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科技之锤 474 滚!

474 滚!

,科技之锤

宁为发现老外特别喜欢把好人两个字挂在嘴边,这大概是还没入乡随俗。毕竟在华夏“好人”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宁为自觉当不起。

但这件事上,宁为是真打算做一次好人,当然纯粹是站在道义的层面。

天赋人权本就是西方资义定下的规则,科学无国界也是那边的人喊出的口号,宁为觉得自家实验室的操作完全是在对方制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怎么就能这样莫名其妙的限制人员正常流动呢?!

这很无理,且不科学,还大过年的给人添堵,不能惯着。

更让宁为为这些科学家感觉不值的是,那帮资本家太欺负人了。

学费每年涨百分之五,教授工资才涨百分之一,这能忍吗?宁为头上可也顶着教授的头衔,更是带过本科的,一位教授每年起码要带数十个学生,如果是负责公共大课教授甚至要负责上百个学生,虽然很多时候可以由研究生代劳,但还是要有所付出的。

在宁为看来这也就是西边那些人欺负这些教授们比较要脸,不太好意思跟着一帮人一起上街去呐喊,于是得着劲欺负,这显然不行。最重要的是这帮人不讲人权啊!

哪怕只是站在正义的角度,也要对这种蔑视人权的做法予以批判。

挂上电话之后宁为便陷入沉思。

实现他宏观上的构想对于有着基本科学素养科学家的需求还很大,如果大批的人才被限制,意味着科技革新的时间线将向后推移,这是他不能忍的。

尤其是在实验室多了上百位物理学家之后,三月早早已经总结出了这些生力军对于整体实验环境的改变。怎么说呢,这些国外来的物理学家跟数学家要比华夏本土的专家跟教授思维更为开阔,尤其是有了三月的辅助之后,更敢于追求一些脑洞大开的创新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

华夏本土的科学家则表现得更为稳重,偏向于使用已经被证明成熟跟可靠的方法来进行计算跟研发,更厌恶风险。

国外来的科学家往往根本不关注资源利用率这种东西,浪费了也半点不心疼;华夏本土的科学家相比起来要节俭许多。两边结合起来,再加上有三月进行综合判断,往往能让效率最大化。

所以最理想的人员构成是,起码还要引进上千位有能力的国外科学家跟本土的科学家一起参与到这个有史以来对人类文明发展最为重要的大型综合性基础研究项目之中。

现在闷声慢慢找人过来似乎已经行不通,那就不如大张旗鼓的招人了。现在整个项目组已经有一百多位国外友人奋斗在?还有诸如费米奖、赫兹奖、普朗克奖、沃尔夫奖?平台啊,露西!想想三月吧,你现在研究的东西,有了三月是不是方便太多了?效率是不是大幅度提升?他们用的到吗?”

“这……”

“为什么這啊,那啊!露西·羅恩,你還没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吗!跟钱不钱的有关系吗?我们正在讨论的是关于生而为人的尊严、自由这样严肃的话题!如果你都不愿意发声,谁来为那些希望能换个地方以获得更多资源跟未来的教授们说话?哪怕不是来华夏,是去印国、去岛国就能被限制了吗?凭什么这些教授的自由意志要被限制?”

在宁为斩钉截铁,理直气壮的话语中,露西·羅恩感觉她快被说服了。

起码宁为的言辞跟她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没有出入。虽然她很清楚宁为的目的没那么单纯,但人当然应该有选择在哪里工作生活的权力,这本就是写在宪法中的,更是她从小到大一直接触的理念。

“我需要求证一下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当然没问题,这是卡特教授的电话,如果你需要证据的话,我还能提供更多的电话,甚至过些天我可以带你去基础实验室那边看看,你可以听听那些来到华夏工作生活的教授们的想法!我知道,你可能对我有诸多误解!但请你仔细想想,我对你的不满大都只是单纯针对你的智商,我何曾对你的品格有过质疑?这也是我来找你率先发声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相信,在道德准则层面,我们都是高于平均线的!”

显然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对面女人敏感的神经,露西·罗恩怒视着宁为,抬起手指了指大门方向:“滚!”

“不送!”

……

“可可,快跟露西阿姨说再见,我们要去田伯伯家了!乖孩子,千万别跟露西阿姨提过年红包啊,她是外国人,不兴这个……”

7017k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