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桥梁
精神桥梁
到最后,陆松不得不选择保守秘密,与朱浩一起上路。
不是他被说服了,而是别无选择。
随后朱浩就回家准备自己的行程。
家里边大箱小箱的东西几乎快堆成了小山,朱娘又从塌房抽调伙计,加上于三带去沿途护送的护院共八人,朱娘居然还放心不下,差点儿让小媛跟着朱浩一起去……
毕竟是跟了儿子三年多的贴身丫鬟,就算跟自家儿子相处时间不多,但也算“知根知底”,路上照应起来也方便。
之前朱娘准备的东西,朱浩没有拒绝,但让小媛跟着一起去这件事,朱浩却一口回绝了。
“娘,我这次是去考试,不是游学,更不是游山玩水,如果我带了小媛,你不怕我分心?”朱浩笑道。
朱娘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李姨娘拉了她一把,附耳低语几句。
即便李姨娘刻意压低了声音,不让朱浩听到,但他大概能想到,李姨娘这是在提醒朱娘,朱浩现在年岁大了,十二周岁,很多事都明白了……万一趁着去考学的时候把小媛给“办”了,到时不安心备考怎么办?
这正是朱浩想要达成的目的。
要让你们自己意识到,我不再是个孩子,该懂的都懂了,小媛始终是自家丫鬟,就算你们不认为我办了小媛会带来什么伦理上的麻烦,也该担心这样会影响我的学业。
随后朱娘给朱浩准备的……基本只是日常用品方面。
等全部行李装箱完毕,她特别提到:“本来打算让小媛过去给伱洗衣做饭,既然你不肯就算了,但还是需要有人照顾你的日常起居,如此只能安排于三,让他到武昌府后,给你雇请个婆子照顾。”
特别提到“婆子”,说明朱娘开始有了防备。
儿子并不比唐寅差,但写诗这东西,很多时候需要灵性,唐寅作为有明一朝数一数二的诗词大家,他古诗方面的造诣可不是自己能比的。
朱浩道:“就是让你写首诗,你问那么多干嘛?好了,赶紧把最后‘为兄挂念’这几个字写上,多谢你了。”
唐寅拿着笔,停在那儿,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
朱浩扁扁嘴:“你要是不写,我回去给你补上也行。”
言外之意,你的字我又不是不会模仿,我提前通知你,就没打算仿冒你的字迹出去骗人,你写不写看着办!
唐寅无奈地叹了口气,却还是按朱浩的吩咐,把最后几个字添上去,交给朱浩前却谨慎地问道:“你这诗是写给谁的?”
朱浩笑道:“我谁都不给,就是对外宣称有你写的这封信,信上有你写的这首诗……”
说完,朱浩一把夺过宣纸,随便卷了卷就要带走。
“朱浩,你可不能以我的名义去做那伤天害理之事,不然你可别说与我相识一场。”唐寅见朱浩不安好心,自然要警告一番。
朱浩翻了个白眼:“难道在先生眼中,我是要做那伤天害理事情的无耻混蛋吗?”
说的时候义正词严,等说完了,朱浩仔细想了想,是不是确实很难说,但为了达成目的,偶尔做做无耻混蛋……那又如何?就算大明的卫道士比比皆是,可问题是你们挑不出我的无耻行径,那也是白搭。
……
……
朱浩拿到信,甚至不需要自己做任何一点修饰,就可以直接装进信封,准备回头交给娄素珍。
这是朱浩走出的又一步棋。
如果有人出现在娄素珍面前,告诉她,我们要救你,你跟我们走吧。
娄素珍不当即大喊“来人,抓贼”都是好的。
她真的会跟他们走?
就算投水后救上来,不给娄素珍做选择的机会,但等娄素珍清醒后估计会再次寻死,因为她已经没有了对于“生”的渴望,就算告诉她是唐寅相救,娄素珍也不会为了个不相干的人而活。
那就必须让娄素珍觉得,你死了,辜负了一个痴心人的等待,而且这个人不是为了得到你的身体,也不是为跟你结成夫妻,仅仅是因为与你精神相通,此人真的做到了与你相隔天涯,却知你喜怒哀乐,乃是真正的知己。
只有如此,娄素珍才有可能会接受提议,在不继续寻死的情况下,一起到安陆来。
而这封信这首诗,算是朱浩帮唐寅和娄素珍架设的一道精神桥梁。
没有这首诗,或许娄素珍听说唐寅要救我,会嗤之以鼻,觉得你是趁我要死的时候惦记老娘身体的无耻恶棍,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堂堂的宁王妃有关系?
“朱少爷,什么时间了,你还没回去呢?明日一早咱们就要上路了。”朱浩出府门时,见到正完成防卫交接的陆松。
朱浩笑道:“我这就走,明天辰时二刻我们在南城门口集合……你这边带几个人去?”
陆松道:“就我一人。”
陆松心想,若我去武昌,真的是为了与官府沟通,那我带多少人去都无妨,少带人还显得兴王府没面子。
现在我是要跟你去完成一件给王府惹来麻烦之事,人手当然要你来筹措,我只是帮忙打下手,休想我把整个兴王府都给牵连进来。