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雪上加霜
这时期拥有迷之自信的韩琦在战略上有绝对的疏漏之处,不过好在他不是昏官,在一些细节上倒是没有落后。
这时期京城上四军各部的政策全面收拢了,进行了严管和集训。不得随便请假,不得离开军营逛窑子,不得喝酒,每天早晚点名,训练强度和巡逻强度翻倍等等等,各项政策哪怕有很大损耗,但理论上做了好过不做。
与此同时一直悬而未决的禁军换装政策,也在辽国集结军队的压力下被动从上四军开始了。
枢密院分别从工业司国企、曹集、叶庆华的工厂,密集性下了新式装备燧发枪和战术背心的订单。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尝试,暂时规模有限。因为老装备的处理,新装备拨款等等问题,在朝廷层面依旧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三司没有主政的现在。
就此一来汴京几大校场已经爆满,训练强度的加剧、让各军预约校场都要排队。
这些军官僚么也真的是够了,像是没有校场就不能训练一样。为此大雱没事的时候,也喜欢跑去最近的捧日军校场看这些大头兵训练。
“上刺刀!”
捧日军接受的事。
但皇后不是皇帝,韩琦也不是没威望容易被唬住的小年轻。如果韩琦仍旧固执,在这太子登基前夕、拒不接受皇后干涉,相互开始打对台的话,那么大宋就真的药丸,政治立马就陷入分裂。
所以只有继续隐忍,不到最后时刻、王雱不想和赵宗实打对台,不想把老韩琦的一生否定。
因为一但煽动皇后介入就再也没有转圜,韩琦只有两条路:退让或硬顶。
选择退让当然就过去了,但他若以首相身份不接受皇后建议、开始打对台,那么不是输就是赢。输的一方不在是执政失误那么简单了,那会整个一生都被全盘否定,谋逆的名声都有可能套上。
这不仅仅是针对韩琦。对大魔王也一样,对皇后也一样。走到那步就是成王败寇。
皇后毕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老赵的正妻,赵宗实的养母。大雱是老赵的宠臣,带领大宋走出黑暗的人。要说这个组合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当然是有的。但另外一边韩琦是首相,他的人格被很多人认可,赵宗实也是真真实实老赵封的太子,这组合当然也有天然的正义性合法性。
所以即便韩琦赵宗实占优,但优势也有限。这点优势不足以弥补失败后的代价。
如同这两组合一开怼,韩大脑壳输了就是罢相,赵宗实太子被废是板上钉钉的。
老赵钦点的太师和皇后若在国家危机状态下认为不适合,只要不是自立,挑选其他更适合的赵家血脉上台当然合理合法。这就是在包拯手里都判不出花样来。
但反过来,老赵钦点的首相和太子若打赢了,对立面当然就有“颠覆大宋”的嫌疑。
政治就这点事。不到万不得已王雱只得忍,始终不主张曹皇后出面干政。在法理上、曹皇后现在已经可以干政了,只要最高大法官欧阳修一点头或者默认,就可以正式进入临朝称制的形势。
但王雱现在不讲法理、一直从人情道德上劝阻皇后娘不要激化,给大宋、给赵宗实一定的余地和空间。要走这步的话,又面临和欧阳修、东京留守张方平过招,更把局面复杂化。这样的内耗就足以拖死大宋,因为这就叫并发症,且处于大宋患“肺炎”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