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锦衣状元 第965章 一人选一个

一人选一个

一人选一个

京城,翰林院。

此时翰林院高层,正在开一次内部会议,三名侍讲学士,以及两名翰林学士,加上一名詹事府詹事,共六人参加这次会议。

其中最年轻的就是刚升侍讲学士不久的杨慎。

詹事府詹事贾咏,系从吏部左侍郎位置上调任。正德年间他曾长期以南翰林院侍读学士之身掌翰林院事,并拜南京国子监祭酒,在南直隶可谓桃李满天下,影响深远。

一旁的翰林学士丰熙不由问询:“不知礼部右侍郎的人选,朝廷可有定下?”

早前有传闻说贾咏会出任礼部尚书,但因为礼部如今涉及大礼议的问题,贾咏并非是议礼派中人,所以并未入皇帝的法眼,反倒再次回到翰苑体系。

吏部掌握官员升迁,左侍郎身份极为尊崇,詹事府詹事虽然同为正三品官职,但如今皇帝并无子嗣,所以更多是虚职。乍一看,贾咏属于贬斥,但实则詹事府詹事具备入阁的资格,或许用平调评价更为妥当。

由于贾咏长期在吏部为官,对此最有发言权,他摇摇头道:“尚未明确,或再廷议遴选。”

丰熙微微颔首,看了看一旁的石珤。

石珤之前曾兼任詹事府詹事,现在位置让贾咏占了去,就此成为空头的翰林学士,因为他先前贵为吏部尚书,如今就算吏部左侍郎出缺,却轮不到他头上。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石珤进位为内阁大学士,要么退下去,已没有都举荐出来,而这二人本来应该是杨慎举荐才对。

他一次举荐俩,并不是有意坏规矩,显然在他们另一次内部会议中,都觉得杨慎应该会在二人中举荐一个,谁知道杨慎不按套路出牌,举荐了朱浩,而贾咏不得不把商议中最后的两名人选全都说出来。

石珤作最后的总结陈词。

“若是翰苑中真要选新的侍读、侍讲,便在这几人中,到时我会代表翰林院,将几人一并向上推荐。若是朝廷再要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恐怕非我几人所能议定,那就要看廷议结果如何。”

到学士这级别,翰林院内部的小会没有任何决定权。

就算是选侍读和侍讲,翰林院内部选出来的几人,也只是作为“备选者”,最后选谁,还要看皇帝的意图是什么,但要是皇帝不苛求的话,这么举荐上去,有很大概率直接获批。

当然也不可能举荐的数量正好跟缺口吻合,那就要看谁更得高层欣赏。

……

……

杨慎离开举行会议的房间,回到自己的学士房时,余承勋和叶桂章按时到来。

杨慎还在生闷气。

“用修,先前几位学士找你,所为何事?”余承勋问道。

杨慎冷冰冰道:“他们是学士,我便不是学士吗?”

“这……”

余承勋听出杨慎满腔的火气。

这说明杨慎在那几位面前碰钉子了。

杨慎道:“翰林院备选侍读、侍讲,让一人推选一人出来,你们二人皆都在列,还有……敬道。”

余承勋和叶桂章一听,心中自然是大为欢欣鼓舞。

但他们还不能表现出惊喜的样子。

余承勋问道:“你推选了谁?”

杨慎顿时感觉被人问了个灵魂拷问般的问题,难道我能说你们两个我谁都没选?

“前面已有人推了你们,我便选了敬道。”杨慎道。

反正你们也没去参加会议,而你们也的确被贾咏一并给选上,我刻意打乱顺序,说你们先上候选者名单我没办法了才选择朱浩,这样谁都不会得罪,还适当地捧了你们一把,证明翰林院高层早把你们的努力看在了眼中。

余承勋此时终于露出笑容:“那挺好,如果真有机会……唉!这不过只是内部商议,做不得准啊。”

叶桂章道:“可是敬道目前都还不知在何处。”

显然叶桂章对朱浩抱有一定敌意,毕竟朱浩先前风头太劲,明明一个散人,啥事都不想干,但有什么事好像总能把其想起来,别人在翰林院干了十几年,但经历的大事还不如朱浩的一半多。

杨慎道:“敬道的确不适合升侍读、侍讲,但要是他不升,便会外放地方,且他与兴王府之人素有交情,留他在京城,对我等有诸多助益。”

这也算是杨慎为自己选朱浩找了个理由。

我留他,就是为了找他办事,这样就算以后你们两个知道我先选了他,应该也不会怪我吧?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