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旅途13
在荆湖南道,如欲看开宝盛世之气象,长沙府便能满足所有需求。而老皇帝大概也是在连日累月的巡视、调研中累了,身心俱疲,到长沙府后,精神甚至都有些恍惚,乃至忘却自己南巡的初衷是为何,继续走下去,都更像是在完成一个脑海中形成的执念,寻求念头通达,心情舒畅。
因此,在荆湖北道时,老皇帝又是乘船又是坐车,把江陵、鄂州、岳州这三个湖北发展最好的城市巡视了一遍,还进行了一些政治活动,等到湖南老皇帝基本上就待在长沙了。
并且,除了对长沙学政、湘江学派表现出特殊兴趣与关注之外,再没有什么大事动作,如果不算布政使郭信被撤换的话。
新任的湖南道布政使,也已定下,由工部尚书郭贽调任。郭贽也是开宝众臣中的佼佼者了,开宝时代,聚精会神地翻看着,嘴角则噙着点笑意,就好像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般。
这是来自皇城司张彬上呈的密奏,内容是有关留在江陵善后的一些情况。在老皇帝出巡途中,各方面的消息情报都在往老皇帝这边汇集,包括西京洛阳朝堂那般,朝廷局势,国家大政,尤其是太子动向
关于二皇孙在善后事宜上的处置,此前已经有很多汇报,在具体事务上,老皇帝也没那么感兴趣,甚至于结果,老皇帝也不算关心。
他真正观察的,显然是两个皇孙的做事表现,而手中奏章报告的,则尤其引起老皇帝注意。上边说,两位皇孙在江陵府起了冲突,刘文涣甚至找上门大吵了一架。
具体原因则在于,刘文济对犯罪官吏的清查一丝不苟,但在某些人物的处置上,与刘文涣整顿安抚对象上有了重叠,对于这部分人,刘文济自是按照圣意,一板一眼地判罚,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但是刘文涣认为,没必要一杆子打死,在他向下发话的前提下,刘文济这么做,有拆他台的嫌疑。甚至于在刘文涣亲自找上门求情之后,还是固执己见,这就彻底惹恼了刘文涣。
你奉圣旨办差,我奉的又何尝不是诏命,祖父圣意是你刘文济一人解释的吗?这大概是两兄弟之间,头一次发生激烈的碰撞,最终的结果,刘文济没有一点服软,面对谁都是一副遵循圣意的态度。
老皇帝看完汇报,嘴角的笑意逐渐收敛了,直到消失无踪,良久,方才放下这道奏章,朝胡德招了招手。
“官家有何吩咐!”胡德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老皇帝身上,见状,赶忙凑上前来,弯下身体。
老皇帝沉吟少许,吩咐道:“派人传诏,让文涣、文济来广州,至于手头事务,交给张知白与呼延赞!”
“是!小的立刻着人传诏!”胡德应道,心中莫名一松,原来就是这事
吩咐完,老皇帝又拿起奏章研究起来,眼睛在册页上,但魂早就飞远了。
就是老皇帝自己,也难评价,两个皇孙在江陵的碰撞,对大汉帝国是否会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