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27 南洋勾吴
建隆五年,渤泥洲,朝晖城。
这座坐落于渤泥洲北部的城市,乃是大汉帝国勾吴国都城,是当下渤泥洲内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汉文明在渤泥洲内的传播中心。
早在开宝中后期,汉人的足迹就已经遍布渤泥岛沿海周遭,并建立了大小不等的贸易点,坤城就是最早的一批的汉人聚居点。
不过,那时帝国的经营重心在南北金洲与爪哇,对渤泥岛只是简单关照,因此汉人在渤泥洲上的发展,处于一种相对缓慢的态势,对洲内土着邦国渤泥国很谨慎,往来频繁的汉商常互赠礼物以维持关系,对土着的贪婪袭击,也只有基本的扞卫抗击,少有扩大事态。
随着刘昀、刘淳、郭良平率海陆大军南下,灭三佛齐,平定爪哇,世祖皇帝大封南洋,汉军的舰船与军队也。
开国之初,除了封赏功臣之外,刘文渝还将渤泥城更名为朝晖城,取吴公刘晖名字中的那个晖字,也是对新吴国公国的美好寄望。
不得不说,新吴公国在南洋的拓殖建立,其过程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基本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大汉封国从无到有的过程,绝不是中央朝廷一道金册册封就完事的。
到太宗驾崩,康宗继位,刘晖晋吴王,封国也跟着升格成为王国,在朝廷国书上,记为“勾吴”,当然在民间与南洋地区也多呼之为新吴。
也有称之为北吴的,因为吴国的主要领地范围在渤泥洲北部,同时在东北、西北部沿海各据一部分土地城镇。至于渤泥洲其他区域,则分别为刘淳建立的雍国以及刘晗建立越国所占领。
等到刘文济继位,从康宗时代便一直以王太子身份统治吴国的刘文渝,终于熬死在太和楼弹了二十年琴的老父刘晖,成功转正,继位称王,那时,他也已经四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