊不死心。“多谢荀君援手。我是真心知错了,能否请荀君转告吴王,给我一个当面请罪的机会。”
荀彧抚着胡须,摇摇头。“伯儒,你想当面请罪,自然是好的,不过不是现在。”
“那我现在该做些什么?”
“在建业住下来,找个事做,顺便看看吴国的新政。你一路匆匆赶来,怕是没心情细细看沿途的风景。如今到了建业,安心住下来,四处走一走,对你有好处。”荀彧探身过来,拍拍卫觊的手臂。“伯儒,君子之泽,三世而斩,长平侯之后,河东卫氏已经没落数代,你少年早成,才学过人,通晓典章制度,又有一手好书法,只是时局动荡,未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如今大吴新建,如朝阳东升,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你留下来,会大有用武之地。”
卫觊一声长叹。他虽然年长荀彧几岁,却对荀彧一向敬重,荀彧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也只能照办了。非要面见孙策,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门路,就算见了又能如何?
荀彧给辛毗写了一封信,请辛毗照顾卫觊的家人,卫觊便在建业住了下来,暂时就借居在荀彧家中,白天在市井闲逛,晚上协助荀彧处理一些事务。他的书法很好,帮荀彧抄写文稿。过了几天,荀彧写了一封奏疏,请卫觊誊写清楚,送入宫中。
荀彧本人的书法也不错,很有特色,孙策并不陌生。一看到这份由卫觊誊写的奏疏风格迥异,便意识到荀彧另有用心,将在宫里当值的荀恽叫来一问,便什么都明白了。
他没有找卫觊来问。既然蔡琰本人不想追究,他也不必大动干戈,反正安邑卫氏已经残了,多杀几个人也没什么意义,让他们劳动改造更能教育人。荀彧让卫觊在建业住着,想来也是这个目的。之所以没有正式举荐,也是为了避嫌。不得不说,这些世家子弟都是人精,从蔡琰到荀彧,做事都滴水不漏,没什么可让人非议的地方。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反倒落了下成。
孙策给吕蒙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切实执行相关政策,不得虚以委蛇。
大半个月后,吕蒙送回消息。在他的亲自监督下,河东的相关事务基本处理完毕,眼下春耕结束,正趁着短暂的空闲进行户口登记。裴潜、卫觊等人都有附逆的劣迹,战败而降,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绝大部分田产、宅中引用《太玄经》的痕迹,为国渊提供了思路。
看完卷宗后,孙策与郭嘉商量,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法正主动挑衅,不能不予以回应,新仇旧恨一起算。郭嘉建议,增派人手,收集益州的情报,具体的事务由钟繇负责。钟繇法家出身,熟悉这一套操作手法,对付法正绰绰有余,又与辛评等人有旧,可以择机施以反间之计。凡是情报,都需要明暗两手,除了增派暗桩之外,还需要一个明的使者,郭嘉建议由卫觊出使益州。卫觊新降,地位不高,不会引起曹操的重视,但卫觊曾在长安朝廷尚书台任职,人脉很广,他去益州可以联络对曹操不满的人,进行游说离间。
听完郭嘉的计划,孙策拍着郭嘉的肩膀笑道:“奉孝,做军情祭酒比军师祭酒如鱼得水吧?”
郭嘉哈哈大笑。“不瞒大王说,臣对这军情祭酒钟意已久,本来是打算自荐的,只是有所顾忌,不敢太直白,免得被人笑话。”
“你顾忌什么?”孙策笑道:“奉孝,这可不是你的作风。”
“江湖朝堂,都有不得己处。大王尚且如此,何况是臣,彼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