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喜上眉头 937 喜事近

937 喜事近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喜上眉头正文卷937喜事近大国师入宫动用邪术刺杀皇上,当场被禁军诛杀的消息,风一般在民间传开了,引起了一番大震动。

在百姓们的震惊还未来得及消退之时,大永昌寺内的僧人已经招认了继晓诸多罪行。

那些僧人,其中有中蛊之人,已由田氏暗中替他们解了蛊,再以各自罪责轻重论处。

也因此,他们几乎知无不言。

包括近些时日以邪术控制百姓,致使百姓发狂胡言自尽,与护城河河水变红等事的内情——

甚至还有继晓以活人性命练邪功的事情——经衙门初步对照,那些枉死之人的身份,与城中及附近县镇上这些年来失踪之人,有些已经对上了号。

如此之下,有些苦主过分悲痛愤怒,寻不到已经身死的继晓,便跑去了大永昌寺大闹。

苦主们如此遭遇,为免再引起民愤,官差们也只能尽量多劝一劝,而不敢强行将人驱逐。

然而这带来的却是越来越多或明或暗受过继晓迫害之人或其家眷、乃至单纯只是被蒙蔽欺骗了感情的寻常百姓,都去往了大永昌寺聚众闹事发泄。大骂“妖僧邪术”、“此庙害人不浅”,致使许多原本无辜的僧人也受到了牵连。

最终朝廷选择闭了大永昌寺的门,不再受香火。

由程然负责对苦主的抚慰补偿,也很快都落实了下去。

养心殿内,尚在养病的昭丰帝听得陆塬禀来的各处消息与百姓议论,不禁沉默良久。

百姓们骂得皆是蛊惑世人的妖僧,可他这个皇帝呢?

他也被蒙蔽了。

可与其说是被继晓蒙蔽,倒不如说是被自己那渴求长生成仙的念头蒙蔽了双眼。

这几日来,他服着太子送来的解药,偶尔同无名大师探讨佛理,头脑随之清明之余,也渐渐想了许多以往不曾细想过、或是说下意识逃避的那些问题。

如此过了十余日,谢迁回京了。

一同被押回京中的,还有云氏商号的大东家云渠等人。

很快,云氏与继晓勾结、密谋造反的消息震惊了大靖上下。

继晓已经伏法,云氏商号账目造假私造兵器的实证也已被谢迁掌握。

而被押解进京的路上,与谢迁聊得极投机的云渠眼见没了活路可走,倒也痛快,将一切罪责皆招认了。

理所当然地,也供出了古朗之。

云渠此人工于心计,这些年来与古朗之来往,手中握有不少密信与铁证。

昭丰帝下了旨,着锦衣卫立即将古朗之缉拿入京。

然湖广之地的锦衣卫接到圣谕赶至古府之前,古朗之却先一步服毒自尽了。

只留下了一众家眷哭啼辩驳声称毫不知情。

扎根湘西之地多年的古家,一夕之间轰然倒塌。

继晓的案子,可谓牵扯庞大,许多罪行与相关官员势力等,皆需要一一深挖细审。

昭丰帝借着养病为由,干脆彻底甩了手,将一切事情扔给了太子。

可他病养好了之后,却也没闲着。

头一日下了床走动,程要一步步往下走——这般耽搁,既安何年何月才能娶上媳妇?”

要知道,她比起老姐妹们,已经落下一大截了!

再这么折腾下去,她究竟还能不能抱得上重孙子了?

昭丰帝听得惊诧又恍然。

合着母后在意的竟是这个?

“横竖如今政事也是太子在打理,你再忍上一年,又有什么紧要?”老太后转而耐着性子劝起儿子:“全当是为了哀家——”

昭丰帝闻言,叹了口气,面上流露出淡淡地痛苦之色。

“母后当知儿子求道心切……”

老太后气得想要一耳光甩过去,然而却慈爱地笑了笑,拍了拍老儿子的手,道:“哀家知道……只要你以后修的是正道,哀家也会赞成你的。”

这里的赞成,自然不能是口头上的赞同。

昭丰帝的痛苦之色这才减轻些许。

“那……朕便听母后的。”

咳,毕竟多座金山多条路嘛。

接下来的日子里,先前被召去议事的那些大臣们背地里不禁失望地犯起了嘀咕。

怎么没动静了呢

难道是他们的态度表现的不够明确吗?

……

这一日,小时雍坊里有一件喜事。

谢迁登了定国公府的门下了聘。

前院里一派热闹景象,徐婉兮呆在自己院中,一颗心七上八下地跳着。

这人才回京不过短短半月而已,且成天忙得昏天暗地……然而刚回京的笑意温和:“原来这位便是白公子,娴儿时常同我说起你们幼时的趣事。今次一见,果真气度不凡。”

白景思心神微微一滞。

再看向张眉娴,四目相对,只见她温柔地笑着,道:“是啊,幼时的事情,我都记着呢。”

白景思缓过神来,爽朗地笑了两声。

“我倒是忘得差不多了。”

有些东西,早该忘了。

“但真要论起来,日后孩子还当称我一句白家舅舅的。”

这不是客套话,是真要喊他舅舅才好。

如今他喜欢热闹,也有机会享受热闹了。

而从前,他不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机会。

几人说着话,一同向热闹的前厅走去。

张眉娴的孩子,出生在次年繁花似锦的深春四月。

孩子刚满三月大的时候,还且只是个懵懵懂懂,听不懂半个字的小肉团子。

然他家母亲也不在意,近来总是边晃着他的小床,边同他笑吟吟地念叨着:他那位常爱戳他脸颊的二姨母,就快要大婚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