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策行三国 第1894章 大目标

大目标

孙策对个人品德一向不敢期望过高,尤其是对政治人物。

倒不是说心理阴暗,不相信有好人,而是他相信政治首先是妥协,绝不是某个人道德高尚就能独挑大梁的,君子在野时可以特立独行,穷居陋巷,不为世俗所污,但他投身政治时就必须与人打交道,个人品德影响有限,归根到底还是要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诉求才能做成一些事,希望别人都和他一样餐风饮露是不太现实的。

杨震拒金,首先是有人送金。羊续悬鱼,也是因为有人送鱼。

周瑜可以不介意为他人做嫁衣,别人呢?

更何况以他对周瑜的了解,周瑜绝不是那种谦虚淡泊的人。他有风度不代表他没有功业心,恰恰相反,周瑜是一个功业心非常强烈的人。

“公瑾,这是谁的方案?”

“臣的。”周瑜说道:“虽然有公达等人参谋,但决定是臣所为。”

“继续。”

周瑜看看孙策,想了想,又笑了一声,只是笑容有些落寞。他转身看着远处烟波浩渺的彭蠡泽,剑眉不经意地颤了颤,眼神中多了几分凝重。他轻拍着栏杆,似乎有些犹豫。孙策也不着急,耐心地等待着。他需要周瑜给他一个充足的理由。

“益州之功虽大,不足以酬大王赏识。”过了好一会儿,周瑜才缓缓地说道:“蒙大王不弃,擢臣为九都督之首,臣感激不尽,敢不竭死力以报大王?益州虽大,对大王却不及幽州重要,且益州易守难攻,耗时必久,损失必大,臣亦无法像太史子义一般摧枯拉朽。既然如此,倒不如再等等。”

孙策释然。周瑜虽然说得很克制,但这个理由却符合他本人的性格,像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以周瑜的身份和教养而言,如果不是对他足够信任,引为知己,绝不会说这样明显带有意气之争的话。

周瑜是他最亲近的朋友,基本稳定,丹阳的战事也接近尾声,贺齐、祖郎不能闲着,孙策要给他们安排新的任务。之前就曾计划让他们与周瑜一起开辟江南战场,后来因为公孙瓒战死,幽州战事提前爆发,这才耽误了。如今孙策称王,后方基本稳定,这个计划就再次提上日程。

经过反复商议,孙策转贺齐为武陵尉,祖郎为零陵尉,皆由周瑜节制,以一年为筹备时间,内修战备,外侦敌情,在适当的时候发起攻击。他估计朝廷也就能忍一到两年,说不定还会更快一些。

考虑到江南多山多水,骑兵用处不大,孙策没有给他们安排更少骑兵,也没有增加兵力,倒是让他们精选士卒,强化训练,尽可能减少后勤负担。为此,他将亲自坐镇长沙,以洞庭湖为枢钮,筹建运输网络,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并抽调人手,组建木学堂,专门为山地战打造趁手的军械。

“夺取益州南部只是小试牛刀。”孙策对他们说。“翻山越岭,直抵大海之滨,才是你们的最终目标。”

周瑜三人躬身领命,意气风发。

——

扞关。

曹操背着手,在江岸来回踱步,溅起的江水打湿了木屐,湿透了足衣。

江水滔滔,滚滚东流,涛声隐隐如雷。大小船舶到此,速度蓦然加快,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即使隔着很远也能感受到船夫们的不安。

曹操的心情也很紧张。

孙策离开了秣陵,移师柴桑,究竟是何用意?原本负责整个荆州的周瑜改驻江陵,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压力,现在孙策亲至,他不能不考虑孙策逆流而上,强攻益州的可能。

虽然看起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孙策这些年的战绩已经证明了一点,他总能出奇制胜,把别人看来不可能取胜的对手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不翻身。

徐荣如此,袁绍如此,公孙度也如此。

三峡虽险,也难保万全。当初吴汉击破公孙述不就是逆流而上?孙策的水师比吴汉的水师更强,楼船更大,优势也更加明显。

戏志才坐在更远处的车里。虽然天气很热了,戏志才却还是穿着厚厚的冬衣。他面容消瘦,眼窝深陷,不停的咳嗽,只能用手帕捂着嘴,掩住撕心裂肺的咳嗽声。

曹操很后悔。戏志才去了一趟交州,身体更差了。医匠说,这是中了瘴气,只能静养。但戏志才静不下来,益州的形势太危急了,他放心不下。回到成都之后,他就重新接管了细作营,每天大量的情报分析就让他疲惫不堪。

原本这些事是交给辛评处理的,但辛评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如戏志才太多,戏志才很不满意——在这方面,戏志才的眼界很高,能让他满意的人不多,就曹操所知,大概只有荀攸一人,就连孙策身边的郭嘉都略逊一筹。戏志才曾说过,郭嘉长于细务,昧于大局,眼界不够开阔。

曹操觉得他意有所指,嘴上说郭嘉,其实说的是法正。戏志才对法正的观感不好,说他急功近利,投机心理太重,不够理性,去年的下辩之败便是明证。

这次到扞关查看防务,了解荆州动静,戏志才就不放心法正,一定要亲自走一趟,搞得法正很沮丧,气氛也有些尴尬。

“主公。”站在一旁的法正忽然提醒了一声,伸手指向远处。曹操顺着他的手向远处看去,只见一条小船逆流而上,正向岸边驶来。船头站着一人,手里举着专用的小旗,示意过往的船只让路。

这是打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

曹操回头看了一眼,戏志才也看到了,正倚着车窗向这边看。法正面无表情,只是眉心轻蹙。曹操暗自叹息,他理解法正的心情,却不知道怎么安慰法正。其实何止是法正,就连他自己都被戏志才多次严厉的批评,一点面子也不留。

汝颍名士嘛,一直就这样,戏志才只不过更出格些罢了。

小船靠了岸,尚未停稳,斥候就纵身跃下,涉水上了岸。他深身湿透,脸色苍白,走路也有些打晃。“主公,荆州急报。”说着,从怀里取出一根铜管,双手奉上。

曹操接过铜管,取出小刀,刮去上面的封蜡。铜管密封得很严实,里面的纸一点也没湿,曹操取出纸,展开一看,顿时眉心紧蹙,抬头看了法正一眼。

“孙策移师荆州了,水师进驻洞庭,将于端午举行赛舟之会,祭祀屈原。”

法正哼了一声:“虚张声势罢了,主公不必担心。”

曹操没吭声,转身上岸,向马车走去。他站在马车旁,将情报看了一遍,然后隔窗递给戏志才。戏志才看了一遍,闭上眼睛,思索了片刻,又睁开眼睛,看着远处的江水。

“主公,虚虚实实,不可不防。”

“志才觉得孙策可能逆流而上?”

“虽然可能性不大,却并非完全不可能。”戏志才轻声叹息。“我听说黄月英又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楼船更快了,赛舟之会很可能是新船下水测试。”

曹操忍不住骂了一句。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