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殿试
五月十五,殿试日。
当天一清早天还没亮,朱浩便入东安门等候从东华门入皇宫参加殿试。
在场贡士可说是精神抖擞,一个个都等着金榜题名。
从会试结束到如今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中榜者中一人已死,一人回乡守制,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点时过境迁的感觉。
寅时末,天地一片灰蒙蒙的,人影都还看不清,一众贡士便开始入宫。
由宫中太监执领,翰林学士走在队伍前面,带领众贡士步入东华门。
东华门属于皇宫东南门,北边是文华门连接文华殿,再往北就是东宫所在。
南边则是内阁值房和佑国殿等连排屋舍,正对着的就是左顺门,也就是嘉靖四十一年后改名会极门的地方。
进入左顺门,此地已算皇宫地界,但进奉天门尚且不算入大内。
一行人走过金水桥,此时西角门前,已设好连排案桌,所有考生需席地而坐,参加本次殿试。
《皇明大政纪》中有载:“……正德十六年五月廷策会试中式举人……礼部奏武宗丧礼事宜从简,上御西角门,发策问……”
众贡士座次,就是按照会试成绩排序,朱浩作为会试会元理所当然坐在了,以免有串通之嫌。
朱浩留意到,杨慎也在场。
之前二人见过面,有过简单交谈,杨慎对朱浩似乎并不太重视,偶尔目光看过来,随后便将目光转向一些他认识的考生,诸如杨维聪等北直隶出身或四川出身的士子,那些才是他的同党。
……
……
日落时分,终于准许交卷了。
由太监过来负责接收考卷和弥封,朱浩卷子夹在中间。
当太阳彻底落入地平线,就算没答完的考生也要求必须交卷……考卷悉数上交后,所有人起身,按照顺序列队,再次跟着太监和翰林院的官员往宫外走。
出东华门后,终于不再限制“喧哗”,众考生可以恣意交谈。
“朱公子……”
因为已无须列队,众人往东安门走时,已是三五成***头接耳。
此时张璁从身后快步跟了过来,向朱浩行礼。
朱浩正在跟几名会试列在前面的湖广籍考生探讨本次殿试题目,闻言回首看向张璁,微笑着点了点头。
之前还想跟张璁探讨议大礼之事,没找到人,想不到殿试后张璁主动前来求见。
朱浩跟几名湖广考生作别,这才跟张璁走在一侧,并肩而行。
“先前留意到陛下,一直凝视你那边……”
张璁提了一句。
朱浩不由眯眼。
这个张璁,果然很善于钻营,到底史官没冤枉你,若非大礼议伱立了功,指不定你就成了严嵩,幸好你考上进士时已是个小老头。
朱浩笑道:“张兄你看错了吧?在场那么多人,怎能确定陛下看的是我呢?”
张璁没有纠缠这个话题,转而道:“之前一直闭门读书,未曾前去拜访,不知陛下如今可有忧愁需人宽解?”
朱浩道:“张兄你应该知道吧?”
张璁点了点头。
殿试之前,朝堂第一次议大礼,以新皇全面失败而告终,新皇爹不是爹、娘不是娘,张璁作为历史上大礼议的发起人,岂能看不出皇帝急需一个声音来为自己出头?
但张璁大概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没有资格议大礼。
“看来是该跟张兄你好好谈谈,不如约个时间如何?时候不早,天没亮折腾到现在,也该回去休息了……”
此时已到东安门前,朱浩的意思是,咱门口作别。
张璁却显得很急切:“选日不如撞日,不如由在下做东,宴请朱公子……请朱公子务必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